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性的本真、放逐与无奈---庄子与李白(七)

 尚和蒙学教育 2010-09-30

人性的本真、放逐与无奈---庄子与李白(七)

 来源:国学网作者:飘红

这几段话得出了三个问题:

一、我们有没有必要判定一个文学家属于什么“家”?或者说这样做的意义究竟有多大?我们可以判定一个文学家受什么思想影响较深,但我们不能说某某文学家的思想绝对倾向于某某传统的思想,甚至将其划分为某某思想派别之列。既然文中提到不能将李白看成是道家思想的追随者,那么同样,也不能将其绝对地划归儒家一脉。为了说明这一点,林先生文中提到李白诗中提到孔子的地方比庄子多,而且还举了一些诗歌为例,来证明李白的儒家思想。我觉得争论李白绝对属于儒家和道家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本文所探讨的只是李白对庄子的接受和与庄子冥冥中的共性或再现。这才是本文的主旨,而且我认为我的探索并不有助于证明李白属于道家思想,因为我觉得任何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思想到底是什么样的,都没有把握说的太清楚。我们所能做的,是探讨其共性和一部分的接受,或说前者对后者的影响;

二、我们判定一个文学家的思想受什么思想影响较深,或比较倾向哪种思想,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进行判断。但人是复杂的有机体,有些文学家受到的教育很复杂,即使从作品中也很难判断出他的思想的倾向性。比如李白诗中有赞庄子的,也有倾向孔子的,这就牵涉到作者本人思想的流变问题。最典型的莫过于李白写了《大鹏赋》来赞庄子,同时于临终时又有《临终歌》说:“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之得之传此,仲尼亡兮准为出涕”所以,考察诗人的作品也无足以给诗人定性,因为什么时期、什么境地作的诗歌只能代表了诗人彼时、彼地暂时的心情或者是受当时的背景影响,这要做更加彻底的分析,而且要因诗制宜:

三、研究一个文学家,最好从他最有说明力的两点去研究:一是他本人一生的生活方式或实际遭际;二是他文学作品的风格。李白一生虽一直想入世,但并未真的入世,总体上来讲却是出世,他采取的主要是漫游、隐居的生活方式,如果真的象某些评论家所说的那样,他是绝对属于儒家的,那么一旦统治者给了他应有的官职,他即应该安享此道、乐此不疲了。但李白生性淡泊、飘逸和清高,他与仕途其实是格格不入的。人,未必想做什么就能做好什么,愿望是好的,但他并不适合走这条道路。因为他不满于权贵的虚伪狡诈,看不惯统治阶级或是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只有遭人妒陷,逼不可耐,无奈地拂袖而去。骨子眼里的东西有时连自己都左右不了。有人说是因为李白不是当官的料,没有能力做官才弃官而游的。这话其实不无道理。所以李白与庄子不同的地方在于李白曾尝试入世,想通过做官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庄子从不为权势所左右,做了一个小官漆园吏还是因为贫穷或当时的一时之兴使然。归根究底,李白与庄子还是一样的清高,楚威王使聘庄子遇冷遇,李白遭唐玄宗降辇而迎,赐官做了不久即被迫弃官而走,又是何其的相似?所以,我只想找寻二位贤者精神上的相似,这一点是从二者的遭际、生活方式中可以看到的;而更为重要的是从二者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的精神上的漫游的共性,那就是追求人的本性的自由以及二者想要达到的人生、人世理想的境界。

形式上的漫游并不仅限于庄子和李白。孔子、孟子、韩非子、墨子、苟子都漫游,杜甫也漫游,但漫游与漫游不同,庄子、李白的漫游主要是精神上的漫游。有些人没有精神上的漫游,只有实质意义上的漫游。比如前面提到的孔子,他的漫游只是为了宣传他的学说,他的文章就是人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习态度、生活态度等等,他远远摆脱不了尘世的束缚。再如杜甫的漫游也是实质意义上的漫游,因为他的漫游太苦,他的精神负担太重,他所背负的是整个社会的苦难,他飞不起来!面临深渊,能够腾飞而起的是庄子和李白。屈原则是面临深渊的殉情者,或是“首先深入到前所未有的底端”而不回者。虽然他文中也有类似于庄子、李白文中的仙人、仙境等飘逸、浪漫的形象,但他精神上也是背负的太重,重到不象杜甫还能在世间蹒跚地行走,并不遗余力地奋斗,他的负担重到超过了他精神本身的重量,最终将他拖向无底的深渊。这种负担便是他的责任感,他对祖国的责任感。他用殉身来对不平的现实进行最有力的打击,他的忠君的思想又使他不能彻底解放自己的精神,他做不到不看、不听、不想,他也找不到最终拯救人类的良方,只有以身殉志,来表明自己的高洁和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满腔热爱。但一个人的生命能有多大的力量呢?依然解决不了当时的问题。这在李白的诗中也有表现,如上文提到的:“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还有一诗云:“殷后乱天纪,楚怀亦已昏;夷羊满中野,录施盈高门。”暗喻当时的唐玄宗也是象楚怀王一样昏庸的国君。

站在深渊的边上,是纵身而下,是空自唏嘘还是腾飞而起,去寻找更能解放自己、能解放全人类的出路?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造就了形形色色的文人、思想家和艺术家。而庄子与李白是不谋而合的相似者,即都是对脚下的土地进行重重的一踏,然后腾飞而起,自由地飞翔于“无何有之乡”,追求一种虚静的境界。在这种漫游之中,他们亦在找寻救国救民的最终出路,这是自主的腾飞,也可以说是无奈的腾飞,如果前面不是深渊,也就没有庄子、李白的腾飞;没有庄子、李白的腾飞,也就没有庄子和李白,这两位具有仙风道骨,时至今日依然受人无比崇仰而不可及的伟大的哲人和诗人!时势造英雄,同样,诗人和哲人的诞生都不是偶然的。

下面谈一谈李白的诗歌对现实的批判和他诗歌中的漫蝣意象与虚静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