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学校管理

 百思得920 2010-10-10

 

 

我们所处的时代已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时代对学校教育提出了诸多要求,同时也带来新的压力。因此,学校教育也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学校教育如何适应时代的需求,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应深深思考的课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自己的特色。”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学校教育阶段,应该在“特色立校”的办学思想指导下,要求全员牢固树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两全”观念,确立“以人为本,兴德创新”的学校发展方路。在新的时期,力拒各种不良思想对学校教育的干扰和影响,尽教育自己的本份和职责,真正使学校教育肩负起“输送”和“储备”的双重重任,既为高一级的学校输送优秀人才,又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和储备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两者同样重要,后者更为艰难。所以,学校教育应本着对历史、对社会、对一代人高度负责的精神,立足创新,牢固“两全”,着眼未来,坚持对学生实施平等教育,正确引导并教育学生全面成才;切实为学生的全面成才排除障碍,减轻学生综合负担,努力开创学校教育的新局面,真正使学校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成才的摇篮。

一、更新教育观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一)避免学生心理失去平衡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观告诉我们,必须对每一个学生实施平等教育,全面提高所有学生的综合素质。所谓平等教育,简言之就是要对学生一视同仁的教育,不歧视差生,不偏爱优生。那些“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是优秀生”、“这样的学生没有希望,不可教”等等观点需要彻底摒弃和更新。要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较好地完成学校教育的任务,平等地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现在有一些学生因为教育工作者对他们的冷淡而导致心理失衡,继而产生“不公-→逆反-→破罐破摔”等不正常的心理,情绪开始波动,从而出现辍学流失。因此,我们必须认真贯彻“两全”方针(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牢固树立全面育人观。要让每一个学生接受平等教育,使他们真正有“主人”感、平等感、成就感、以达到全面实施“从典型示范为主转向整体推进和制度创新为主……全面推进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目的(语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为计划》)。

(二)避免学生学习失去信心

传统的“升学评价体制”和“唯分数论”制约着学生接受平等教育,也使得部分学生过早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改革评价体制,确立新的、平等的评价方法,可避免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使他们的学习之舟高挂信心之帆。“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就是用考来检验老师的教学效果,用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优劣。诸如此类的应试教育的陈腐评价方法,像“紧箍咒”一样,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摆脱分数的束缚,对学习失去信心。因此,对学生的考试和对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方式必须改革。对于各类教学质量的检测不必再跟学生编号排队,评价不定性好坏,不界定优差,尊重、关爱每个学生,摒弃那种“养生”阻碍学校发展的错误认识,用全新的考试形式、评价制度替代陈腐的教育思想和畸形的教育评价机制,寻找他们各自的闪光点以及转化“养生”的最佳切入点,用“等级评价制度”代替“分数论”,改革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模式,并以此作为“转化养生”的突破口,全方位地进行培优补差的工作,不断地增添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避免学生成才失去毅力

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波动性很大,可塑性极强。面向的社会环境,能坚持学习,需要毅力。如何使学生能坚持学习,不失去学习和成都的毅力,我们认为应对学生实施平等的鼓励教育,不断为他们的成才的毅力供给“能源”;要用全新的理想前途观教育好我们的学生,用积极向上的思想武装他们的头脑;要教育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告诉他们“思想越远大,前途越光明”及“成才必先成人”的硬道理。鼓励我们的学生坚定“天生我才必有用”、“不挤独木桥,自有成才路”的信念;花大力气、通过多途径,让更多的养生发展特长,提高能力,发展个性,向“才”靠拢。同时,对于遭受挫折的学生,要用生动的例子教育和鼓励他们成才,决不可轻言放弃。要时刻坚定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毅力,帮助每一个学生战胜困难,坚持学习,走向成功。

二、确立正确教育思想,努力稳定学校教育局面

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其路脚点不应该仅仅指中考上线人数即升入高一级学校人数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在于毕业生的质量和数量。怎样看待质量与数量的关系,这就需要正确的教育思想。我们的学生接受完了九年义务教育,走上了社会,应该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具有获得终生学习的基本能力,掌握了一定的一技之长……这些都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因此,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至关重要,事关我们的教育思想和学校教育的大局。我们要树立“两全”观念,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从根本上排除“应试教育”的束缚,走出“教育高质量就是要多考几个学生”的误区,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千方百计营造稳定学生学习的环境,从而稳定学校教育局面。

(一)开展各种活动,稳定学生思想

现在的学生分数负担重,升学的压力大,经受得住的不多,而可以说大部分难以承受。不能面对严酷的学习现实,首先是思想上退阵,所以学校教育要堵住这个源头,千方百计防止学生流失。要避免和杜绝学生的流失,使学校教育对象趋于稳定,首先应该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稳定学生的思想。“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结果,势必造成部分学生由惧学、厌学、拒学、弃学,从而辍学,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入恶性循环。要避免这种状态出现,我们认为,从上要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通过加强德育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向往学校教育,冲淡学生课堂学习的“枯燥感”,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激发活力,增强他们对学校教育的适应性、可容性,达到稳定生源的目的。如开展关于“理想和前途的教育”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爱国爱党爱校爱学习的“四爱”教育、义务教育宣传、流失生劝返、扶贫助学大行动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和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用一片赤诚增强学校的凝聚力,用有效的行动和措施感动家长、感染社会、感召学生、感化“养生”。这样,通过稳定学生思想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充满对学校教育的向往,让学生都能切实有效地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教育就会出现“繁花绽放春盎然”的景象。

