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葆华:阅读的状态

 3gzylon 2010-10-05

   阅读长篇大部头,对日子被上课和辅导细碎切割的自己来说,绝对有些奢侈。在课余的散碎时间,读点儿随笔散文之类的散碎文字,还勉勉强强。如果说有点空儿便捡起一部长篇去孜孜不倦,便是和自个儿的耐性叫板了。你的这场阅读马拉松可能会障碍四伏,能否最后抵达终点还真得两说着。

  要是有好看的小说,自己真不缺少那份阅读耐性。我对长篇的选择一般是随大溜的,有些受制于人,由着评论家的一付如簧巧舌。对能读出感觉的作品,心里总有种放不下的兴奋,即便这个过程再旷日持久,直到读到最后一个标点,书中的诸般爱恨情仇恩怨纠葛终于曲终人散,那一直以来的激动才渐渐消歇。这样的阅读没有多少刻意为之的成分,阅读状态上是不读不快,时间利用上是见缝插针,这种阅读记忆持久而醇厚。惜乎类似的经历实在屈指可数。有时就是评论家们起劲鼓噪的作品,往往读后感觉也不过尔尔。面对几十万言的浩繁巨制,很多时候是看得多而忘得快,在记忆的心屏上连道浅浅的划痕都未曾留下。甚至包括一些获奖作品,读来我也觉得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阅读也就变成一种将就和凑合。

  在阅读的感觉上一将就和凑合,状态上往往也就疲沓起来。上述忘情的阅读就在于一个“忘”字,说白了也就是一门心思,所谓悠悠万事,唯此为大了。凑合的阅读便是两码事了。这是一种退而求其次,就是为了将就自己既有的阅读习惯,没有好书以应一时之需,算得上是聊胜于无。就阅读的专注和投入而言,肯定要大打折扣了。就说便于集中阅读的双休日吧,在这种阅读状态里,我至少会把一个晚上交给电视,甚至一场电视选秀我都能看得醉酒般的沉迷,平时只有阅读才有的兴奋,至少在那个晚上被电视取而代之。还有一种情况,平日里大家都忙得屁股冒烟儿,周末了,晚来闲无事,能饮一杯无?总不能因为一本不怎么来电的小说,而久违了一向很铁的哥们。于是那厢电话一响,我这边就书本一放,脚下抹油,快快开溜,此等小说温吞的文字到底比不过杯里的酒香,一个晚上于是就在酒酣耳热里白驹过隙。待第二天在书桌前又手捧小说正襟危坐,却发现了若干新到的报刊,本想就是先随便瞅上几眼,再继续那部长篇阅读的马拉松,哪知道一番报刊浏览得乐不思蜀,又整整报销了一个周日的白天。另外,还是在没好书的情况下,我还有个溜逛博客的习惯,无论名博还是草根,必看的有十几,常看的有几十,往往电脑前一坐,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一路逶迤读来,大半晌的光阴又化成人家博上访问的人气。

  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对这种作品阅读的过程,因此变得其修远兮,道阻且长。想想也难怪,对这类作品不能一见会心,自然读来也就难以一鼓作气。我还得适当调整自己的状态,读好书不能小孩吃糖那般,不管不顾得咯咯喽喽一气儿嚼完;对读不出多少感觉的作品呢,也不能像和话不投机的人闲聊那样,有一搭没一搭的。既不显得亢奋激动欲罢不能,也不觉得疲沓凑合进退两难,也就是要有一种阅读的常态吧。(文/司葆华 江苏)


   阅读长篇大部头,对日子被上课和辅导细碎切割的自己来说,绝对有些奢侈。在课余的散碎时间,读点儿随笔散文之类的散碎文字,还勉勉强强。如果说有点空儿便捡起一部长篇去孜孜不倦,便是和自个儿的耐性叫板了。你的这场阅读马拉松可能会障碍四伏,能否最后抵达终点还真得两说着。

  要是有好看的小说,自己真不缺少那份阅读耐性。我对长篇的选择一般是随大溜的,有些受制于人,由着评论家的一付如簧巧舌。对能读出感觉的作品,心里总有种放不下的兴奋,即便这个过程再旷日持久,直到读到最后一个标点,书中的诸般爱恨情仇恩怨纠葛终于曲终人散,那一直以来的激动才渐渐消歇。这样的阅读没有多少刻意为之的成分,阅读状态上是不读不快,时间利用上是见缝插针,这种阅读记忆持久而醇厚。惜乎类似的经历实在屈指可数。有时就是评论家们起劲鼓噪的作品,往往读后感觉也不过尔尔。面对几十万言的浩繁巨制,很多时候是看得多而忘得快,在记忆的心屏上连道浅浅的划痕都未曾留下。甚至包括一些获奖作品,读来我也觉得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阅读也就变成一种将就和凑合。

  在阅读的感觉上一将就和凑合,状态上往往也就疲沓起来。上述忘情的阅读就在于一个“忘”字,说白了也就是一门心思,所谓悠悠万事,唯此为大了。凑合的阅读便是两码事了。这是一种退而求其次,就是为了将就自己既有的阅读习惯,没有好书以应一时之需,算得上是聊胜于无。就阅读的专注和投入而言,肯定要大打折扣了。就说便于集中阅读的双休日吧,在这种阅读状态里,我至少会把一个晚上交给电视,甚至一场电视选秀我都能看得醉酒般的沉迷,平时只有阅读才有的兴奋,至少在那个晚上被电视取而代之。还有一种情况,平日里大家都忙得屁股冒烟儿,周末了,晚来闲无事,能饮一杯无?总不能因为一本不怎么来电的小说,而久违了一向很铁的哥们。于是那厢电话一响,我这边就书本一放,脚下抹油,快快开溜,此等小说温吞的文字到底比不过杯里的酒香,一个晚上于是就在酒酣耳热里白驹过隙。待第二天在书桌前又手捧小说正襟危坐,却发现了若干新到的报刊,本想就是先随便瞅上几眼,再继续那部长篇阅读的马拉松,哪知道一番报刊浏览得乐不思蜀,又整整报销了一个周日的白天。另外,还是在没好书的情况下,我还有个溜逛博客的习惯,无论名博还是草根,必看的有十几,常看的有几十,往往电脑前一坐,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一路逶迤读来,大半晌的光阴又化成人家博上访问的人气。

  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对这种作品阅读的过程,因此变得其修远兮,道阻且长。想想也难怪,对这类作品不能一见会心,自然读来也就难以一鼓作气。我还得适当调整自己的状态,读好书不能小孩吃糖那般,不管不顾得咯咯喽喽一气儿嚼完;对读不出多少感觉的作品呢,也不能像和话不投机的人闲聊那样,有一搭没一搭的。既不显得亢奋激动欲罢不能,也不觉得疲沓凑合进退两难,也就是要有一种阅读的常态吧。(文/司葆华 江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