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剑川景点介绍

 晴空舒风 2010-09-28

革命烈士纪念碑 
  位于剑川城西棂星门前,1957年建。它是为中国共产党滇西北式委,于1949年4月2日举行武装暴动,而牺牲的同志所立的纪念碑。碑总高1.82米,四面为8米等宽。每面中心都有三级台阶,周围栏杆雕有精美的浮雕。1988年公布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 
  仕登村古戏台 
  位于剑川县沙溪乡仕登村兴教寺对面。为三重檐魁阁式戏台,第一层为戏台,其上为亭阁。木雕与建筑形式皆具剑川风格。戏台建于清嘉庆年间,后焚毁,光绪四年(1878年)重修。1986年公布为剑川县文物保护单位。
  
  兴教寺 
   在剑川县沙溪乡,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寺内尚存大殿、中殿、山门、戏台等建筑。现存大殿为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建,重檐歇山顶,殿内保留壁画多幅,为白族画家张宝所绘,为《降魔释迦图》、《西方阿弥陀佛图》等密宗阿吒力教题材,有较高艺术价值。1987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段家登古戏台 
  位于剑川县沙溪乡四联段家村前。清嘉庆年间本村著名木芹杨国林主持修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重修。为一四层魁阁兼戏台的古建筑,造型独特秀雅,背面墙体作白族照壁,有较高建筑艺术价值。1986年公布为剑川县文物保护单位。
  景风阁 
  在剑川县城西景风公园内,由景风阁、灵宝塔、棂星门、莱薰楼、财神殿、龙神祠、文庙等古建筑组成。景风阁原为喇嘛寺,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72年),是八角形三重檐楼阁,攒尖顶,后改建为魁星阁。棂星门于景风阁前,为木构重檐牌坊。灵宝塔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重修。为九级方形密檐石塔,高15米,须弥式塔座,各层洞龛置石雕天王力士、八部天众神像。1987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灵宝塔 
  位于剑川县城西郊的景风公园内。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剑川地震,塔倒,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重修。石塔为方形密檐式结构,共九层,高15米。基层四面用长条石砌成,为三层踏步式,最下层每面宽4.6米, 高0.16米, 第二、三、四各层收进0.24米。其上为须弥式的塔基座,每面宽3.32米, 高0.8厘米, 上下雕莲花叶图案。塔腰每面分五格,内雕动物和其他图案,四角作竹节形支柱,塔身最下层高2.7米, 宽3.04米,每层间出檐为七层叠涩结构,雕有缠枝图案。塔的第二层到第九层,逐层收分,四面都有壁龛,龛内雕有天王、金刚、十六应真、天龙八部等高浮雕造像。塔刹为铜质宝顶。1986年公布为剑川县文物保护单位。
  宝相寺塔 
  位于剑川石钟山宝相寺后崖壁间,建于明嘉靖年间。为四级密檐式方形石塔,通高4米,有三层石砌基座,第二级塔身两壁龛中供观音及韦陀像,三四级龛中置佛像。西有造塔年代题记。1986年公布为剑川县文物保护单位。
  
