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功治疗2岁宝宝“疱疹性咽峡炎”一例

 昵称3519516 2010-10-04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发热性疾病,是由许多A组柯萨奇病毒,偶 尔也有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  
    其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粘膜损害。亦有说法常继发于急性鼻炎肺炎流行性感冒疟疾流行性脑膜炎,亦可单独发生,除咽部外,口腔粘膜亦可发生疱疹。 该病有流行趋势,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和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少数(很少多于12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舌部等,在以后的24小时内水泡破溃变为浅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1-5日内愈合。并发症少见:症状一般7日内消失。在感染后能产生持久的免疫,但A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肠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发病。
     宝宝最初发病是以突然高热为主要表现,体温:39.5度,因病因不明。最初以温水擦浴,洗温水澡为主,口服“美林”,多饮水,体温基本控制在 38.5--39度。去医院,年轻医生仅仅看到的是“咽红,咽部很多泡”,立即建议,输液抗生素+抗病毒治疗。本人觉得,凡事都是“抗炎+抗病毒”显得太没水平,于是就仅仅给宝宝服用了:“羚羊角颗粒”。但是第二天宝宝拒食,看咽喉部有很多直径1-2mm的疱疹,到医院 用“干扰素”喷喉2次效果不佳,宝宝不但不吃东西,连水都不喝。急忙打电话给一位儿科专科医生,我们把症状告诉他,他明确指出,患儿得的是“疱疹性咽峡炎”,治疗建议:
      吴茱萸20G,+天兰星20G,两种捣成粉末状后用食醋调成泥状,在宝宝睡觉时敷脚,敷2个晚上,同时口服“穿心莲”一合
      现在已经是宝宝发病第2天了,体温基本控制在 38.5度以下,宝宝仍不吃东西。一进食就说嘴巴痛。
      儿科学上明确讲:口炎,咽峡炎口腔疼痛的患儿可以在进食前以2%利多卡因用棉签先凃于局部,然后进食。我按以上方法,果然凑效,宝宝开始吃东西,喝水了,全家人终于松了口气。
      第4天,看宝宝咽部情况已经好多了,仅仅是有点红。第5天宝宝就痊愈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