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稻瘟病的症状、发病原因及条件

 布衣夫子 2010-10-03

科学知识讲座

 

稻瘟病的症状、发病原因及条件

 

彭启荣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无论早、中、晚稻自秧苗到抽穗结实都会受害,轻则影响产量,重则颗粒无收。我市过去一般年份只在山区或局部地区的少数水稻品种上发病,危害一般不重;今年早稻发病面积扩大,仅银河乡穗颈稻瘟发病面积就达4000亩,受害严重、减产50%以上的达1000亩,其中103亩颗粒无收,许多农民遭受重大损失。因此,正确认识稻瘟病,掌握其发病规律,及时进行防治,是夺取水稻高产丰收的重要一环。

 

一、稻瘟病的症状

因病菌侵害水稻的部位和生育期不同,表现症状也有差异。

1、苗稻瘟:小苗发病,基部变灰黑色,叶变淡褐色、卷缩、枯死,没有明显的病斑;严重时成团枯死,如火烧状。在枯死苗的表面,可见到灰青色的霉层,这就是病菌孢子丛。三叶期以后发病,叶片上有明显病斑,症状与叶稻瘟相同。

2、叶稻瘟:根据病斑形状和蔓延速度,可分为慢性型和急性型两种类型:急性型病斑,最初在叶片上生水渍状暗绿色小点,以后扩大成短椭圆形,两端稍尖,病斑上密生灰绿色霉。这种病斑发生后,蔓延迅速,是病害大发生的预兆。慢性型病斑一般呈长梭形,中央灰白色,边缘褐黑色,外有黄色晕圈,有时病斑上生少量灰绿色霉。这种病斑蔓延缓慢。

急性型和慢性型病斑可以互相转化,当环境条件适合于发病时,慢性型可以发展成急性型;相反,环境条件不适于发病时,急性型也会转化为慢性型。

叶枕(叶节)容易感染稻瘟病,发病后叶枕呈淡褐色或暗褐色,潮湿时表面产生灰绿色霉层。孕穗期剑叶叶枕发病,是穗颈稻瘟大发生的预兆。此外,叶鞘也可发病,症状与叶稻瘟相似。

3、节稻瘟:稻节上初生褐色小点,逐渐扩大,围绕全节,使节部变黑、干枯、下陷;表面上长出黑色霉层,易折断,影响结实、灌浆,造成枯穗或半枯穗。

4、穗颈稻瘟:通常在穗颈部,有时也发生在枝梗或穗轴上。病斑灰黑色,不定形。发病早而重的,全穗变白,很像螟虫为害造成的白穗。发病迟或发病轻时,稻穗外表与健穗无差别,只是秕谷增多,千粒重减轻。

5、谷粒稻瘟:一般在谷壳上出现灰白色或暗灰色不定形病斑。严重的谷粒枯白,成秕谷。

 

二、稻瘟病发病原因及条件

稻瘟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株的稻草、谷粒、秕谷、禾蔸都有病菌潜伏。用有病的种子播种,或用带病的稻草在田间搭棚、搓绳、催芽时包种、捆秧等,或将带病稻草堆放室外,都会传播稻瘟病。

病菌在稻草和种子上越冬后,次年春天(气温约15℃时)遇阴雨,便萌发出病菌孢子,随风、雨进入附近稻田传病。水稻发病后,病斑上又不断产生孢子,扩大蔓延危害。

稻瘟病的发生和危害与水稻品种、生育期、水肥管理和气候等条件密切相关:

1、感病品种和时期:一个品种在同一地区连续种植多年容易感病;无抗稻瘟病遗传性的品种容易感病。同一品种在秧苗4叶期、分蘖盛期和抽穗始期,容易感病。

2、水肥管理不当:氮肥施用过多、过迟,禾苗贪青徒长,最易发病;长期深灌或冷泉灌溉,影响根系吸收能力,在易感病期晒田过度,特别是抽穗期田土干裂,常使病情加重。

3、气候适宜:多雨阴湿,日照不足,稻株同化作用缓慢,组织柔弱,给病菌繁殖和侵害创造了有利条件,容易引起稻瘟病流行。特别是早稻抽穗期间温暖多湿、晚稻抽穗期间遭受低温阴雨的袭击,若防治失时,常会引起穗颈稻瘟大发生,造成严重减产。此外,土温在20以下,或山区日照少、雾露重、水温低,不利于水稻生长发育,也会使稻瘟病加重。

(原载199085日《萍乡农业科技报》第二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