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椎微调手法

 良伴 2010-09-27
颈椎微调手法
2010-05-10 12:33

一,枕寰枢复合关节应用解剖

从解剖上看,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是分属于不同节段的两个运动单元,而从运动生理的角度分析,这两节段更象是同一生理性关节的不同组成。两者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同,共同参与头颈的功能活动。

1,关节连接

(1)寰枢关节。寰枢关节包括三个解剖性关节:其中中央部分是寰齿关节,两侧为寰枢后关节。

(2)寰枕关节。寰枕关节由寰椎侧块的上关节面和枕骨髁所组成,为一球窝关节。

2,韧带连接

(1)连接枢椎齿突和椎体的韧带维持枕寰枢复合关节稳定性的最重要韧带结构都与枢椎齿突有关。

(2)连接寰椎前弓和枢椎椎体前面的韧带。

(3)连接寰椎后弓和枢椎棘突,后关节突的韧带

3,血管于神经

寰椎横韧带的后面容纳脊髓,

寰椎后弓上面上关节突后下方有一沟,容纳椎动脉通过称椎动脉沟。

部分人群自上关节突后缘至后弓,有一骨桥斜架在椎动脉沟上方,呈环状,即为椎动脉沟环。

4,枕下肌,枕下三角枕下肌群为头上,下斜肌和头大,小直肌,为头部后伸和旋转的主要肌群;枕下三角由头上下斜肌,头大直肌和寰椎后弓围成。

二,运动生理和临床意义

1,枕寰枢复合关节的屈伸运动

(1)寰枕关节的屈伸运动

寰枢关节的屈伸运动

寰枢关节屈伸运动时,受到寰椎横韧带对齿突的约束作用影响。

临床意义

颈椎的后伸,引起寰枕后间隙的减小。由于寰枕后膜在结构上的特殊性,寰枕关节后伸可造成寰枕后膜对椎动脉产生切割挤压,引起椎动脉枕段压迫。

颈椎前屈时,寰椎相对枢椎齿突前移,对寰椎十字韧带产生强烈的推挤牵拉。若手法中用力不当或幅度过大,可能使寰椎十字韧带撕裂。

2,侧屈运动

侧屈运动只发生在寰枕关节,寰枕关节的侧屈运动幅度仅3度,其限制因素是对侧的寰枕关节侧副韧带及齿突顶韧带及翼状韧带。这些韧带迅速增高的张力使枕骨髁在远离齿突时即停止了向内滑动,并牵拉同侧枕骨髁向前滑动2-3毫米,出现向对侧的共轭运动。

临床意义 过度的侧屈移动可引起齿突顶韧带和翼状韧带的损伤,出现颅颈连接段的失稳。

3,枕寰枢复合关节的旋转运动

枕寰枢复合关节的旋转运动

枕寰枢复合关节的旋转运动主要发生在寰枢关节

枕寰枢复合关节的旋转运动可看作是寰枢节段旋转运动的延续

临床意义

寰枢关节旋转时,影响最大的重要结构是椎动脉。

第三到第七颈椎称下颈椎,具有颈椎骨的典型结构:椎体上面的中央凹陷而两侧及后方有嵴状突起称钩突;椎体下面的中央凹隆而两侧及后方凹陷成斜坡状,与下一椎体的钩突组成钩椎关节,具有限制节段侧向运动,保护臂丛神经免受过度牵拉和防止椎间盘组织突入椎间孔的作用。横突的根部有横突孔,容纳椎动脉;横突的末端分裂为前后两个结节,有时第七颈椎横突前结节和前支可变异肥大而成为颈肋。

关节和韧带

脊柱的后关节由相邻椎骨的两对关节突组成,起着控制节段运动的方向及幅度的作用,椎间关节还有一定的承载功能。关节突和椎体间的载荷分配因人的你年龄,生理状态,姿势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范围。颈椎后关节节关节面的排列有其特殊性,自前上方斜向后下方,且其与水平线的角度呈自上而下逐段增加的规律。

连接和稳定颈椎的韧带有三长三短,前后纵韧带分别附着于椎体的前后方,项韧带连接颈椎棘突和枕骨下缘,为三长;后关节囊及其韧带连接上下关节突,黄韧带连接上下椎板,棘间韧带连接上下棘突,是为三短。

【运动生理和临床意义】

前屈运动

颈椎椎体的上下面均呈弧形,其后关节面又自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故颈椎活动节段进行屈伸运动,其上椎骨在下椎骨上面成前后滑移。颈椎前屈运动的限制因素是后纵韧带,后关节囊,棘间韧带,黄韧带及项韧带因拉伸而出现的张力增高。

