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成为圣人王莽功不可没

 miyasa 2010-09-29
除皇帝和极少几个人外,可以说圣人的称号被孔子独霸两千多年,和孔子具有同样地位的一代儒学宗师的孟子也只能被称为“亚圣”。

  论出身,孔子是“野合”的产物。野合有两种解释,一是未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媾合,二是在荒郊野外做苟且之事。无论哪种解释,都不是光明正大地出身。当然老毛都说了,出身不能选择,但道路可以选择。为了显得圣人与众不同,儒生们总要有意无意地想法将他们的出身弄得神乎其神。比如黄帝爹都不要,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云:“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日附宝。”“附宝见大电光绕北斗枢,星照都野,感而有孕,孕二十五月,生黄帝于寿丘。”比如刘邦,乃其母与蛟龙的产物,班固《汉书·高帝纪》云:“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唯独没将孔圣人的出身美化一番,可见孔子被后人抬上了光辉灿烂的神坛不仅是他的造化,也实在是出乎先辈们的意料。

  论著作,《论语》不是孔子写的,而是他的弟子和后人编纂的。有人说《诗经》是他整理出来的,充其量也只能算编,不能算著。至于《孝经》是不是他写的,后世仍存有许多疑虑。还有人硬将孔子与《易》、《诗》、《书》、《礼》、《乐》、《春秋》六经扯上关系,更是无稽之谈,别说著,孔子连编者都不是。连孔子自己都说是“述而不著”。也就是说,他本人没有一本正经八百的著述。要按现在的标准,没有专著,只怕连个副教授都评不上。

  至于思想学说,古代有思想学说的人多了,远的有老子、庄子,近的有王阳明、王夫之、黄宗羲,等等,哪位不是中国思想界的大儒?哪位没有思想学说?先拿庄子来说,他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再拿黄宗羲来说,黄多才博学,于经史百家及天文、算术、乐律以及释、道无不研究,尤其在史学上成就很高。清政府撰修《明史》,“史局大议必咨之”(《清史稿》480卷),其著有《明夷待访录》一书,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孔子在世时虽然有人称他为“圣人”,但当时的圣人并不是一个神圣的称号。在《庄子·天下篇》里,圣人被排在了第四等,圣人上面,还有天人神人至人。只要是聪明通达的人,都可以被称为圣人。诸子的门徒都称他们的先生为圣人,就像现在我们称老师一样。即便孔子当时已是圣人,声望也并不高。据《孔子家语》记载,孔丘的西邻不知孔丘的才学出众,就曾鄙视地称之为“东家丘”。

  那么,孔子又是怎样成为圣人的?

  众人都知道,孔子的地位真正得到提高是汉代以后的事情。最人云亦云的一句话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的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废除别家的思想,推崇儒家思想。

  此说来源于新文化运动中最早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的易白沙,其在《孔子平议》一文中说:“汉武当国,扩充高祖之用心,改良始皇之法术,欲蔽塞天下之聪明才志,不如专崇一说,以灭他说。于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利用孔子为傀儡,垄断天下之思想,使失其自由。”

  易白沙此话对了一半,说刘彻同志“利用孔子为傀儡,垄断天下之思想”没错,但他并没有“独尊儒术”。汉武帝时代仅仅是“绌抑黄老,崇尚儒学”。为什么?这里面涉及到宫廷的矛盾斗争。《史记·孝武本纪》云:武帝元年,“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杀,诸所兴为者皆废。”黄老就是黄帝和老子,他们的一套哲学就称为黄老之术,最主要的一个思想就是主张君主“无为而治”。作为皇帝的刘彻同志年轻气盛不干了,偏偏反对派窦太皇太后却好黄老,不喜儒术,作为孙子的刘彻同志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便故意对着干,结果招致左膀右臂赵绾、王臧等被杀。可是刘彻同志的优势在于年轻,他能等。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汉书·武帝纪》云:武帝六年,“五月丁亥,太皇太后崩。”他马上采取了行动,据《史记·儒林列传》载:“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

  董仲舒的出现则要晚一些,据《汉书·武帝纪》载:武帝七年,“五月,诏贤良……于是董仲舒、公孙弘等出焉。”而此前,我们尊敬的的刘彻同志早已经开始尊儒了,只不过将儒术作为了一个以赢得一场权利之争的工具,并没有将它摆到太高的位置。据《汉书·董仲舒传》记载,尽管董仲舒在公车上书的“对策”中说了“《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的一通大道理,但效果并不明显。

  在汉武帝之前的汉朝天子眼中,从来就没正眼看重过什么儒术。据《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记载,刘彻同志的祖宗刘邦“辄解其冠,溲溺其中”,就是拿儒子的帽子当尿壶。他刘彻同志会突然来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弯?不见得。事实上,刘彻同志也并没有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就是到了他的曾孙汉宣帝时期,也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直到汉平帝时期的元始元年,也就是公元1年左右,才开始推崇孔子和儒术。

