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防治姜瘟

 ji_ms 2010-10-06
姜瘟又称姜腐烂病,是为害姜的常见病害。发生于高温多雨季节,尤其在雷阵雨频繁期,更是其发病高峰期。该病首先为害与地表交接的茎基部和块茎,患病植株表现为心叶黄萎,继而蔓延至全株。病部初期表现为黄褐色的水渍状,病部逐渐扩大变为暗褐色,姜块组织软化,腐烂。用手一挤组织便溃化,变为一股白色粘稠状具恶臭气味的液体。严重时变褐腐烂后仅留下一层表皮,地上部(姜苗)则失水变黄,变褐枯死。姜瘟的病原为病原细菌、假单胞杆菌属引起的一种病害。该病初侵染源为土壤中的越冬菌源或姜种带菌。该菌在土壤中可存活二年。菌体短杆状,在5--40℃之间均可发病,以27--28℃为最适宜温度。PH值6.5--7.5间最宜发生。该病发生后,病菌在田间可通过风雨水和地下害虫传播,从伤口、水孔、气孔侵入为害。环境条件适宜时,可蔓延全田为害。

  防治方法必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选用无病种姜,实行水旱轮作或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不与前茬姜田连作,间隔应在3年以上,前作避免种植烟草、茄子等茄科作物以及薯类和花生、大白菜等作物,种植生姜时每亩撒施石灰75公斤。种姜要一“晒”二“泡”,选择健康、个头饱满的姜块,播前按每块0.1公斤切块后经日光曝晒至表皮略皱,可用高锰酸钾或其它杀菌剂浸种5--8分钟,晾干后再用草木灰堆放催芽待芽体萌发长至约1.5厘米即可种植。播后整个苗床覆盖一层用石灰:硫悬浮剂:水为1:1:25的水液均匀喷湿经晾干后的禾草,以减少药分和水分的蒸发,以预防和控制杂草生长。开好排好沟,以防雨水冲刷和受淹,不让病田雨水流入无病田块;生姜喜湿润,如遇较长时间干旱,要及时灌跑马水;田间湿度大时切忌除草松土,以防机械损伤而感染病菌发病。药剂防治:当田间出现零星病株时,及时拔起病菌进行销毁,并撒一层黑白灰(草木灰与石灰以3:2混合)回穴进行土壤消毒,或用千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液、或5%硫酸铜、或5%漂白粉、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至4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进行灌蔸消毒。株高约35厘米、抽出4条苗以上时,喷药1次,以后每隔2--3周喷1次,可选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2000倍液,或50%DT杀菌胶悬剂500倍液,或敌克松原粉1000倍液,或50%灭菌威1000倍液。农药要交替使用,注意切勿混用。

返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