颈椎前屈时,活动节段上一椎的下关节突在下一椎上关节突上向前上方滑移,后关节间隙有增大的趋势,有利于减少关节面活动的摩擦阻力。前屈对神经根的影响要从两方面来看,

其一,前屈时椎间孔上下径扩大,有利于神经根减压;其二,前屈时脊髓及神经根向头端移动,过度前屈又能使已受压迫的神经根张力增高。

前屈运动使髓核在椎间盘内向后滚动,盘内压增高,前屈过度易诱发颈椎间盘突出;前屈也有使黄韧带拉长变薄,有利于膜性椎管管径的增加有利变化。但对已存在颈椎向前滑脱的患者进行大幅度的前屈操作,有使颈椎滑脱增大的可能;对已存在颈椎间盘突出或椎体后缘巨大骨赘的病人进行操作,则有造成或加重脊髓损伤的可能。

后伸运动

颈椎活动节段后伸的限制因素是前纵韧带迅速提高的张力和下一椎骨上关节突与上一椎骨横突的骨质碰撞。曾有报道:由于颈椎复位手法过于粗暴,造成第七颈椎上关节突骨折。据分析,可能是颈椎后伸运动过度所致。

颈椎的后伸运动使活动节段上椎骨的下关节突向后下方滑移,后关节间隙更加狭窄,增加了关节面相互运动的摩擦阻力,后伸运动使椎间孔的上下径减小,同时因后关节囊及黄韧带皱缩的关系,椎间孔前后径也相应减小后伸运动对髓核的影响与前屈运动相反,但椎间盘压力也呈增高趋势由于后纵韧带及黄韧带的皱缩,膜性椎管的前后径则趋向减小。

颈椎后伸时,其生理前凸加大,穿行于横突骨通道中的椎动脉行程也相应延伸,可能对椎动脉产生强烈的牵拉而塌陷;或虽不致直接造成椎动脉的机械压迫,但对椎动脉外周交感神经丛的强烈刺激可导致椎动脉分支的平滑肌痉挛而同样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对已存在颈椎向后滑脱的患者进行大幅度的后伸操作,有使颈椎滑脱增大的可能;对已存在颈椎间盘突出或椎体后缘巨大骨赘的病人进行后伸操作,同样有造成或加重脊髓损伤的可能。

旋转运动

颈椎旋转运动主要发生在寰枢关节,其次是中颈段,越往低位,活动节段的旋转幅度越小。旋转运动的主要限制因素主要是诸韧带及关节囊的弹性张力,骨性障碍在旋转运动中的作用不明显。

活动节段的旋转可使棘突凸向对侧,并使旋转侧的横突向后凸起,而对侧的横突向颈前方凸起。以上棘突和横突的变化既可作为临床体检的依据,也可作为手法整复时候着力位置的选择。旋转运动时,活动节段上椎骨的下关节突向后向内移动,因而旋转侧椎间孔孔径扩大;但由于对侧下关节突向前向外移动,故对侧的椎间孔孔径相应减小。颈椎旋转性手法常用以调整椎间孔孔径,减少或消除神经根的压迫或刺激,即此机理。

颈椎旋转时,影响最大的重要结构是椎动脉除了寰枢椎骨质对椎动脉,颈内动脉的直接压迫外,还有三条病理环节可能在颈椎旋转造成急性脑缺血发作中起着作用。椎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外周有丰富的交感神经丛分布,旋转运动引起的血管壁牵拉及受压,必然刺激交感神经纤维,导致动脉分支平滑肌的痉挛,同样可造成脑组织缺血,血管阻力的增大,又引起血流缓慢,容易在脑血管内部引发血栓形成,导致缺血性中风的发生。颈椎的急剧旋转及寰枢椎骨质对颈内动脉的挤压作用还可造成动脉内附壁血栓的脱落,经血流栓塞于脑内血管,是颈椎手法诱发缺血性中风的另一途径。

侧屈运动

除寰枢关节外,颈椎其他活动节段的侧屈运动与旋转运动紧密地连带在一起,没有单纯的侧屈运动,也不存在单纯的旋转运动。

侧屈运动可使对侧钩椎关节面互相分离,扩大对侧椎间孔,并使椎骨向对侧旋转(指棘突的旋转方向),而对同侧钩椎关节面,椎间孔的作用正好相反。侧屈运动同时使对侧颈神经根,椎动脉处于紧张,受牵拉的状态,过度侧屈容易对此两种组织产生伤害。

