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镇谈学医与疱丁解牛
教学园地 加入时间:2009-10-5 22:30:26 点击:52 |
论中医经典牛
目无全牛 第一 《庖丁解牛》:“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何以未见全牛?因技艺之纯熟 而了然知其道.道之存,胸有成竹 .是可迎刃而解 目中无牛第二 工之纯熟者,目中并非无牛.所习或多,是以了然胸中.思绪者若碍于物即不得大化.是以未思纹理而知其精壮.未用繁衍而能其规律也.目中无牛之意,尽在于此. 解牛不知牛第三 《庖丁解牛》:“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何以未见其全牛?非庖丁不知.因其得化也. 古之人修善.总结事物规律,得卦辞,得流芳百世.凡经典之作所言大矣! 物之幻化无穷不可以尽说,幻化无穷之物百不离经典.因而所说解牛者不可知牛.能善其事,可为宗经. 心中无牛第四 《大智度论》:“虚空有相汝不知,故言无,无色处是虚空相。 上面的言语道理很好。 以下为张克镇先生批语: 为医如解牛。 初时,见牛之纷杂,而畏之如虎,叹经典之浩如烟海,畏疾病之扑朔迷离,见“牛”令人头痛,故畏之如虎。 但渐学渐熟之后,见牛无非此牛,汤头歌赋,经络穴位,无不熟记在胸,临床应用,信手拈来,应对自如。此见“牛”即“牛”矣; 再加深入,领略经典之神意,善解疾病之纷扰,渐进佳境。此之时,所用之方,所取之穴,往往并非以经典为依据,而是宗临床疾病之特征。临证谴方,灵动加减,组合精当,疗疾出神入化。乍看其方,似无经可循,或平夷如大道,或奇巧如灵猿,详思之圆圆陀陀,相得益彰,细品其方知其皆出自圣意,符合经旨。此“牛”自然非全“牛”矣。 故医者,大道也,谴方动辄金匮,开口振振有词,言出引经据典者,此非大医。夫大医者,对药物成竹在胸,见病开方师古意而不泥古,用药灵动自如,出神入化。出手动笔皆符合疾病及药物之规律。此正医中之“未尝见全牛”之真意所在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