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纳谏

 费宗波的图书馆 2010-10-02

    在封建专制体制下,君主的权力是无限的,几乎没有什么力量能够制约它,似乎道义和道德是君主权力的唯一牵制,如果昏君不服道义,不讲道德,你就拿他没有办法。正所谓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在这种情况下,是无道理可讲了。因此,一朝一代的兴亡得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皇帝一人的品德。

  说来也真可笑,偌大一片国土,如此众多的人民,其命运竟悬于一人之手,但这是历史造成的,你拿它无可奈何。不过,老天总算不让中国人彻底绝望,总会让他们君贤相的理想实现那么一两回,真所谓千年等一回,李世民也算是中国人等到的好人皇帝了。

   李世民很害怕自己的帝国也会像隋朝一样覆亡,于是,他认真地总结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总结来总结去,只有一条最重要,那就是隋炀帝不听别人的意见。隋炀帝本是英武过人、聪明超群,怎奈他荒淫无度、大违君道,臣下钳口,皇上不闻其过。隋炀帝自己恃其俊才,骄矜自用,越是聪明,就越是灭亡得快。 所以,李世民认为人君即便是圣哲,也应当虚己以受人,决心察纳雅言,让智者献其策,勇者献其力。他的臣下也很争气,例如魏征就曾告诉李世民一 条极其重要的道理,叫作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其实,李世民纳谏时心里有时也很不舒服,只是善于克制自己罢了。在众多的进谏和纳谏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挑出一些来看一看,《资治通鉴》中有较为集中的记载,兹摘译数则如下:

  魏征相貌不超过中等人,可他很有胆量谋略,善于扭转君主的心意。有时遇到皇上特别生气,魏征的决心一点也不动摇,李世民也拿他无奈,只好收敛威容。

  皇上曾经得到了一只很好的鹞鹰,把它驾在自己的手臂上玩耍,远远地看见魏征来了,就赶紧把它藏到了怀里。魏征故意没完没了地禀奏公事,等魏征走了,鹞鹰竟被闷死在怀中。

   一次皇上罢朝回来,怒气冲冲地说:该当杀了这个乡下佬!皇后问是谁,李世民说:魏征总在朝廷上侮辱我。皇后一听,忙穿好礼服立在殿前。李世民惊 问什么事。皇后说:我听说君主英明,臣子就正直。如今魏征正直,正是由于陛下您英明所致啊!我怎敢不向您道贺呢?李世民听了以后,觉得很高兴。

   中牟县的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说:修筑洛阳宫,劳累了人民;征收地租,加重了租税;民俗喜好梳高大的发髻,大概也是受皇宫里的影响。皇上看了奏章后大 怒,跟房玄龄等人说:皇甫德参打算让国家不役使一人,不收一斗租子,宫中的妇女都没有头发,他才称心吗?要按诽谤国家罪给皇甫德参治罪。

  魏征劝谏说:自古以来,上书言辞不激切,就不能打动君主的心。古人说,狂妄的人说的话,圣明的人有所采择,希望陛下您考虑决定。李世民说:我如果处罚了这个人,哪个人还敢再说话呢?就赏了他二十匹绢布。

  有一天,魏征又上奏说:陛下您近一时期不喜欢坦率的话了,虽然勉强包含宽容,可不似以前那样豁达大度了。于是,皇上对皇甫德参再加赏赐,并提升他为监察御史。

安州都督吴王李恪多次出外打猎,给一些居民带来了不少损害。侍御史柳范上奏揭发这件事,李恪因而被免官,削减了他三百户的租税收入,李世民说:吴 王的长史权万纪辅佐我的儿子,不能纠正我儿子的行为,应当处死他。柳范说:房玄龄辅佐陛下您,尚且不能阻止陛下出去打猎,怎么能单单处罚权万纪呢?皇上大怒,袖子一甩,入了后宫。过了很久,皇上单独召见柳范,对他说:你为什么当着人面指责我呢?柳范回答说:陛下仁厚英明,小臣我不敢不竭尽愚 直。李世民听了,很高兴。

  房玄龄、高士廉在路上遇见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他:宫里最近有什么修建工程?窦德素把这事上报给李世民, 李世民很生气,责备房玄龄等人说:你们只管理政府的事务,宫中的小小修建跟你们的职务无关。房玄龄低头认错。魏征却走上来说:我不明白陛下为什么责 备房玄龄,房玄龄又要认什么错!房玄龄等人总理国政,是陛下的臂膀和耳目,对宫廷内外的事情都应该有所了解。如果您建的工程是对的,他们就应该协助陛下来完成;如果不对,就应该请求陛下停止。他们向主管人员询问,理当如此。所以我不明白陛下为什么认为他们有罪而责备他们,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认罪!皇上 听了,十分惭愧。

  唐太宗李世民纳谏的例子还很多。例如,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中书舍人李百药上奏说:以前虽然释放过宫 女,但宫中无用的宫女仍然很多。宫里阴气太重,也会招致天灾。于是,唐太宗下令释放宫女,一次就放出三千多人。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太宗 下令改造洛阳乾元殿,给事中张玄素上书反对,说他可能连隋炀帝都不如。唐太宗问他说:你说我连隋炀帝都不如,那比起夏桀、商纣来怎样呢?张玄素说:如果不停这项工程,将来的命运同夏桀、商纣一样可悲。唐太宗接受了他的建议,下令停止工程,并说:这是我考虑不周。

  唐太宗就是这样善于纳谏,关于他纳谏的事例,史书上记载很多,可以说数不胜数。对待进谏之臣的态度,更是令人钦佩。魏征可以说是一个敢于强谏的诤臣,多次弄得他下不了台,但唐太宗对他却一直十分尊敬。魏征病重时,他送医送药,并和太子一起到他家里去探望,魏征死后,他思念不已,对左右的大臣说了如下的话:人以铜为 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这段话成为千古名言。

  唐太宗提 倡宫廷民主生活的态度直接促成了贞观之治。据史书记载,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天下大治,判死刑者仅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至五岭,都夜 不闭户,道不拾遗,出门的人不必带粮食,可以从道路上随便取食东西。《贞观政要》上记得更具体,说是商旅之人宿于野外,不必担心盗贼来抢;监狱里常常没有人;牛马遍布山野。当然,这也许有很大的夸张成分,但贞观年间确实比以往为好,这总是事实。

  李世民就是促成这种盛世出现的一个人。在中 国历史上,许多开国皇帝都独具特点,如刘邦善于用人,能够容忍;刘秀善玩柔道,能宽以待人;而唐太宗李世民则是从谏如流,仅此一点,就足以避免许多错误,就足以实施许多利国利民的策略,就足以促使社会安定和繁荣。一场玄武门之变阴谋,造就出这么一个万世英主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