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王朝悲惨的最后岁月 - 席宏斌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十三中人 2010-10-01

南宋王朝悲惨的最后岁月 

        南宋王朝最后的时光惨不忍睹:公元1275年农历正月,蒙古大将伯颜将大军分成三路向临安进攻。常州当时是临安的重要门户,伯颜亲自率领部队进功常州。农历十月十八日,蒙古总攻,城破伯颜下令屠城,全城军民尽数被杀,血流成河,只有七人躲在一座桥底下幸免于难。

 农历十一月底,蒙古军兵临临安城下,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城池将士离心,不战而降,许多官员弃官而逃。朝廷连续任命了几个宰相,可被任命者都相继逃走。上朝的大臣只剩下六、七个走不动、跑不了的老臣。其朝堂之空已接近明朝灭亡时的景象(当时崇祯皇帝召集群臣议事竟无一人前来)。谢太后无法,只好派人去蒙古军中讲和,却遭到伯颜的拒绝。谢太后只好退而求其次,请求蒙古同意南宋称臣纳贡,仍然遭到蒙古方面的拒绝。无奈之下,南宋君臣只好打开城门投降。伯颜入城后,谢太后和宋恭帝想要进见,再次被伯颜拒绝。第二天,宋恭帝和金太后被押送去了大都(今北京)。谢太皇太后称病未去。

 自宋高宗南渡成立南宋到宋恭帝投降元朝,南宋存在了近一百五十年。当初,后周柴荣去世,剩下孤儿寡母支持国政,宋太祖趁机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夺取了后周的天下,当上了皇帝。当时后周的年号是显德,现在宋恭帝的年号是德佑,在其名字和年号中各取一字,合起来刚好也是显德二字。后周是孤儿寡母当政,亡于宋朝之手,现在南宋被元所灭,也是孤儿寡母当政,真是天理恢恢,报应不爽。

 后来有人写诗讥讽道:“当日陈桥驿里时,欺他寡妇与孤儿。谁知三百余年后,寡妇孤儿亦被欺。”

 宋朝兴、亡的过程和三国时魏国兴、亡的过程被后人认为是“因果报应”的有力证据。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再读一下南宋亡国之君宋恭帝给元朝的《降表》和元朝的亡国之君元顺帝给明朝“答诗”。

 蒙古大军打进临安城,谢太后派大臣向元军统帅伯颜献上了传国玉玺,并且以恭帝的名义献上降表,降表的言辞十分卑下可怜,读来令人心酸不已:“宋朝奸臣误国,天数已尽,元朝国运兴旺,我愿率百官称臣降服于大元;今谨承太皇太后之命,削去帝号,将两浙、福建、江东、江西、湖南、两广、四川、两淮等宋朝州郡,全部献给大元圣朝,祈求元朝可怜宋朝三百年江山,不要断绝宋室社稷,使赵氏子孙以后有靠,使宋朝百姓能够安享天日。如果这样,那么元朝的大恩大德,宋朝君臣百姓永世不忘,日日思报。”

 这篇降表写的凄凉悲婉,充满了一个行将灭亡的王朝的心酸。不知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地下有知,该作何感想!

 我们再看一下元亡的过程。

 公元1368年农历正月,在徐达率北伐军平定、山东的凯旋声中,朱元璋在应天(今南京)即皇帝位,明朝诞生。农历二月,徐达回师河南,兵锋直指汴梁、洛阳。农历闰七月二十八日,徐达率军攻陷通州。一部分大臣再三劝说顺帝死守京城,以待援军。他不同意,说夜间观察到天象,大元气数已尽,当让位于朱元璋。当晚,元顺帝即率后妃、太子和一些大臣,逃往漠北。农历八月,徐达率兵进入大都,元朝在中原的统治被推翻。

 逃往漠北的元顺帝屯兵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朱元璋曾遣使遗书,对其晓以利害,目的在于招降。元顺帝作《答明主》一诗,令使者带给朱元璋。诗日:

金陵使者度将来,漠漠风烟一道开。

王气有时还自息,皇恩何处不昭回。

信知海内归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

归去诚心烦为说,春风先到凤凰台。

 和宋朝的《降表》相比,这首诗写的不亢不卑,自认元朝气数已尽,又自诩大元的皇恩浩荡;既高兴江南已有明主治理,又婉转表达了自己禅让的诚意。但无论怎样表白,一个王朝行将灭亡时的无奈让人一揽无遗。想当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无论如何想象不出他的子孙会写出这种让后人哭笑不得的诗作!

元兴之时,收到了宋朝的投表,元亡之时,交给了明朝“答诗”一收一交之间,江山易主,这算不算“因果报应”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