  汉平帝,名刘衎,汉成帝的侄子,死后谥号为孝平皇帝,史称平帝。刘衎在位仅五年,死时仅十四岁,可说少不更事,实际一切权利都操纵在王莽手中。

  历史上,王莽可说是大名鼎鼎,给一般人的印象是个十恶不赦的草莽之徒,窃国的逆贼。其实不然,王莽是个典型的谦逊有礼的儒生。因为凡是儒家精神中所要求的,儒家的经典里有记载的,王莽都是一丝不苟地保证做到。班固《汉书》记载,他出身显赫,是“孝元皇后之弟子也。元后父及兄弟皆以元、成世封侯,居位辅政,家凡九侯、五大司马”,但因父亲早死,“莽独孤贫,因折节为恭俭。受《礼经》,师事沛郡陈参,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他是个不折不扣地孝子,“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阳朔中,世父大将军凤病,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

  无论衰荣,王莽生活都十分节俭低调,对家属、子女要求近似苛刻。“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见之者以为僮使,问知其夫人,皆惊”。“莽杜门自守,其中子获杀奴,莽切责获,令自杀。”有一年,“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流亡”。王莽带头节衣缩食,“出钱百万,献田三十顷,付大司农助给贫民”,见王莽如此,其他大臣二百三十人也都纷纷捐田献宅。王莽此举受到了普遍赞誉,信乡侯佟“请以新野田二万五千六百顷益封莽,满百里”,可王莽谢绝了,并将太后赏赐的几千万钱,分“予十一媵家”和“九族贫者”。

  就是这么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在尊儒敬孔上,立场却是非常坚定的。班固《汉书·平帝纪》记载,元始元年(公元1年)六月,秉政的大司马王莽,促使九岁的平帝“封周公后公孙相如为褒鲁侯,孔子后孔均为褒成侯,奉其祀。追谥孔子曰褒成宣尼公”。元始三年夏,王莽建议平帝完善各种礼仪制度、兴校办学。《汉书·平帝纪》记载:“安汉公奏车服制度,吏民养生、送终、嫁娶、奴婢、田宅、器械之品。立官稷及学官: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一人;乡曰庠,聚曰序,序、痒置《孝经》师一人。”《汉书·王莽传》记载,元始五年,王莽又奏请“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作市、常满仓,制度甚盛。立《乐经》,益博士员,经各五人。征天下通一艺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礼》、古《书》、《毛诗》、《周官》、《尔雅》、天文、图谶、钟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诣公车”。天下儒生顿时感激涕零,全国为王莽请赏的上书者前后达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还有人专门收集各种各样歌颂王莽的文字达三万多字,于是“公卿大夫、博士、议郎、列侯张纯等九百二人”“谨以《六艺》通义,经文所见,《周官》、《礼记》宜于今者,为九命之锡”奏请皇帝赐王莽九锡。据《礼记》记载,九锡为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九种礼器。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九锡,是最高礼遇的表示。

  投之木瓜,报之琼瑶。王莽为儒生们出了不少力,儒生们也对王莽感恩戴德。即便是后来王莽大胆篡位,与儒生们的鼓动和帮助也是分不开的。先是泉陵侯刘庆上书言:“周成王幼少,称孺子,周公居摄。今帝富于春秋,宜令安汉公行天子事,如周公。”再有武功长孟通“浚井得白石,上有丹书,文曰:‘告安汉公莽为皇帝。’”安阳侯王舜说:“事已如此,无可奈何,沮之力不能止。又莽非敢有它,但欲称摄以重其权,镇服天下罢了。”太后无奈,只好下诏封王莽为“假皇帝”。再有“梓潼人哀章,学问长安……见莽居摄,即作铜匮,为两检,署其一曰‘天帝行玺金匮图’,其一署曰‘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某者,高皇帝名也。书言王莽为真天子,皇太后如天命。”“居摄元年正月,莽祀上帝于南郊,迎春于东郊,行大射礼于明堂,养三老五更,成礼而去”,于是“从邺学问,亦著于世,尤长小学”的张竦起草了一篇歌颂王莽功德的奏章:“宜恢公国,令如周公,建立公子,令如伯禽”。王莽老母死了,“少阿、羲和刘歆与博士诸儒七十八人皆曰:‘摄皇帝当为功显君緦縗,弁而加麻环绖,如天子吊诸侯服,以应圣制。’”意思是说,应根据《周礼》的规定,王莽对母丧宜像天子一样。这些都给了王莽极大的支持。王莽自己也说“承天威命,诏臣莽居摄,受孺子之托,任天下之寄”。最后,汉家天下,就在“竖儒”们的一片喧嚣声中,被王莽坐在了屁股底下。

  尽管王莽的运气不大好,没当多久皇帝就被人杀了,但被他抬高的儒家却从此成为了国教,孔子自然也成了圣人!因此说王莽功不可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