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前预习对学习水平的影响

 比目球 2010-10-10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有些同学上课听讲感到吃力,思路跟不上,学习总处于被动局面的现象,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下降,学习兴趣丧失,无法顺利地达到学习目标。如何迅速摆脱这种局面呢?课前预习起到什么样子的作用呢?

预习就是预先学习,在上课前,自学有关知识的过程,是学习成功的关键一步。

这次研究就是研究课前预习对学习能力可起到哪些作用。

    首先我对学生们进行课前预习训练,让他们知道课前预习的内容。
    1、自学生字词--通过初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利用工具书自学。
    2、正确、流利地把课文多读几遍。
    3、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试者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4、做好预习笔记--生字词的音、行、义;分段情况及段意;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中心;课文中的疑难问题。

    通过对他们几个星期预习情况的统计,发现他们的预习多数都是被动的。培养预习习惯的开始阶段,不能心急,毕竟小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很差,所以,我安排预习时间,尽量让学生在学校、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预习。对于好学生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而针对“后进生”,我们教师要进行帮助,使他们在预习中不掉队。在预习中鼓励学生尝试解答课末问题。要指导学生怎样预习这样的内容,不要读完题后就直接看参考答案,这样只是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发展。只有在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在查找大量的资料书和工具书后得出了自己答案、有了自己的看法的时候才去看参考答案,这样才会加深对识的理解、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随后我通过一些有趣的形式让学生收获预习的成功。比如开预习新知发布会、提问大赛、评选预习小能手等活动,对于刚刚参与预习的学生来说既是一种吸引,更是一种鼓励。当学生的一次预习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或有了成绩,那对于以后的预习是一种激发。本周我在教“孔子”这篇课文时,因为课文里的每个故事所要表达的道理都可以在课文中找到,所以我让学生尝试预习。我专门安排了时间给他们预习,并利用一节自习课接受“提问”。最后在同学们期盼的预习测试中,我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达到了优秀,这样的预习结果无疑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是一种激励,他们感受到了预习带给他们的快乐。

 我在教学《紫桑葚》、《坚定的锡兵》等的时候,让学生们找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利用工具书进行预习自学。上课时他们在朗读时都能较正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预习可以扫清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

他们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对所学新课有了整体的了解,对新课要讲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心中有数,听课时有侧重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和知道了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预习为学习新知识铺好了路。

预习时虽然不能把知识全部弄懂,但是只要努力总能弄懂一些。对自己弄懂的东西,同学们对它会产生兴趣。虽经努力仍未弄懂的东西,也对它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听课,精力自然就会集中到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上。听课时,目的就会明确,注意力就会集中,思维就会主动。再经过老师的讲解、指点与启发,对知识的领会便可以进入更深层次。

通过预习不仅对新课的内容达到了初步的领会,从而降低了学习新课的难度;而且大大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紧张感,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当堂消化和吸收。    

 由于进行了预习,同学们对教材的内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对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和板书所写的内容,哪些是教材上有的,哪些是老师补充的一清二楚。记笔记,重点记教材上没有的或自己不清楚的,以及老师反复提示的关键问题。这样,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听讲和思考问题上。有几位同学:笃钧、志豪国浩、会平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我没有预习的习惯,老师强调记笔记,也不知道该记哪儿,总想把老师的板书一字不落地记下来。结果,经常是我还没记完,老师就讲起来了,刚要听,老师又去板书了。这样,既没记好笔记,也没听好老师所讲的内容。手忙脚乱地听课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这段时间上课之前,我开始注重课前预习,情况就不同了。现在,我也记一些课堂笔记,不过记的简单多了。我把老师提到的重点记下来,而其他次要的、书上有的,我认为听听或者画在书上就可以了。这样记笔记,既抓住了重点,又赢得了听课的时间!

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预习要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来预习新的课文,开展观察、识记、联想、想象、辨析、比较、综合等学习活动。这种行为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独立地、主动地学习新知识过程,所以他们的自学能力有所提高。
   通过预习,上课时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听我讲解他们所不理解的内容,疑难之处。这样,学习的目的性就更强。同时,由于有一部分自己已经搞懂,也就能节省一些时间来思考一些更加有深度和广度的疑难问题。对于自己预习时已搞懂的问题,也还可以将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老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相比,谁优谁劣,好在哪里?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的活跃。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通过预习把一些知识障碍扫除了,这样提高了课堂吸收效率.节省了很多时间来对当堂知识的消化和吸收,避免似懂非懂,节省了课后复习的时间;对新知识的当堂消化和吸收,由于对知识理解较透彻,所以作业完成得也较好,这可以降低作业的错误率,从而也节省了我们老师改作业的时间。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课前进行预习,不仅使我们课堂听课轻松和提高效率,还优化了很多环节,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在以前的教学中,一些学困生,对我讲新知识要较长的时间进行消化吸收或难以理解。这些学生因为前面的知识还没有完全理解就来学习新的知识,难度就会很大,而逐渐失去信心,我上课提问时他们从不敢举手回答问题。自开展课前预习以后,这些学生如:国浩、笃均等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初步掌握了要学习的知识,能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了,也就积极参与课堂上的举手回答、讨论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学习也渐渐有了信心。长期坚持,自然不再觉得学习难学,对学习就会产生一定的兴趣。就目前来看,通过接近一个学期的课前预习,那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