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受教育新理念 获得培训新感悟

 求索翁 2010-10-07

感受教育新理念   获得培训新感悟

---省历史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心得

仪陇县教科室 李仕选

 

200810月,我有幸成为了四川省高中历史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一名学员。七天的集中培训,重圆了我的学生之梦;专家的谆谆教诲,提升了我的教育理念,充实了我的教育理论,培训后的岗位自修,使我对教育理念和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感受,并将理论用于实践,在教科研工作中取得了新收获。
     一、感受教育新理念
    我是县教科室一名分管教育科研的副主任,兼任中学历史教研的??教研员,随着??龄的增长,自己却越来越感觉到知识与能力储备的山穷水尽。聆听了朱汉国、陈辉、刘立新等教授和郭子其等学者的精彩报告,使我有柳暗花明又一春的感受。
    教研员要有求真意识、创新意识、批判意识、主体意识。求真意识使我更加接近真知;创新意识使我深刻体会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道理;批判意识使我意识到“知识是宽泛的,永远都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主体意识使我充满自信地把握创造的源泉。
    对教师的专业指导,平凡的教研员是讲解;称职的教研员是对话;优秀的教研员是示范;专家型的教研员是启发。新课程对教研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常常让教研舞台上的“主持人”不知所措。教研员在新课程背景下需要做怎样的知识与能力储备?这样的问题在专家学者的报告中可以找到答案。新课程呼唤新理念:(1)教研员要有课程意识。作为教研员,不仅要从同行和教师身上学,从学生身上学,而且要以教材为载体,基于教材再生教材。教研员扮演的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导者,还是学习者、反思者、研究者。(2)教研员要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者。教研过程是与教师对话、合作、共建的过程;是与教师共同分享教材的过程;是教材创生和开发的过程。(3)教研员应帮助教师建构专业知识。以教研员的能力带动教师能力的开掘和展示。(4)教研员要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艺术。教师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还学生平等的参与权、思考权、想象权、反驳权、人格平等权,教师怎样学会等待和倾听、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选择、学会创新等,教研员有义务点拨。
    二、获得培训新感悟
    1.开阔了教研视野。七天的集中培训,聚集了一批优质专家和一线教师,搭建一个全省高中历史骨干教师分享经验、交流资源的平台。来自北师大的朱汉国教授、川师大的陈辉教授、西华师大的刘立新副教授,围绕新课程改革以及史学研究的前沿信息,给参培教师作了精彩的讲座,高屋建瓴,讲解细致入微。来自一线的中学历史特级教师郭子其结合自己的专业成长,介绍了教师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南充高中的周莉老师围绕“高中历史教学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为所有参培的高中教师上了示范观摩课。蔡东洲教授的《课题论证与申报》,较系统的讲授了教育科研课题论证申报成功的要素,课题论证申报实例分析等,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和行动上的帮助。通过这些研讨活动,使我对高中历史新课改动态有所了解、获得了最前沿的教改信息,认识了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为研修打下了较好的理论基础。还开阔了我的教研视野,使我对高中历史新课改的理念、特点、趋势有了新的了解,在2010年全省全面步入新课改,为自己“打了气”、“充了电”,感觉底气足了,我会用课改新理念、新理论指导中学历史教研。

2.搭建了交流平台。一个教研员的专业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在良好的教研、科研环境中潜移默化所获得的启迪与收获。本次培训的价值在于“献出个体经验,送你群体智慧”。本次培训的成功在于为全省高中历史骨干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与此同时,班委会编发了《培训学员通讯录》,负责培训事务的西华师大历史文化学院的老师还为培训学员建立了共用邮箱地址,供学员们与导师交流经验、探讨问题、资源共享。这些沟通平台都是长久而便捷的,对于参培教师来说和良师益友共同交流,有利于教师个体的迅速成长,也有利于新课改的稳步推进。

3.促进了自我反思。 在聆听专家、教授精彩讲座和与同行交流之后,在自我反思中找到了以往历史教研工作的不足,特别是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有所了解之后,我觉得在日常的教学研究中的研究性、创新性做得很不好,只图做一个合格的“教研员”,要成为“反思型”、“科研型”、“创新型”的研究型教研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新课程所提倡的“参与式”、“探究式”“自主式”、“活动式”的教学方式,对于教研员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如何跳出老路,在新路上驰骋自如,是需要自我反思、探索和不断学习的。虽然我是一名省级骨干教师,在过去的教研中都有一定的业绩,但面对新课改,我是否依然能反应灵敏,自我充实、完善,跟上课改步伐,成为领头羊、排头兵,还需进一步努力。

4.获得了自修快乐。七天的集中培训后,便开始了岗位自修阶段的学习。我首先制定了自己的学习计划。一是除了整理培训所学的知识外,还有意识地多看些教育理论,特别是新课程方面的书籍;二是在实践中应用新理论、新观念,并做好反思;三是利用网络资源,开拓教研视野,在交流中成长。
    在这个阶段,我承担了本单位研究的《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研究》的四川省普(职)教科研资助金项目主研工作,并负责该项目研究报告的撰写。为做好中学历史教研和科研项目研究工作,我阅读了朱汉国、郑林主编的《新编历史教学论》、姬秉新等主编的《理解与实践高中历史新课程—与高中历史教师的对话》、关文信主编的《当代教育新视野》、施良方、崔允郭主编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孙亚玲主编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郑金洲主编的《课堂观察指导》等教育专著,这些书让我对教育理论有了更多的接触、更深层次的理解,找到了读书的乐趣,“学以致用,学研并进”。自娱自乐的“教师成长博客”成了我与朋友交流的天地和自我展示的舞台。

培训“充电”上的收获,带给我的不仅是快乐,更是一种鞭策。这次培训,除了知识收益外,也使我意识到了业务学习无止境,教研工作任重道远。展望未来的工作、学习之路,将是永无止境而又艰难曲折的,而我却愿在这快乐而无止境的追求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好一名“老”教研员的一份余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