  彩云岗石塔 
  位于剑川县沙溪乡东南彩云岗,明永历年间(1648-1662年)建。方形密檐式石塔,高约6米,1985年重修。1986年公布为剑川县文物保护单位。
  石钟山石窟 
  又称剑川石窟。在剑川县城西南25公里处。石钟山系石宝山的支峰,因山上有石如钟而得名。石窟群依山开凿,宏伟壮观,共有石钟寺区、狮子关区和沙登箐区,计17窟,造像139躯。石钟寺区有8窟,第一、第二窟雕有南诏王造像,是研究南诏史的重要的实物资料,为全窟的重点;第3-7窟是佛像,雕刻细腻,造型优美,是石窟群中艺术性较高的几处。狮子关区有石窟3处,其一为南诏王全家造像,俗称"全家福";另一为俗称"酒醉鬼"的雕像;第三处在巨石之上刻一位深目高鼻的人,旁镌"波斯国人"四字,实为天竺(今印度)僧人。沙登箐区有石窟6处,在甲子寺悬崖的缝隙中雕刻的多闻天王和增长天王像,高达2米,威武雄壮。石窟开凿于南诏、大理时期,是云南先民创造的石刻艺术宝库。另有宋代以来的题记40余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钟寺区第一窟 
  在石钟山石窟石钟寺内。窟高1.34米, 宽1.7米。窟内雕一平座,其上有8个人物,据考证正中是南诏王异牟寻,着圆领宽袖偏襟长袍,坐于龙头椅上。左右雕头戴短翅幞头、脚穿靴子的两位清平官郑回和杜光庭。异牟寻右方侍立三人,分别抱剑、持扇、拿长炳麈尾;左方侍立二人,分别捧盒、持赤藤杖。异牟寻和郑回是促进南诏和唐友好,对加强民族团结有贡献的历史人物。此窟对研究南诏史有重要价值。
  石钟寺区第二窟 
  在石钟山石窟石钟寺区。窟高1.37米,宽1.52米。内雕16人,是石窟群中人数最多的一窟。窟外檐雕三重,第一重瓣状花纹,第二重连珠纹,第三重垂幛纹。其下雕成半卷的人字形幔帐,使石窟显得像一座雍容华贵的大厅。窟内南诏王阁逻凤坐在双龙首椅上,椅前卧一狮一虎,左侧雕6人,右侧雕7人,其中之一是南诏史上有名的阁陂和尚。阁逻凤前侧左右各坐一清平官。还有持扇的侍从,执旗的武士,抱剑、捧瓶的童子以及文吏等人物。此窟场面宏大,布局匀称,人物姿态各异,表情栩栩如生,器具、服饰雕刻细致入微,是南诏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
  狮子关区第一窟
  在石钟山石窟狮子关区。俗称全家福。窟同0.6米, 长1.24米,上有一巨石为檐。窟内雕一平座,其上有5个人物。正中是南诏王和王后,王戴黑色高冠,蓄络腮胡须,执笏;王后戴莲花冠与项圈耳环。中坐幼年王子,围兜肚。两侧坐男女青年侍者各一。窟内雕日、月;日中有三足金鸟,月中有桂树蟾蜍。据座后屏障上石刻题记,此窟为南诏王细奴逻全家造像。
  上兰城干山古城遗址
  位于剑川县上兰乡城间村旁的城山上。又称城干平方公里。面积约0.12平方公里。清咸年间,杜文秀起义时,清政府在此设防筑城,山由此得名。现存方圆约100米的土墙基,半山腰有道路遗迹。1986年公布为剑川县文物保护单位。公布为剑川县文物保护单位。
  海门口遗址 
  位于剑川县甸南乡海口村,距剑湖250米。为金石并用时代遗址,长140米,宽50米。1957年发掘清理,发现建筑遗存--成排的木桩柱,总数224根。这是一种南方"干栏"式房屋的桩柱。遗址中发现的文化遗物有陶、石、骨、角、铜器,并有粮食作物的遗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遗址中出土13件铜器,有铜钺、斧、镰、凿、锥、针、镯等器物,还有一件石范。经放射性碳素测定,遗址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1150年左右,相当于商代。1986年公布为剑川县文物保护单位。
  丁卯城冲霄王墓 
  位于剑川县金华山丁卯城南山麓。这里分布着元、明时期的火葬墓群。原来碑和经幢较多,其中有一座高3米方形四披顶的砖塔,属粗砂质红色平砖塔,上印有梵文。相传是"崇(冲)霄王墓"。根据明李元阳《万历云南通志》剑川州冢记载:"冲霄王墓,在剑川州罗龙邑南一里许,有断碑,其事不详"。清《康熙剑川州志》冢墓载:"冲霄王墓在治西南七里,有断碑。"丁卯城村的人都称为"德波墓"(即和尚墓)。现墓塔已损坏。1986年公布为剑川县文物保护单位。
  沙溪鳌峰山古墓群 
  位于剑川县沙溪乡盆地中央突出的一丘陵地上,高出平坝30多米,面积约为7.5平方公里。1980年10月云南省文物工作队正式发掘,清理三百多座墓葬、棺葬等。出土文物有铜镯、铜耳坠、铜臂甲、铜簇、剑鞘、铜玲、指环、绿松石饰器、陶器、石范等。年代约为战国时期。1986年公布为剑川县文物保护单位。 
  赵藩墓 
  在剑川金华山上。原墓碑及墓石已被毁坏,仅存直径2.5米的荒冢。但根据残存在墓地的碑文中"向湖"、"石禅老人"等记载可确定为赵藩墓。近来重新修复,为券龛式门,碑中心刻赵藩之墓及其生卒年月,另有黎元洪所题"滇南一老"石刻。赵藩(1851-1927年),字樾村,一字介庵,另号媛仙、晚称石禅老人等,剑川人,白族,云南历史文化名人。出身于书香世家,光绪年间举人。得云贵总督岑毓英的保荐,为四川酉阳直隶州正堂,后官至四川臬台。清光绪28年(1902年)他任四川盐茶使时,针对清政府对各民族的血腥镇压撰写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挂成都武侯祠,成都武侯祠与昆明大观楼长联名噪一时,有"滇人善联"之誉。辛亥革命后,在北京主持临时议会,后又任广州军政府交通部长。1920年,辞职回滇,任省图书馆馆长。赵藩一生的著作颇多,尤以诗词为最,存诗七十余卷。已刊行的有《向湖村舍诗初集》、《桐华信梦缘集》、《小鸥波馆词抄》和《介庵楹句辑钞》等。1988年公布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
  
