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后放松莫放纵

 生活-快乐 2010-10-06
考后放松莫放纵

    高考结束后,一些考生没有了压力一玩就是通宵。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应用心理学专家彭德华说,对于高考这样给学生和家长都带来很大压力的考试来说,学生在考完后适当放松是应该的,这对于缓解学生长期以来持续的心理压力很有帮助。

  但彭德华同时提醒:过度放松容易变成放纵,非但起不到缓解压力的效果,反而会造成身心疲惫。高考后学生都从紧张的状态走向松弛,但有的学生“补偿”心理特别强烈。他们或者不分白天黑夜地蒙头大睡,或者拼命娱乐,这样从“过紧”到“过松”的突然转变,会对考生的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需要注意。彭德华打比方说:这就好像一个弹簧,长时间受压力,弹簧的弹性会改变;而将一个弹簧从受压情况下突然拉伸,同样会影响弹簧的性能。

  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调整心态,慢慢适应从紧张的状态突然放松这一落差,不能一味溺爱。同时,除了过度放松的行为,对于一些考生出现例如挫败感、内疚等情绪,家长应当及时发现,进行开导,防止出现意外。

    具体的方法可以分两步:

  等待分数期间,考生要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生活。可以和同学一起散步打球,或组织郊游、野外生存等活动;独处时可以练习瑜珈、听听音乐,放松心情。

  分数公布后,不论结果如何,都应该及时丢掉包袱。不妨通过阅读做一些知识储备,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加强体育锻炼,学习自我管理等。特别强调,这段时期,考生更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关爱。家长千万不要对孩子的成绩表现出失望的情绪,更不能抱怨讥讽,这容易刺激考生产生过激行为。这段时间里考生容易出现以下五种心理疾病,家长一定要倍加注意。

  自卑心理:出现这种心理的考生,一般很看重高考,把高考与前途挂钩。高考失利,就认为自己前途终结。整天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反复咀嚼失败和痛苦的情绪体验。他们一般拒绝与人交往,即使与人交谈,也总是诉说自己的失败,自怨自艾。

  麻木心理:一些考生因高考成绩不理想,受到家长、同学的嘲讽,于是妄自菲薄,以此掩盖内心的自卑和哀伤。

  失落心理:高考后,随着紧张感的结束,有的考生反而会感到茫然无措,心里空荡荡的。这种失落心理会使他们失去热情,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整天等待、企盼,六神无主。

  内疚心理:高考前,学生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激励,本想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以示报答,结果心想事不成,遂产生了愧对家长与师长的内疚心理。

  孤独心理:一些考生因自我感觉没有考好,害怕别人嘲讽挖苦,便整天闷在家里,避免会亲拜友,这种自我封闭很容易形成孤独心理。

  考生出现以上五种心理,很大的原因“归功”于家长。

  大部分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考前和考中的情绪变化,却忽视了孩子在考后的心情。考前,他们会到处请教专家,从心理、饮食、环境等各方面为孩子做好服务,以便孩子考试中发挥出最佳水平。考中,他们会密切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惟恐一场失利影响后面的考试。可高考结束后,他们往往就会将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能考多少分、重点分数线是多少这些问题上,有的家长甚至因孩子考试失利而给孩子脸色看。这些都会对考生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帮助引导考生转移注意力,能有效地避免其不良情绪的困扰。有条件的家庭可带孩子一起去郊游,愉快、轻松的气氛有利于孩子的精神得到放松。考生还可以学着暗示自己,如“我已经尽全力了,我不后悔!”等等,考后焦虑紧张的心理将会有所缓解。

  总之,在等待分数的特殊时期,家长要积极为孩子减压,多与孩子沟通,做孩子永远的支持者,帮助孩子减轻思想包袱,使他敢于面对现实;要多发掘孩子的优点,给予他们肯定,帮助孩子增加自信心,不要埋怨指责、讽刺奚落、冷漠孤立孩子,更不要打骂惩罚孩子,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

  一句话,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走过这段时间,一起直面现实、笑对未来。

 

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