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谈家庭教育的隐性功能

 百品行书田 2010-10-09

当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谈家庭教育的隐性功能

 421600  湖南省祁东县第二中学  蒋才智

 

青少年是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是“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在家长的呵护、社会的关注、教师的教育下,正在茁壮成长,令人感到欣慰。但是,由于有些家庭教育的失误,使这些刚刚升起的“太阳”上出现了一些“黑子”,进而导致了近年来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人生观、理想观、世界观、道德观,甚至有些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尽管这些现象与社会道德约束功能、文化传播功能的弱化以及学校教育的缺陷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家庭教育的失误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对父子坐在公园里的长椅上,当父亲架起二郎腿时,孩子也随之架了起来;当父亲边看报边吃香蕉时,孩子也拿起了画报,吃起了香蕉;当父亲吃完香蕉随手把香蕉皮甩在路上时,孩子也急忙效仿……这则广告告诉我们,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但从另外一个方面也告诉我们:父亲要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好孩子的榜样。

我国著名学者陆世仪曾说过:“教子须是以身率先”。近代教育家陈鹤琴也说过:“做父母的要使子女敬畏,并不是严厉而能得到的,需要在行为上、言谈上处处能够使得做子女的尊敬你、佩服你。”可见,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和行为表现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一种“生命性的教育”,就是说,父母的言行对孩子具有权威性的影响。据统计,有95%以上的父母缺乏家庭教育的有关科学知识。可见家庭教育迫在眉睫。那么,父母怎样才能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呢?

一、学习家教知识,研究教育方法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邓小平同志说过:“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因此,做为孩子的家长,要在学习《心理学》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研究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并针对孩子的性格特征、气质情感制定科学的家教计划,从而在理论上对家庭教育进行直接地、有效地把握。

二、树立优良家风,优化育人环境

德国大教育家福禄培尔曾说过:“家庭生活在儿童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是无可比拟的重要”。我国也有这样的古训:“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俱黑”。可见,家庭环境如何,对子女的一生起着关键作用,家庭环境的实质是社会环境。孩子诞生以后就在这个环境里生活成长。儿童时期是其一生中的智力、个性和思想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越小就越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所以,如果有良好的家庭环境、优良的家风,就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他们茁壮成长;如果家庭环境不好、家风不正,就会对孩子产生消极的影响。这样的孩子很容易染上不良的习惯,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据抽样调查:有52%的青少年犯罪与不良的家风有直接的关系,31%的犯罪是受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的。可见,建立新型家庭关系,树立优良家风,是教育好子女的重要条件和措施,必须引起家长的重视。所以,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积极主动地按照“努力学习,思想品德好;积极工作,勤俭持家好;家庭和睦,尊老爱幼好;计划生育,教育子女好;文明礼貌,环境卫生好”的“五好”家庭标准,建立起民主平等、团结友爱、热爱学习、奋发向上的新型革命家庭。实践证明: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就会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就会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三、加强言传身教,注重说理导行

家长是孩子模仿的榜样。孩子模仿成人,首先是模仿家长,包括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关于儿童教育的讲稿》一书中对家长们强调说:“不要以为只有在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重要的意义。”的确如此,家长的言语、思想、举止、作风等对孩子的影响极大。一般来说,凡是家长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孩子的思想往往就高尚;反之,家长言行不正,孩子也必然会受到不良的影响。所谓“身教重于言教”,正是如此。所以,做家长的应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有意识地在学习、道德行为、锻炼身体等方面,给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身教言教一致,才可能教育好孩子。这是家庭教育的一个最基本的规律,也是最基本的原则和有效方法。

同时,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说理,并在说理的基础上,指导孩子的行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必须坚持正面疏导,耐心说服,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说理教育首先是使孩子明白事理、提高认识,知道应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用理论指导孩子们的行为。只有行动自觉了,才真正地达到了说理的目的。因而,家庭教育中,既要“说理”,又要“导行”,把“说理”和“训练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不仅懂得,而且做得;不仅会说,而且会做,成为真正既有知识、又有才能;既有高尚思想,又有良好品德行为的人。为此,做为孩子的家长,必须在坚持正面疏导、耐心教育的同时,按照学生守则和孩子的个性特别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家规,在提出家规要求时讲清道理,使之自觉遵守。还要经常检查监督,反复训练,以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孩子犯了错误或遇到挫折时,不应该不问青红皂白就体罚训斥;而应象“大禹治水”那样采取疏导的方法,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向孩子讲清道理,从而使孩子明白也乐于接受家长所要求其采取的行为方式。

四、配合学校社会,同心合力育人

青少年受到的教育和影响,全面地看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构成的。三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联系,但又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担负不同的任务。一般来说,教育成效的取得,都是这三方面合力的结果。如果三方面教育步调一致,相互促进,它们的合力就大,效果就好;如果三方面不一致,就会产生分力,教育影响就被削弱,甚至抵消。因而有机地把三者结合起来,十分重要。

当前,许多家长在孩子成绩较差时,不是采取积极的态度与学校沟通,共同寻求育人的方法,而是片面责怪“老师没有能力、学生没脑子”,甚至采取粗暴的方法,对孩子施以棍棒或停学。当孩子在社会上沾染上不良习惯时,他们就怨天尤人,一叶障目地认为“当今世界太复杂”。于是,不允许孩子接触社会,生怕自己的孩子学坏了。也有一些教师,在学生不能遵守学校纪律或成绩下降时,片面地指责家庭和社会,认为家长不重视学习,社会不注重知识。这些家长和老师之所以采取上述不明智的措施,是因为他们不能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而是各搞一套、各唱各调。所以要充分发挥“三结合”教育的职能,必须要做到相互沟通、统一要求、相互支持、步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使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同心合力,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当代青少年是廿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主力军,如何更好更高地托起“明天的太阳”,这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做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从而更好地培养和教育子女,使他们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