(二)颈椎旋转微调手法

1,坐位上颈椎旋转微调手法

〔姿势〕患者坐于凳上,颈部肌肉放松。医者站于其背后,以一侧拇指顶住患者错位颈椎骨对侧后凸的关节突内下侧(棘突偏歪侧的对侧),另一侧手掌托住患者下颌支及颞枕骨下缘。

〔动作〕医者托患者头颈部之手先将其向上提托,在对患者头颈施加纵向拔伸力量下引导患者头颈向患侧旋转10度左右,觉患者颈部肌肉放松,与医者手法操作协调的前提下,再突然加大头颈旋转运动幅度3-5度,拇指同时向上,向外推冲关节突,即可整复。

〔临床应用〕适用于整复寰枕关节及寰枢关节旋转型错位及颈2.3节段旋转型错位。

2,侧卧位上颈椎十字交叉旋转微调手法

〔姿势〕患者侧卧于治疗床上,棘突偏凸侧朝上,颈部肌肉放松。医者站于其背后,以一侧拇指自上而下顶住患者错位颈椎偏凸之棘突,另一手拇指自后向前抵住上一椎之同侧下关节突,两拇指成十字形垂直交叉关节。

〔动作〕医者两拇指分别按压棘突向下,关节突向前移动,使错位节段被动旋转5度左右;觉患者颈部肌肉放松,与医者手法操作协调的前提下,在突然加大拇指顶推力量,扩大节段旋转运动幅度3-5度,即可整复。

3,坐位下颈椎侧屈微调手法

【姿势】患者坐于凳上,颈部肌肉放松。医者站于其背后,同侧手拇指伸直,抵住错位椎骨偏凸之棘突;对侧手掌缘抵住患者颈部根部。

【动作】医者抵颈根部之手逐渐将患者颈部向对侧推挤并尽量向上提托片刻,使其侧屈至5-10度左右,觉患者颈部肌肉放松,与医者手法操作协调的前提下,突然加大颈部侧屈幅度3-5度,同时拇指向中线推冲棘突,即可复位。

【临床应用】适用于整复颈5-6以下节段旋转错位。

2010-05-10 12:33

一,枕寰枢复合关节应用解剖

从解剖上看,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是分属于不同节段的两个运动单元,而从运动生理的角度分析,这两节段更象是同一生理性关节的不同组成。两者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同,共同参与头颈的功能活动。

1,关节连接

(1)寰枢关节。寰枢关节包括三个解剖性关节:其中中央部分是寰齿关节,两侧为寰枢后关节。

(2)寰枕关节。寰枕关节由寰椎侧块的上关节面和枕骨髁所组成,为一球窝关节。

2,韧带连接

(1)连接枢椎齿突和椎体的韧带维持枕寰枢复合关节稳定性的最重要韧带结构都与枢椎齿突有关。

(2)连接寰椎前弓和枢椎椎体前面的韧带。

(3)连接寰椎后弓和枢椎棘突,后关节突的韧带

3,血管于神经

寰椎横韧带的后面容纳脊髓,

寰椎后弓上面上关节突后下方有一沟,容纳椎动脉通过称椎动脉沟。

部分人群自上关节突后缘至后弓,有一骨桥斜架在椎动脉沟上方,呈环状,即为椎动脉沟环。

4,枕下肌,枕下三角枕下肌群为头上,下斜肌和头大,小直肌,为头部后伸和旋转的主要肌群;枕下三角由头上下斜肌,头大直肌和寰椎后弓围成。

二,运动生理和临床意义

1,枕寰枢复合关节的屈伸运动

(1)寰枕关节的屈伸运动

寰枢关节的屈伸运动

寰枢关节屈伸运动时,受到寰椎横韧带对齿突的约束作用影响。

临床意义

颈椎的后伸,引起寰枕后间隙的减小。由于寰枕后膜在结构上的特殊性,寰枕关节后伸可造成寰枕后膜对椎动脉产生切割挤压,引起椎动脉枕段压迫。

颈椎前屈时,寰椎相对枢椎齿突前移,对寰椎十字韧带产生强烈的推挤牵拉。若手法中用力不当或幅度过大,可能使寰椎十字韧带撕裂。

2,侧屈运动

侧屈运动只发生在寰枕关节,寰枕关节的侧屈运动幅度仅3度,其限制因素是对侧的寰枕关节侧副韧带及齿突顶韧带及翼状韧带。这些韧带迅速增高的张力使枕骨髁在远离齿突时即停止了向内滑动,并牵拉同侧枕骨髁向前滑动2-3毫米,出现向对侧的共轭运动。

