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疱疹性咽峡炎治疗要点

 精华集999 2022-06-01 发布于甘肃

疱疹性咽峡炎治疗:

退热及对症治疗为主

不建议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药

疱疹性咽峡炎是自限性疾病,一般预后良好,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1周左右可恢复,少有并发症。必要时退热治疗,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不被常规推荐,可酌情选用清热解毒中成药。

如何进行退热治疗?

患儿发热≤38.5℃,建议只用物理降温(如冷敷、温水浴),但如果>38.5℃或患儿有惊厥史,要及时用退热药。

最好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这两类药物儿科医生使用最广,是临床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注意:这两类退热药虽是2种不同类型的药物,但作用都是解热镇痛。服用时,需注意两者剂型的差别,对乙酰氨基酚类的百服咛、泰诺林等有滴剂、口服液、咀嚼片3种剂型;布洛芬类的美林,对儿童只有滴剂和口服液2种剂型。

1岁之前的婴儿,最好用滴剂,因为滴剂药物浓度小、刺激性小。滴剂的用量则要根据体重选择:一般6~11个月的婴儿,体重为5.5~8 kg,用1滴管的退热药;12~23个月的婴儿,体重8.1~12 kg,用1.5滴管。

>2岁患儿,最好服用口服液类的退热药。年龄再大的患儿可用片剂,例如像饼干一样的水果味咀嚼片,患儿不会拒绝服用。

此外,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退热药,对患儿刺激性和不良反应较大,吲哚美辛(消炎痛)类药对胃部刺激较大,均不建议使用。

用药过程中,要注意给患儿服用某一类退热药的时间别太长,发热时间>2 d最好换用另一类药;注意不能同时服用多种退热药;服用泰诺林和百服咛,每天不能>4次,每次间隔最少4 h。

另外,由于小儿高热从体表丢失的水分增加,需要多给患儿饮水,或者口服补液盐等补液,以免造成患儿脱水。

不建议患儿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临床上,某些外科手术确实会提前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但使用的前提是符合相应的指征,例如患者进行了某些腔道手术,患有糖尿病或身体虚弱的老人等。

但使用抗生素预防疱疹性咽峡炎感染是一点儿道理都没有的,因为抗生素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只有杀菌的作用。

人体内有一种菌群是正常细菌,他们到处都有,包括口腔、耳内、鼻腔、肠道等,人体和正常菌群是共存的。如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就会导致整个菌群紊乱,可发生抗生素相关的腹泻,或导致霉菌感染。部分小儿鹅口疮患者,就是因为抗生素的应用导致了菌群失衡,使霉菌得以滋生。

合并细菌感染时可适当应用抗生素

一般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由于是病毒感染导致的,血常规应该都是正常或者是偏低的。

但是个别患儿有时候会合并细菌感染,如果白细胞很高,包括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均高,这时候一定要用抗生素。一般的感染可能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如果感染很重可能就要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不建议常规应用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对细胞的分化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也会抑制正常细胞,正常的细胞一旦被抑制,可能会癌变,所以,对于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不建议常规应用抗病毒药物。

中成药对疱疹性咽峡炎有一定作用

从中医学角度分析,疱疹性咽峡炎属于“温病”范畴, 属于外感发热性疾病。发热会耗伤人体阴液,治疗除了清热解毒外,滋阴也非常重要。

白云山口炎清方中,金银花被誉为“清热之极品,疮疡之圣药”,玄参、麦冬、天冬等清热、滋阴作用明显,对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比较对症。

另外,蒲地蓝口服液、板蓝根冲剂、小儿咽扁颗粒等中成药也可辨证选用。

健康教育:常见家庭护理问题解答

家长如何护理患儿的口腔?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口腔护理很重要,特别是对疱疹破溃的患儿,因为一般疱疹破溃后是患儿最难受的时期,这个时期痛得厉害,吃东西也痛。

口腔护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喝水。一定要鼓励患儿多喝凉水、淡盐水,少量、多次喝,温度稍低的水可以起到镇痛作用,最关键的是可以把创面的细菌、分泌物冲刷掉一些,尽可能地保持口腔的清洁,这样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年龄较大的患儿可以用一些含片或者漱口液帮助清洁口腔。

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期有多长?

从潜伏期开始,一直到完全恢复都是传染期。

值得注意的是,症状消失并不代表完全恢复,疱疹性咽峡炎症状消失后1周内仍有传染性,因此建议托幼机构应隔离患儿>2周。

得过一次疱疹性咽峡炎就会产生终身免疫吗?

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是一组病毒,包括柯萨奇A组病毒(1~6、8、10、22)和其他肠道病毒、疱疹病毒或EB病毒,而不是一种病毒,所以会重复患病。这次感染的是一种病毒,下次可能是另外一种。但是,人体对一组病毒会有交叉免疫,所以反复患病机会不是太多,但并不是绝对不得病。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生?

疱疹性咽峡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通过飞沫、接触等方式可传播。这也就意味着,大人亲吻孩子也可能传播。

不过,家长不必过分忧虑,做好个人卫生,如勤换外衣裤、洗手、漱口等就能有效避免可能的传播。

平时引导孩子养成勤洗手、吃熟食、喝净水等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病从口入。要勤通风,督促孩子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及多休息,让孩子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一旦发现孩子患病,除了要及时带孩子就诊以外,还要注意和其他孩子保持隔离,避免疾病进一步传播。

往期热文推荐

1.国务院发文:2025年,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比例要达到45%

2.擅自收治发热患者,院长被判刑,给村卫生室和诊所医生敲警钟!

3.基层医务人员可以上门输液吗?如何避免纠纷?

4.服了三片感冒药,23岁的小伙子命没了......

5.规范用药,记住这“五不能”

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2.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3.原创授权请联系13311525600或微信qinghua-maria

基层医界

基层医界,隶属于《中国社区医师》杂志,助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服务基层医务工作者。初心不改,步履不停,一路相伴,砥砺前行!

462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确定

  • 不看此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