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夏光* 2010-10-05

引用 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别称

 

〓】★【〓〓】★【〓〓】★【〓〓】★【〓〓】★【〓〓】★【〓〓】★【〓〓】★【〓〓】★【〓〓】★【〓

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孩提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幼儿时期
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总角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童年时期
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及笄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女子15岁jí jī 
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弱冠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男子20岁
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花信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女子24岁
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而立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30岁
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不惑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40岁
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知命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50岁
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花甲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60岁
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古稀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70岁
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喜寿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77岁
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米寿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88岁
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白寿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99岁
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耄耄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80-90岁mào dié
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期颐中国历史上不同年龄的别称 - 沧海 -  →100岁

〓】★【〓〓】★【〓〓】★【〓〓】★【〓〓】★【〓〓】★【〓〓】★【〓〓】★【〓〓】★【〓〓】★【〓

注解:

  【孩提】

   2~3岁的儿童。幼儿时期.

   孩提之童。——《孟子·尽心》 
   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颜师古注:“婴儿始孩,人所提挈,故曰孩提也。孩者,小儿笑也。”《老子》:“如婴儿之未孩。”也作“孩抱”和“提孩”。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总角】

   古代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借指童年时期,幼年。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又《齐风·甫田》“总角 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朝鲜民族中,称未成年的男子为“总角(??总角)”,可以翻译为“小伙子)

  【及笄】

 读音:jí jī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笄,发簪。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仪礼·士昏礼》

《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士尚宫宋氏》:“﹝庭芬﹞生五女,皆聪惠……年未及笄,皆能属文。”

《儒林外史》第十回:“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吴喆》:“女年甫及笄,有容色。”

【弱冠】

 指男子20岁, 也称加冠

 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贵族。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地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地年纪。

【花信】

 借指女子的成年期—24 岁

 按自小寒至谷雨,一百二十日,八个节气,我国古代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人们在每一候内开花的植物中,挑选一种花期最准确的植物为代表,应一种花信,称之为“二十四番花信”。整个春天,由此可谓一个“花花世界”。

 24番花信是: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

【而立】 

 孔子说过: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这里的“立”“不惑”“知天命”代表着人生的不同层次。三十而立是说一个人在三十岁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金钱观之类的,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可以独自去生活了!

【不惑】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这“而立”与“不惑”的两种称谓,各中的寓意很是深奥,而到了不惑之年,自己就应慢慢地惯于这个新阶段,而对于“不惑”的感悟,就像在一餐正午的盛宴之后,已经有些懒洋洋的,虽然心底对盛宴的绚烂回味不止,可明明白白地知道那已是一去不复返了。

【知命】

 这个年龄的人, 一般不再想去开拓发展新的事业, 而只想把已经进行的工作完成一个好结尾 。开始对自己走过的路进行系统的反思和总结 。对人缘关系,则特别不想产生新的矛盾和误会, 而希望与别人修复以往的裂痕和瓜葛 。
   到了这个年龄的人, 把死看得很淡, 对世间人事看得很透。知道每个人在历史和宇宙的时空, 不过是名匆匆过客。且不说没有来世和阴间, 就是有, 浩瀚人海, 也不能再碰到自己这一生所接触过的人 。 有同感!

【花甲】

 指60岁。花甲即一甲子。由天干、地支组合,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为一循环。因干支名号错综参互,故称花甲子。后称年满六十为花甲 。

【古稀】

 是中国人自古指七十高龄的说法。它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杜甫吟咏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一千二百多年的杜甫慨叹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十分稀少。

 后来到了明朝,距今五百年前时,著名书画家唐寅(唐伯虎)读了杜诗后,感慨自己已活过了“古稀”,他填了一首《七十词》:“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二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止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唐寅虽活过古稀,仍感叹唏嘘人生几何。

 查核一下,千多年前的“古稀”老翁,确实稀少的很!仅以知名的诗人、学问家为例,超过七十岁的真是寥寥无几。但是,到了数百年前,社会不断进步,人的寿命已长了很多,仍以名家为例,不仅感叹古稀的唐寅已超过古稀,他同时代的罗贯中(《三国演义》作者)、吴承恩(《西游记》作者)、冯梦龙(《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言”作者)、郑板桥(书画名家)等,年龄均过古稀。到了现代,古稀者遍地皆是了!

【喜寿】

七十七岁。因“喜”字的草书近似竖写的“七十七”,故称喜寿

【米寿】

 八十八岁。因“米”宇拆开来刚好是数字“八十八”,故称。

 【白寿】

   九十九岁。因“白”字乃“百”字去“一”,故称。

 【耄耄(mào)】
   (形声。从老,毛声。本义:年老)
   同本义。古称大约七十至九十岁的年纪

 【茶寿】   一百零八岁。因“茶”字的草字头即双“十”,相加即“二十”,中间的“入”分开即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相加即“十八”。中底部连在一起构成“八十八”,再加上字头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故称。

〓】★【〓〓】★【〓〓】★【〓〓】★【〓〓】★【〓〓】★【〓〓】★【〓〓】★【〓〓】★【〓〓】★【〓

【相关资料】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

资料来源网络/小海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