临床意义 过度的侧屈移动可引起齿突顶韧带和翼状韧带的损伤,出现颅颈连接段的失稳。

3,枕寰枢复合关节的旋转运动

枕寰枢复合关节的旋转运动

枕寰枢复合关节的旋转运动主要发生在寰枢关节

枕寰枢复合关节的旋转运动可看作是寰枢节段旋转运动的延续

临床意义

寰枢关节旋转时,影响最大的重要结构是椎动脉。

第三到第七颈椎称下颈椎,具有颈椎骨的典型结构:椎体上面的中央凹陷而两侧及后方有嵴状突起称钩突;椎体下面的中央凹隆而两侧及后方凹陷成斜坡状,与下一椎体的钩突组成钩椎关节,具有限制节段侧向运动,保护臂丛神经免受过度牵拉和防止椎间盘组织突入椎间孔的作用。横突的根部有横突孔,容纳椎动脉;横突的末端分裂为前后两个结节,有时第七颈椎横突前结节和前支可变异肥大而成为颈肋。

关节和韧带

脊柱的后关节由相邻椎骨的两对关节突组成,起着控制节段运动的方向及幅度的作用,椎间关节还有一定的承载功能。关节突和椎体间的载荷分配因人的你年龄,生理状态,姿势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范围。颈椎后关节节关节面的排列有其特殊性,自前上方斜向后下方,且其与水平线的角度呈自上而下逐段增加的规律。

连接和稳定颈椎的韧带有三长三短,前后纵韧带分别附着于椎体的前后方,项韧带连接颈椎棘突和枕骨下缘,为三长;后关节囊及其韧带连接上下关节突,黄韧带连接上下椎板,棘间韧带连接上下棘突,是为三短。

【运动生理和临床意义】

前屈运动

颈椎椎体的上下面均呈弧形,其后关节面又自前上方向后下方倾斜,故颈椎活动节段进行屈伸运动,其上椎骨在下椎骨上面成前后滑移。颈椎前屈运动的限制因素是后纵韧带,后关节囊,棘间韧带,黄韧带及项韧带因拉伸而出现的张力增高。

颈椎前屈时,活动节段上一椎的下关节突在下一椎上关节突上向前上方滑移,后关节间隙有增大的趋势,有利于减少关节面活动的摩擦阻力。前屈对神经根的影响要从两方面来看,

其一,前屈时椎间孔上下径扩大,有利于神经根减压;其二,前屈时脊髓及神经根向头端移动,过度前屈又能使已受压迫的神经根张力增高。

前屈运动使髓核在椎间盘内向后滚动,盘内压增高,前屈过度易诱发颈椎间盘突出;前屈也有使黄韧带拉长变薄,有利于膜性椎管管径的增加有利变化。但对已存在颈椎向前滑脱的患者进行大幅度的前屈操作,有使颈椎滑脱增大的可能;对已存在颈椎间盘突出或椎体后缘巨大骨赘的病人进行操作,则有造成或加重脊髓损伤的可能。

后伸运动

颈椎活动节段后伸的限制因素是前纵韧带迅速提高的张力和下一椎骨上关节突与上一椎骨横突的骨质碰撞。曾有报道:由于颈椎复位手法过于粗暴,造成第七颈椎上关节突骨折。据分析,可能是颈椎后伸运动过度所致。

颈椎的后伸运动使活动节段上椎骨的下关节突向后下方滑移,后关节间隙更加狭窄,增加了关节面相互运动的摩擦阻力,后伸运动使椎间孔的上下径减小,同时因后关节囊及黄韧带皱缩的关系,椎间孔前后径也相应减小后伸运动对髓核的影响与前屈运动相反,但椎间盘压力也呈增高趋势由于后纵韧带及黄韧带的皱缩,膜性椎管的前后径则趋向减小。

颈椎后伸时,其生理前凸加大,穿行于横突骨通道中的椎动脉行程也相应延伸,可能对椎动脉产生强烈的牵拉而塌陷;或虽不致直接造成椎动脉的机械压迫,但对椎动脉外周交感神经丛的强烈刺激可导致椎动脉分支的平滑肌痉挛而同样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对已存在颈椎向后滑脱的患者进行大幅度的后伸操作,有使颈椎滑脱增大的可能;对已存在颈椎间盘突出或椎体后缘巨大骨赘的病人进行后伸操作,同样有造成或加重脊髓损伤的可能。

