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建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的

 fcc园地 2010-10-06

构建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的  

教学反思  

威信县庙沟中学   FCC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指导。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影响了思想品德课“知、情、行”统一的教育目标的实现。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有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要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一、教学观念,落实课程基本理念。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只有观念改变了,才会有相应的教学行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观念,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为已任,引导学生体验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保证个性的张扬,人格的健全。  

二、推动课堂教学的“五变”,增强课堂实效。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发挥课堂主阵地的功效,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努力尝试,对传统教学进行扬弃,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1、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变“配角”为“主角”  

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变以“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教师要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在教学设计上要明确教师的“教”从属于学生的“学”,一切应从学生的“学”出发。充分尊重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中心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教学中应采用讨论、议论、争论导出结论的方法,教师少讲、学生多练、讲练结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探索,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在精神上受到鼓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考虑和保证学生学的需要和学习的安排,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2、诱发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现代心理学认为动机能引起、维持一个人活动,并将活动指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和理想。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是学习动机,它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力量,只有很好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利用学生为了升学就业而学习的动机,结合初三第五课知识进一步讲清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形成长远正确的学习动机;同时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愉快学习引入思想品德课中,努力创设“有情”“有趣”课堂教学氛围,鼓励竞争,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状态,通过比赛来提出、分析和解答思想品德课的问题。例如在复习课中,我经常采用竞争的形式:比设计知识要点、复习图表;比归纳同类知识;比区别易混淆的知识;比设计复习题等。  

3、培养学习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著名教育 家陶行知 先生曾经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让学生学,”过去那样“教师教,学生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教与学的分离,而“教师教学生学。”虽只差一个标点符号,但意味着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教师的着眼点已不再是教,而是传授学习方法了,即把探求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操作、自主活动的能力尤为重要。因此要把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鼓励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及时纠正他们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学生一旦通过自学获得知识,就会有极大的成功感,就会激发学生对知识探求的强大冲劲,对以后的学习和能力培养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比如,教师可以有计划地设计和提供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活动主题(环境问题的调查,社会文化环境的调查,消费者权益问题的调查等),交由学生完成,学生在确定自己的选题之后,自主搜集相关资料、行诸文字形成调查报告。通过课堂上交流、汇报成果,体验收获的喜悦,同时学生在整个探究知识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评析讨论,摒弃错误,发现真理,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倡导创新精神,变“死读书”为“能创新”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未摆脱灌输式教育模式,未完全把能力的培养渗透在知识的传授中。教学中重照本宣科轻怀疑求新;重逻辑推论,轻发散求异。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弱,缺求异、求新、求实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必然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教学中要给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如开设“政治活动课”、“时事评论课”、“政治实践课”等。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使学生切身体验到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同时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5、倡导“参与式”学习,变“结果”为“过程”  

传统的教学强调的是面向结果的教学形式,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使学生取得令人满意的结论作为教学的直接意义。而面向过程的教学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中的理解,并在理解中仔细体验这一知识得以产生的基础,以及它与其它知识的相互联系等,即引导学生体验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初三第一轮进行基础知识复习时,我采用“基本问题式”、“结构复习式”、“材料分析式”等多种方式并用,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我都不是简单的把结果呈现给学生,而是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尝试建构每课的基础知识体系,由学生自己整理出每课的主要问题,在课堂上展开交流,互相借鉴。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分析、归纳、整理的能力,增强了复习课的实效性。

总之,为了激发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活力,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每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大胆探索、积极实践,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以人为本,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全面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