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一“夏” | 宝宝发热、流口水,当心疱疹性咽峡炎!

 黄老之学 2020-11-10

上周日,2岁的宝宝小俊发烧,体温高达38.7℃,而且小俊一直哭闹不肯吃饭。一开始,家人还以为小俊是感冒了,但吃了感冒药也没什么效果,后来送医院一看,发现小俊咽喉部起了一些白色小疱疹,周围红红的,医生诊断小俊是得了疱疹性咽峡炎。

夏季温度高,雨水多,正是病毒繁衍滋长的季节,疱疹性咽峡炎也进入高发期。那么,疱疹性咽峡炎到底是什么疾病?又该怎样预防和治疗呢?

接下来就跟随药娃一起了解下吧!

传染强,5岁以下是重灾区!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毒性疾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好发于夏秋季,主要通过粪—口、呼吸道飞沫、接触等途径传播,婴幼儿、学龄前儿童(5岁以下)是它的主要“侵犯”对象。

发病后,儿童常感到咽痛,吞咽时尤甚,或是头痛、腹痛、肌痛;婴幼儿则表现为发热(部分不发热)、拒食、流口水、干呕、烦躁不安、哭闹等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

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也是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别混淆,与这些疾病要区分!

就疱疹性咽峡炎来说,前期因为有发热、咽痛症状,很容易与上呼吸道感染混淆。后期则因口腔有疱疹,很容易与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等混淆。小伙伴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区别:

1. 与手足口病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同属于肠道病毒感染,但在症状表现上略有不同。

患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较少出现重症、发生生命危险,约1周就能痊愈。手足口病的少数患儿则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会导致死亡。

2. 与普通感冒区别

普通感冒由呼吸道病毒引起,表现为流鼻涕、鼻塞、咳嗽、疲倦、食欲减退、发热,体温38℃左右。

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有一定的传染性。症状多表现为突然高热,可伴严重咽痛、吞咽困难、唾液分泌增多、食欲减退、乏力等,口腔内的疱疹是最重要的鉴别点。

论用药,对症治疗很关键!

目前尚无针对疱疹性咽峡炎的抗病毒药物,口服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主要使用以下2类药物:

退热药物

体温38.5℃以上者,应给予物理降温,如退热贴、头部冷敷、枕冰袋等,亦可遵照医嘱给予退热药物等降温。

儿童常用的退热药物有:布洛芬口服,5~10毫克/(千克体重·次);对乙酰氨基酚口服,10~15毫克/(千克体重·次);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4小时,24小时不超过4次。

干扰素α(INFα)

(INFα)是皮肤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关键调节因子,黏膜给药可发挥局部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局部用药使用便捷,儿童易接受,安全有效。

温馨提示:

  • 无细菌感染的依据,则无需使用抗菌药物。

  • 购买药品时要买儿童专用剂型。

别害怕,做好护理早康复!
  • 注意隔离:居家隔离2周。

  • 注意休息:保持室内清洁及空气流通。

  • 清淡饮食:应进流食或半流食,饮食应少食多餐。

  • 口腔护理:饭后漱口,低龄患儿可以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

  • 发热患儿:勤监测体温,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衣物不宜过厚。

  • 病情观察:适当补液,密切观察。

药娃温馨提示:

在疱疹性咽峡炎流行季节,各位家长要保证家庭室内外环境卫生,定期打开门窗等,维持室内外空气流通,保证室内空气新鲜。让孩子少吃生食,喝净水、保持口腔清洁。

此外,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洗衣服、晒被褥等。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去农贸市场、超市、游乐园等人群拥挤、空气质量较差的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本文由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宋晓青供稿。

8月19日评论互动有奖结果公布

恭喜小伙伴

@江湖刀客、叮当

获得药娃大礼包一份

重要的事情说一遍:

请在明天中午12:00点之前

将您的姓名手机号、地用参与活动的微信号发到后台

我们将尽快与你联系哦~

感谢大家的参与

关注药葫芦娃

下一个获奖者就是你!


小号文章均为药娃原创或特邀作者独家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