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加强学校建设之我见

 北盘江 2010-10-09

  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建设好每一所学校,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因此,加强学校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而急迫的任务。本人试就如何加强学校建设提出几点粗浅想法。
  一、改变"等靠要"思想,千方百计内部挖潜
  社会转型的今天,计划经济的强大惯性依然存在于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思想意识之中,或多或少阻碍着学校的发展。突出表现为学校建设中的"等靠要"思想。等,等上级主管部门发文件、提目标;靠,靠上级想办法,出点子;要,向上级伸手要钱、要人。这种以上级为"保姆"、我为"乳儿"的思想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人们的思维在相当程度上还局限于计划体制的行事原则。这种被动的"等靠要"态度会产生消极的后果,造成学校建设的滞后性和盲目性,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是加强学校自身建设。在政府部门保证正常经费投入下,学校要千方百计内部挖潜,转变"等靠要"思想,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学校办学目标,加强学校建设。
  学校领导应认真研究本校情况,从学校实际出发,拓宽筹资渠道,优化教育资源,合理进行配置,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功效。要下功夫找准学校的生长点和薄弱环节。对生长点要大力扶持,对薄弱环节要限时加以改造。 
  学校领导要有争一流、创名牌意识,牢牢抓住生长点不放。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兴衰的周期规律,要实现学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准确、及时地寻找新的生长点,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建设的常盛不衰。学校领导要围绕生长点亲自挂帅,调配人力、物力进行协同作战,培植、发展、巩固、壮大生长点,从而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在对生长点的培植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种种困难,这时学校领导要统一认识,坚定信心,紧抓不放,充分发挥学校的能动性,坚持下去,使生长点开花结果。
  学校的薄弱环节如不及时加以改造,有时会影响学校的整体效益,因此,学校还应对薄弱环节限时加以改造,确保学校健康发展。所谓薄弱环节,是指较其它环节为弱的环节,是相对学校优势环节而言。由此可知,每所学校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薄弱点、薄弱环节,而薄弱点的存在将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阻力,学校领导须引起高度重视。相信只要不讳言,正确分析,开动脑筋,肯花力气,就会找出改进薄弱环节的方式方法。 
  二、校园环境整洁是学校建设的外部需要
  学校的清洁卫生是反映该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一项外部衡量标准。走进一所环境优美、清洁有序的学校,人的第一观感是该学校管理有方,一校之长治校有方。相反,若走进一所卫生差、到处乱糟糟、厕所味道熏天的学校,人的第一观感则是该学校管理混乱,教学水平可能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因此,校园环境整洁是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不得半点马虎和搪塞。学校管理者要将治理校园环境作为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来抓。 
  校园的景观是学校的一面镜子,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学生形成讲卫生、爱整洁、讲文明的好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但校园建设要因地制宜,因财制宜,杜绝盲目攀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校环境建设的方案,使校园整体布局有特点、有风格、有内涵。 
校园环境要做到美化、绿化、净化、布局合理并富有教育意义,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校门的设计以及绿化;
  (2)校园内部的整体协调、绿化、卫生;
  (3)办公室、教室等的整洁以及卫生间的清洁;
  (4)学校死角的清除;
  (5)校服的设计风格等。
  三、孕育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的内在要求
  校园文化是统摄人气、人心的凝聚剂,是激发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催化剂,是孕育参与意识、民主意识、主人翁意识的添加剂。校园文化建设要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敬业精神、师风师德、校容校貌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工会、职代会的作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要以点带面,形成合力,发挥集体的整体效应。
  学校领导应结合本校实际找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入口,通过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活动,使学校的教师、学生形成集体荣誉感和积极向上精神,为学校建设添砖加瓦。
  四、定期评价是促进学校建设的动力之一
  评价可分为上级行政评价和学校自身评价。上级行政评价由教育督导部门承担。教育督导部门就学校规模、师资力量、课程建设、教学设备、教学管理、生源状况、后勤服务等制定出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标准,并用其来衡量学校的办学水平。学校则根据教育督导部门制定的办学质量标准,结合本校特点,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自我加压。这样通过外在的压力和内在的张力形成学校办学的活力和动力,促进学校良性发展。
  建议根据教育督导部门对学校的评价结果采取升降格制度。教育督导部门对管辖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学校现状进行一次普查,对学校办学情况进行分类,并制定出升降标准以及检查考评周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校应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求提高,进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加强交流是促进学校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加强交流、增进合作的方式有多种:
  (1)若干所办学水平相当的学校可进行对口交流。交流范围、交流内容可多种多样。譬如可开展形式多样、活泼向上的各种友谊比赛,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强、弱学校可组成松散型或紧密型的办学集团,充分发挥集团化效应。弱的学校可将本校教师送到强的学校进行培训、学习、交流,强的学校可派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到弱的学校进行指导、面授、带教,以使弱的学校提高办学质量。
  (3)聘请特级教师、特长教师为学校顾问,定期来校进行指导,若有可能,采用"师徒结对"的方式,充分发挥顾问的作用。
  (4)选送品学兼优的教师外出进修、或参加高一层次学历培训,以期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5)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青年教师,创设条件,让青年人才尽早脱颖而出,从而形成合理梯队。
  六、社区与学校联动是学校建设的重要方向
  学校建设要紧紧依托社区,形成社区参与教育、教育向社区渗透的联动机制,走教育与社区相结合的道路。所谓社区,是指占有一定地域的人口集体,并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经济政治和科技文化活动而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学校做为社区的一个细胞,应该努力打破封闭状态,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社区做为学校依存的母体,应该积极关心支持并参与教育、参与学校建设。 
  教育向社区渗透。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活动和建设,了解社区的人文景观和科技文化。学生的活动课、实践课要与社区的发展和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活动课和实践课,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学生参与社区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社区参与教育。社区组织机构应充分发动本区各界来关注、支持教育,并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人才质量、贡献大小、社会效益进行监督,派义务督导人员了解学校的现状、发展和需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克服办学盲卧注,增强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能力。通过社区与学校联动,增强社区的文化氛围,增强社区参与教育的意识,有利于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有利于请进来、走出去,有利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学校与社区协调、有序、持续、健康地发展。 
  七、抓特色建设,提高知名度,带动学校整体水平提高
学校办学的社会声誉直接关系到学校建设的水平高低。一个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必须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打出牌子,提高知名度。特色建设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已有特色的学校,应就如何保持和发扬传统特色,并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赋予其新内容和新的生命力进行研讨和规划。其二是目前尚未形成特色或特色尚不明显、知名度尚不高的学校。这些学校应认真研究现状,拿出对策,有意识地将某一生长点做为学校的特色来抓。在抓特色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开阔思路、吸纳百川,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将特色培育成熟并发扬光大,提高学校知名度,进而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面向21世纪,面对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教育水平,培养高质量、高素质、跨世纪的各类人才。而提高教育水平的关键是大面积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目前困难和希望并存。我们深信,通过教育立法,通过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通过学校自身建设,学校面貌必将焕然一新,办学质量定会不断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