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古今正解第十一

 天涯玲玲 2010-10-05
《道德经》古今正解第十一
 
[原文]

[11]卅(三十)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然(撚)埴而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而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古文正解]

    观一物而知道之徼也。
    夫天,地,物,人,莫不道生。道之所制,莫之违而常自然,故玄道难以明知。
    变易也,相成也,莫不系乎阴阳也,而有无为第一。是物生之始而道妙之本也。物莫不有,故莫不无。有之为体,无之为性;有之为利,无之为用;有之为徼,无之为妙。
    镬鼎不同,,而皆以烹;刀枪不同,而皆以兵;窑屋不同,而皆以居。镬裂则废,刀折则弃,屋漏则不可居矣。不成其无,故失其用。
    是知,有之为华,无之为实;阳为糙,阴为精。故圣人执乎用而不执乎有,居其实而不居其华,处乎中而不处乎表。是以圣人尚无而贵虚。
    夫道之能成乎其有者,从乎无也。

[今文正解]

    观察于哪怕一件具体的事物,也可以从中认识大道的支配制约。天,地,物,人,莫不是从道生出,与道相融,因此无不蕴涵着道的性质。道的规制在于切合在一切物的天性中,因此万物都没有能够脱离开道的约束的,而且万物生来如此从不觉得被约束着,万物是自己自在发展而和谐安静的。因此,隐晦的大道总是难以很明显的察知到。
    变化运动,还是静态构成,无不是阴阳之间的相辅相成相互转化。而所有的对立之中,有和无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因为这是一切物产生和存在的初始,是大道之所以奥妙的实质所在。
    混沌的道是有和无的合一,而具体的物全部是有和无的显现相成。具体万物无不是以有限的形体而存在,因此同时也处在有限形体之余的无中。存在的是有限实体,却因有限之余与其它物体显示着自身的性状;有限实体的用处,却来自实体所形成的虚空形状;大道真实存在所具有的规制,却在于它的毫无性状。
    所以,锅和鼎在实体上有区别,却都可以用来烹煮;刀和枪在实体上有区别,却都是兵器;窑洞和房屋不同,却都能够居住。这是在于不同的实体有共同的虚空。锅裂了,刀折了,屋漏了,在实体上没有减少,但是与周围虚空变化了,用处也不存在了。
    因此知道:实体如同花朵,虚空才是果实所在;阳性的事物是粗糙的表象,阴性的一面才是精华的内核。所以,圣人看重的是的功用而不是实体,取的是果实而不是花朵,深入到本质而不是表面。所以,圣人崇尚对外无为无争,重视内心淳朴虚静。
    大道之所以成就了自身,就在于它的彻底无形无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