旋转运动

颈椎旋转运动主要发生在寰枢关节,其次是中颈段,越往低位,活动节段的旋转幅度越小。旋转运动的主要限制因素主要是诸韧带及关节囊的弹性张力,骨性障碍在旋转运动中的作用不明显。

活动节段的旋转可使棘突凸向对侧,并使旋转侧的横突向后凸起,而对侧的横突向颈前方凸起。以上棘突和横突的变化既可作为临床体检的依据,也可作为手法整复时候着力位置的选择。旋转运动时,活动节段上椎骨的下关节突向后向内移动,因而旋转侧椎间孔孔径扩大;但由于对侧下关节突向前向外移动,故对侧的椎间孔孔径相应减小。颈椎旋转性手法常用以调整椎间孔孔径,减少或消除神经根的压迫或刺激,即此机理。

颈椎旋转时,影响最大的重要结构是椎动脉除了寰枢椎骨质对椎动脉,颈内动脉的直接压迫外,还有三条病理环节可能在颈椎旋转造成急性脑缺血发作中起着作用。椎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外周有丰富的交感神经丛分布,旋转运动引起的血管壁牵拉及受压,必然刺激交感神经纤维,导致动脉分支平滑肌的痉挛,同样可造成脑组织缺血,血管阻力的增大,又引起血流缓慢,容易在脑血管内部引发血栓形成,导致缺血性中风的发生。颈椎的急剧旋转及寰枢椎骨质对颈内动脉的挤压作用还可造成动脉内附壁血栓的脱落,经血流栓塞于脑内血管,是颈椎手法诱发缺血性中风的另一途径。

侧屈运动

除寰枢关节外,颈椎其他活动节段的侧屈运动与旋转运动紧密地连带在一起,没有单纯的侧屈运动,也不存在单纯的旋转运动。

侧屈运动可使对侧钩椎关节面互相分离,扩大对侧椎间孔,并使椎骨向对侧旋转(指棘突的旋转方向),而对同侧钩椎关节面,椎间孔的作用正好相反。侧屈运动同时使对侧颈神经根,椎动脉处于紧张,受牵拉的状态,过度侧屈容易对此两种组织产生伤害。

(二)颈椎旋转微调手法

1,坐位上颈椎旋转微调手法

〔姿势〕患者坐于凳上,颈部肌肉放松。医者站于其背后,以一侧拇指顶住患者错位颈椎骨对侧后凸的关节突内下侧(棘突偏歪侧的对侧),另一侧手掌托住患者下颌支及颞枕骨下缘。

〔动作〕医者托患者头颈部之手先将其向上提托,在对患者头颈施加纵向拔伸力量下引导患者头颈向患侧旋转10度左右,觉患者颈部肌肉放松,与医者手法操作协调的前提下,再突然加大头颈旋转运动幅度3-5度,拇指同时向上,向外推冲关节突,即可整复。

〔临床应用〕适用于整复寰枕关节及寰枢关节旋转型错位及颈2.3节段旋转型错位。

2,侧卧位上颈椎十字交叉旋转微调手法

〔姿势〕患者侧卧于治疗床上,棘突偏凸侧朝上,颈部肌肉放松。医者站于其背后,以一侧拇指自上而下顶住患者错位颈椎偏凸之棘突,另一手拇指自后向前抵住上一椎之同侧下关节突,两拇指成十字形垂直交叉关节。

〔动作〕医者两拇指分别按压棘突向下,关节突向前移动,使错位节段被动旋转5度左右;觉患者颈部肌肉放松,与医者手法操作协调的前提下,在突然加大拇指顶推力量,扩大节段旋转运动幅度3-5度,即可整复。

3,坐位下颈椎侧屈微调手法

【姿势】患者坐于凳上,颈部肌肉放松。医者站于其背后,同侧手拇指伸直,抵住错位椎骨偏凸之棘突;对侧手掌缘抵住患者颈部根部。

【动作】医者抵颈根部之手逐渐将患者颈部向对侧推挤并尽量向上提托片刻,使其侧屈至5-10度左右,觉患者颈部肌肉放松,与医者手法操作协调的前提下,突然加大颈部侧屈幅度3-5度,同时拇指向中线推冲棘突,即可复位。

【临床应用】适用于整复颈5-6以下节段旋转错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