()强化“网络”教育,稳定学生学习

人的素质是一种“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要素的总和”,亦即智商和情商的总和。情商就是指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而环境的影响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作用于学生从而使学生作出的反应。由此可见,要实现“两全”目标,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教育,当今社会,学生成才的环境并不理想,这种网络教育不形成很强的合力,势必造成学生学习的动摇,影响学生的学习,干扰学校的整体教育,因此学校要发挥好纽带和凝聚的作用,强化学校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尚德兴校,认真搞好家访和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适时召开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成立希望夜校、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争创安全文明校园等一系列措施,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学校要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加大网络教育的力度,稳定学生的学习。

(三)激发教学生机,稳定学生身心

学校全方位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其目标就是要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德育教育,开展活动,稳定学生思想是前提;营造良好环境,稳定学生学习是重点;激发教学生机,让学生可学、能学,稳定身心是关键。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彻底摒弃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应试教育”,从单纯的只教学应试科目转向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从只重知识的传授转向更看重能力的培养;从枯燥的注入式教学转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培养只会应付考试的“高分低能型”人才的教育转向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三会”教育。归根结底,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不断激发教学生机,始终把每个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来,增强教学的凝聚力。尽可能抑制学生厌倦和畏难的思想情绪的产生,避免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无味,真正使学生身在学校,心系学习,实现学校教育由“成才教育”向“成人教育”的转变,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全力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学生综合负担

学校教育由“成才教育”向“成人教育”的转轨,这不是堵塞学生的发展之路,相反地,我们是在给每个学生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知道,“学会做人”是根本,“学会学习”是核心,“学会生存”是基础。我们就是要通过优化德育过程,教学生“学会做人”;就是要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教学生“学会学习”;一级要通过优化活动过程,教学生“学会生存”。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有健康体魄和心理文明、高尚、纯朴、善良的新一代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意志品格,并且具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有顽强的学习意志,能自主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并且还要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克服困难、战胜逆境、适应社会竞争的生存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为此,学校要尽全力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减轻他们的综合负担,帮助他们到达成功的彼岸,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一)实施“安心工程”,减轻学生经济压力

作为发展中的国家,我们还不算富裕,还有许多学生为学费“交不起”或“交不交”而犯愁。目前就有关部门统计有1030%的初中学生因家庭无法承担学费而游离于校外。因此,很多学校立足自己,采取了许多相应的措施,让所有学生尽可能进校上课。学校可以组织师生捐款,并呼吁社会各界人士关心和支持教育,伸出援助之手捐资助教,建立“学校扶贫助学基金”“学生奖学基金”,以实际行动,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同时可采取“减、免、缓”的措施,杜绝乱收费,切实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以稳定学校的生源,因为生源是学校赖以生存之本。另外,还可以采取“结对子”、“手拉手”活动,让学生能安心在校、舒心学习。实施“安心工程”,让我们的学生“进得来,留得住、读得起”。

(二)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而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往往是课堂效率不高,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而学生负担越重,就越不知怎样学习。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要面向全体,凳教学增效,寻之以法,“授之以渔”,激发兴趣,培养特长。同时,为了切实实现“减负增效”的课堂教学目标,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要求我们的教师对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会学者有味、能学者有望、想学者有得、厌学者有变”。通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从繁重的学习困境中走出来,轻装上阵,能够走、跟得上、不掉队,让他们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和昂扬的学习斗志。

(三)开通成才渠道,减轻学生中考负荷

学生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不管他们是到高一级学校继续深造,还是成为劳动后备军、走入社会,都有学生他们发挥才干、施展才华的各种渠道和市场。因此,学校要开通成才渠道,鼓励、培养学生多元成才,教他们“行行出状元”“成才道路千万条”的道理,减轻因中考而背上沉重负荷。我们要按素质教育要求,在传授学生基础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特长等,通过办特长班、活动的开展、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他们的特长,提高他们的能力。还要教育学生懂得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公共生活等方面的有关标准和要求,教会他们学会自理、能够自力、充满自信,具有团结协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培养他们全面成才,创造他们成才的机会,教育他们不要因“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而时刻背负升学的压力,要他们淡化分数,自觉培养自身的能力。让每个学生“无升学的悲失,有成功的喜悦”。开展丰富多采的教育实践活动,能够使他们学会生活,早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学校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学校教育需要改革创新。改革求活出困境,务实创新助成功。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两全”新观念,殚精竭虑开垦一片沃土,就一定能免满面春风育来桃李满园,就一定能够开创学校教育新局面,铸就素质教育新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