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古今正解 第五

 天涯玲玲 2010-10-05

道德经古今正解 第五

 

[原文]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欤?虚而不淈(屈),动而愈出。多闻(~为、/ 言)数穷,不若守于中(~冲)。


 

[古文正解]

    真道无物,正道无情。
    刍狗以祀,祀毕而弃之,任其自生自灭也。
    道无物空然,作万物而莫不从之,莫不自然。故万物生于天地之间,而天地无情;百姓生息世间,而圣人无亲。若刍狗焉。
    天地之间生动不息,唯无物之道也,若橐籥鼓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冲而大盈,微而大用。
    故道者,无为而大行,自然而大成,大智若愚,大德若虚。道不在显,德不在彰。多闻数浅,不若习一;多言数穷,不若守中;多为数困,不若清静。

 

[今文正解]  
    真实的大道没有形质,真正的大道没有感情。
    草扎的狗用来祭祀,祭祀完毕了就被弃置那里,在野地上任其自生自灭。
    大道空然无物,却生作着万物,万物莫不顺从。却感觉不到道的宰制,莫不感到自在而然。所以万物生息在天地之间,天地是没有任何感
情的,只是任随万物自生自灭;百姓生活在人世之间,圣人也没有任何仁爱憎恶百姓的感情,只是让百姓自在的生活安乐。就如同人们对待祭
祀后的刍狗一般。
    天地之间生息运动无息无止,一切都是无形无质的大道在规制着,就如同那鼓风的风箱风囊一样啊:空虚却不穷竭,越
活动它越能产生。大道就是这样无形无质却最为充盈,隐微而有莫大功用。
    所以掌握大道的人,不作为而有莫大的行为,任物自然而有莫大的成就,有莫大的智慧却仿佛愚钝无知,有莫大的德行却仿佛无可标称。
大道不在于显现,大德不在于昭彰。越博闻反而越浅陋,不如修习于混一大道;越号令反而越穷困,不如安守于内心虚静;越作为反而越困危,不如安分于无事清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