  杨惠墓 
  位于剑川县沙溪乡沙登村西舍鸡楼山麓。墓阙为清乾隆间杨惠后人修建。墓碑明景泰元年(1450年)立。碑高1.7米,宽0.97米, 厚0.16米。碑额正面有五尊浮雕佛像。碑阴有浮雕的三世佛、宝相图案和其他雕像,墓碑正面刻墓志,是重要的地方历史资料。碑阴刻有梵文"佛顶尊胜陀罗尼神咒"。1988年公布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 
  金华山 
  位于剑川县城南1公里处,因山顶呈"金"字形,腰如"华盖"得名。海拔2350米,山上层峦叠嶂,奇峰峻秀,是剑川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有蟒歇林、赵藩墓、石将军、"紫金胜境坊"、金华山塔、金华寺、月亮石等名胜。明末徐霞客曾对剑川金华蟒歇林等地进行考查,现留有不少游踪,可供人们寻访。 
  金华山石坊 
  位于剑川县金华山寺外,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坊面阔三间,6.5米, 明间高5米,次间高4米,悬山式顶,装饰图案精美别致,动物造型栩栩如生。1986年公布为剑川县文物保护单位。 
  金华山石塔 
  位于剑川县金华山金华古寺正门路东。明末著名旅游家徐霞客曾登临此地,并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门之左崖,其上有小石塔"。塔高6米,系六级方形密檐式塔,基座为须弥座,从第二至第五层,每层四面都有壁龛,供十六应真像,局部残缺。清初石塔曾重修。1986年公布为剑川县文物保护单位。 
  金华山摩崖造像
  在剑川县城西南1公里处。当地称石将军,明《徐霞客游记》中有记载。造像均为高浮雕,共3尊,雕刻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中为多闻天王,一手托塔,一手持二叉戟,头戴宝冠,眼如铜铃,体态魁梧,高4米,宽2米余;左右两侧分立男女胁侍,作双手合掌状。雕造年代为南诏末年或大理国时期。当地传说:土司带兵外出打仗前,必宰猪羊夜祭石将军,第二天若祭品都不见,一定会打胜仗。1987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宝山风景区 
  在剑川县南25公里沙溪乡境。属老君山脉,包括佛顶山、石伞山、石钟山,方圆20公里,面积9.3平方公里,最高海拔为3038米,最低海拔为1920米。这里林木葱郁,石窟成群,庙宇别致,杜鹃遍野,谷幽溪鸣。紫红色砂岩球状风化石"忽而涌起,如狮如象,高者成崖,卑者为级,穿门蹈舞,觉其有异"(徐霞客语)。尤以石窟寺与摩岩造像著名,是我国最南的石窟群,体现了汉藏文化的融合,多为佛教密宗造像,颇具民族地方特色,是我国重要的石窟群之一。其景区包括海云居、宝相寺与石钟山石窟3个景区,每年农历7月底在这里举行白族盛大的石宝山歌会。是以石窟寺、寺观、紫红色球状风化岩为景观特色的风景名胜区。属国家级大理风景名胜区组成部分。 
  海云居 
  又名茶山寺。位于石宝山山门左侧的石伞山麓,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一进三院的佛教寺庙。坐南朝北,遥对玉龙雪山。山门上悬挂有"雪岭在望"横匾,进山门,入天王殿,至大雄宝殿。大殿三开间,单檐歇山顶。格门花窗,雕刻精美,体现了剑川木雕的高超艺术。庭院内鸟语花香,环境幽静。寺前观景台举目远眺,秋高气爽之时,可见玉龙雪山上的皑皑白雪,左面有海惠塔一座,四周古树参天,寺庙掩蔽在苍松翠柏之中。
  
  宝相寺 
  又名石宝寺。因建筑奇险,被誉为"云南的悬空寺"。为明正统年间鹤庆士知府高伦所建,初为道观,后来佛教兴盛。除玉皇阁外,有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弥勒殿等佛教寺庙,成了一个佛、道合流的场所。寺庙建在佛顶山的一堵高耸险峻的悬崖绝壁上,盘岩叠,云回幢拥,层层建楼,令人目眩心骇。弥勒殿与玉皇阁则凌空建造在深凹的崖窟内,凿石抬梁,有欲坠不坠之感,要游览需从左右攀岩扶壁方能到达;从天梯99蹬可登金顶,上有石塔,"石宝灵泉"及金顶寺,登高览胜,其趣无穷。绝壁右侧的瀑布,好似万练排空,石塔屹立山峰,高出云表。寺观下临幽谷,枫林密茂,每至秋末冬初,"霜叶红于二月花",又是一景,称为"宝相红叶"。每年一度的石宝山歌会就在这里举行。1993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剑湖风景名胜区 
  在剑川县境内,由剑湖、金华山两个片区组成,总面积19平方公里。剑湖离县城7公里,系高原断陷湖泊,水深4.5-9米。四时景观各异,春花秋实满园,田畴村落如画,游人流连忘返。金华山片区包括景风阁、金华山、满贤村。主要景观是古寺庙宇、古建筑群和山林地貌。该景区景观质量高,离县城近,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1996年公布为云南省第三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