分享

公安部:身份证丢失被冒用 失主无须担法律责任

 huoran 2010-09-25
   
全国每年100万人丢身份证 无法作废成失主噩梦

 据推算,全国每年丢失身份证的约在100万人以上。“但是由于目前公安信息系统的权限设置,一般民警很难查到公民挂失身份证的记录,即便查询,其手续也较为复杂。”北京一民警告诉记者,换句话说,丢失的身份证无法像挂失的银行卡一样自动作废,它很可能成为一颗不定时炸弹存在于某处,不知何时突然引爆.
在身份证核查方面,目前我国法律还存在空白。王太元向记者介绍,核查是指通过证件上的公开信息核实身份的正确性与否,但核查部门并无权留存身份证上涉及到的信息,复印或扣押证件。而我国法律并未对核查人员以及核查部门进行相应规定,立法上的空白造成个人信息泄露严重。
 
7月21日,从江苏来广州度假的夏飞遭到广州番禺警方拘留,理由是“今年3月在番禺盗窃作案”。家属怀疑是夏飞曾丢失过身份证导致警方“抓错人”。经过一番“折腾”,8月3日,在拘留所里关了13天后,夏飞终于办理了取保候审手续后回家。但夏飞的犯罪嫌疑仍旧没有解除,番禺区公安分局要求,夏飞不得离开广州,并在今年11月3日、明年2月3日到该分局预审大队接受调查。
  
7月27日,在中山打工的王成娇,也因身份证遭窃的历史,成了“通缉犯”被警方扣押。经立案地安徽固镇县警方调查,排除了她的犯罪嫌疑,关押6天后,王成娇被释放。安徽警方向王成娇道歉时解释说,不仅是因为诈骗嫌疑人盗用了王成娇的身份证,还因为嫌疑人和她长相很像,在受害人指认时也没能辨识出来。
安徽农民郑冠群远没“林贝欣们”幸运,4年前,郑冠群就获知一名被判无期徒刑的毒贩冒用自己的身份资料,其间他多次被公安机关搜查、带走。今年4月,郑冠群被
广州市中级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好在,公安机关在确认郑冠群被冒名后,已经将其身份证信息从嫌疑人库中撤下。
还有贾润根、吴建伟、陈小如……网上一搜索,身份证丢失或被盗引发的“乌龙案”比比皆是,而这还仅仅是见诸报端的案例。
 
林贝欣的律师温小兵告诉记者,网上通缉给公安机关破案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容易因为不谨慎、缺乏制约而被滥用,从而对公民权利造成侵害。“在实践中,有些公安机关存在"抓了再说"的观念,这是很不严谨很不负责的态度。”有关媒体报道,据推算,全国每年丢失身份证的约在100万人以上。“但是由于目前公安信息系统的权限设置,一般民警很难查到公民挂失身份证的记录,即便查询,其手续也较为复杂。”北京一民警傅阳(化名)告诉记者,换句话说,丢失的身份证无法像挂失的银行卡一样自动作废,它很可能成为一颗不定时炸弹存在于某处,不知何时突然引爆。
摘自:人民网 2010年09月25日03:12
 
公安部:身份证丢失被冒用 失主无须担法律责任
银行 电信身份核不准 损失须自担
羊城晚报记者王普报道:最近,不少网友在公安部网站上咨询:身份证丢失后被人捡到冒用,自己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要不要挂失和登报声明?
对此,公安部明确答复:
公民丢失身份证后,无需再办理挂失和登报声明;若身份证丢失被他人冒用,冒用者及审查部门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丢失证件者不用承担责任。
公安部表示:根据《居民身份证法》有关规定,公民丢失居民身份证后,应当向常住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报丢失补领。公民办理丢失补领证件的行为也就告知了公安机关证件丢失的事实,不需要再办理挂失和登报声明,也没有相关法律规定公民丢失居民身份证后需办理挂失和登报声明。
公安部称:居民身份证是公民的法定身份证件。公民在使用居民身份证证明身份时,各相关证件使用部门负有核对人、证一致性的义务,确认无误后方可为持证人办理相关业务。如果居民身份证丢失被他人冒用,冒用者及相关部门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丢失证件者无须对自己未实施的行为承担责任。
据介绍,《居民身份证法》明确规定: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或处10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公安部也提醒广大群众,为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对居民身份证要妥善保管,尽可能防止丢失、被盗。
  
补办新证无需登报声明
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广州市公安局户政部门。有关人士认为,身份证上的照片就是防止身份证被冒用的最好标记,金融领域、通讯领域等只要严格审查,都可识别出来。一旦出现冒用问题,给相关部门带来损失,就是审查环节出现了问题。目前,广州不少金融机构设置了身份证识别器,可以有效识别假证、冒用证开户。当然,公安部门也要求,市民丢失身份证后应尽快向公安部门申报丢失补领。补办新证并不要求登报声明,本市居民可在市属十区内任一公安分局办证中心(未设办证中心的到派出所)办理;增城、从化市的居民可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或市公安局办证中心办理。
  
法庭支持“丢证者免责”
市民周先生向羊城晚报反映,他丢失过身份证,好在及时向派出所报失。一年后,他接到了法院的传票,被追讨欠缴的6000多元手机话费。原来,他的证件被别人捡到后冒用,办了一张手机卡,一直欠费至停机。在法庭上,周先生出示了派出所报失证明,总算避免了损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