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

 昵称3847491 2010-10-11
[内容摘要]本课题以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温岭中学当前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为依托,细致剖析了多元智能理论的8种内涵,以及这8种智能在历史课堂的具体实践,从而探究多元智力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原则与方法,以有利于促进教师学生观、教学观、评价观的转变和各项素质提高。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多元智力理论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社会的需要:21世纪将是竞争更为激烈的世纪,竞争将会表现在各个方面,而归根结蒂是人才的竞争,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要成为一个真正现代化国家,除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各样杰出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出自教育.这必然要求我们教育者必须以人为本,在教育过程中实施多元智力理论,以发挥他们各个方面的潜力,同时也使他们的特长能够尽可能的发挥.使他们成为真正合格健康且多样化的人才.对于增强我们民族的竞争力,是具有切实重要意义。

2. 学生的需要: 在世纪的交汇点上,我们的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因为我们的教育无论在思想观念方面还是在体制方面都还存在着不可等闲视之的弱点,其中忽视学生个性的培养是一个由来已久而又积重难返的弊端。人本来就有各种各样的发展潜能,社会本来就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教育就是要从人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出发去建立自己的目标。而在今天的教育体制当中唯独升学的目标是至高无上的。因为这样一种体制,很多学生被贬为差生,成为被学校、家庭歧视的对象。许多学生将童年时代的情趣、性格早早地磨灭了,消蚀了,将无数个性活泼的学生“塑造”成了划一的人才,其主要特征是会考试,得高分。划一的评价原则是考试,考则学,不考则废,毫不留情,只要应考分数高,其它什么都不重要,什么全面发展,什么个人爱好都没有价值。哪怕差个一分半分就会使你心灰意冷,信心全无,甚至让你再无学习愿望。这是对学生个性的扼杀.为了不使这样的悲剧在本世纪在出现,为了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需要 多元智力理论在教育中的实践.
  3.教师的需要: 2000多年前我国的伟大教育家孔子就已经提出了虽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思想,遗憾的是2000多年后我们但现实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根据北京市1994年12月的问卷调查,在教师和干部(共2448人)当中仅有3.6%的人对大量被动的机械训练持否定态度,60%的人认为“做大量练习是最有效的方法”。在许多人看来,我们不但可以用固定的程式去“塑造”接班人,而且能够“训练”出各种“天才”。于是,许多学校和教师就不顾学生的个性,而把机械的训练强加给学生,如现在应试教学和竞争教学就是这样。数学课变成了“解题术课”;作文课变成了“做文课”;政治课变成了可以死记的“符号”课。于是便也就“创造”出了“30道题物理教学法”;于是便有了“书面化学试验法”等等。当机械的教育到了极限就最好用机械取代,那么最终教师失去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个性,而且还会使自己的创造力在日趋枯竭,自己的职业与生存受到威胁。而
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为教育者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思路。有利于改变这种教师在机械的教学中退化,教学质量又在教师的退化中下降局面。
  21世纪的中国教育呼唤素质教育,同时也呼唤个性教育,因为2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更加宏伟的历史任务,这一前无古人的壮丽目标的实现将需要有个性的新一代! 因此加强这一方面的课题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本课题研究现状综述: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针对传统智能理论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虽然理论以假设提出,但很快在教育领域内激起了广泛的回响,这是加德纳本人始料未及的。仅在美国有关多元智力的学校或加德纳实验学校就有100多所,而根据多元智力理论进行教育改革的学校则不计其数。多元智力理论为教育工作者找到了一条发现和培养每个儿童潜能的途径和方法,为确立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奠定了基础。而在澳大利亚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很快吸引了一部分澳大利亚教师及学校的注意,有的已将其付诸实践。加德纳的理论20年前开始传播,至今,其受众人数正持续稳步增长。例如,1997年1月曾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过一次学术会议,这次由加德纳做主要发言的会议共吸引了800多名教育工作者参加。而通常教育方面的会议参加人数只有它的一半。从幼儿园到大学,不同教学岗位上的教师都对多元智能理论表示认同,他们有的已将这种教学理论融入到了他们的教学活动中。加德纳理论更多是在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因为这两个教育阶段的教师更看重孩子的全面发展。相比较而言,高中教师因为一般只负责教授一到两门课程,他们对孩子的智能教育就限制在相对较窄的范围。在试行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学校,必须在正常的教学日程中专门拿出一段时间来进行多元智能教育.

多元智能理论诞生之后,在全球各地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中国的台湾、香港等地反响很大。近几年,多元智能理论亦开始登陆大陆,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大陆也有个别学者深入到这一领域,学者夏惠贤从新的视角出发,把多元智力这一崭新的理论借鉴到教学领域,其著作《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向大家全面描绘了多元智力的理论所谓和实践图景.而在课堂的实践中,这一理论却贯彻的比较少,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理论进行更进一步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3.1.多元智力理论的界定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一种完整的独特的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智能是指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态中并为之珍视的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多种智能;每个人的智能组合形式不同;智能是可以培养和加强的;这些智能位于大脑的不同区域,既可以独立工作也可以协同工作。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强调并尊重个性差异、充分肯定人类潜力的智能理论。

加德纳认为:每一个人都至少拥有如下八种智能:

1) 语言智能( 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语言智能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把文法、音韵学、语义学、语言实用学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的能力。律师, 演说家, 编辑, 作家, 记者等是几种特别需要语言智能的职业。对语言智能强的人来说,他们喜欢玩文字游戏。在学校里,他们对语文历史之类的课程比较感到兴趣,在谈话时常引用他处读来的信息,喜欢阅读、讨论及写作。这一类的儿童在学习时是用语言及文字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阅读材料、录音带、 写作工具、 对话、 讨论、 辩论及故事等

2)数学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数学逻辑智能是指有效的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陈述和主张,功能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数学家、税务、会计、统计学家、科学家、电脑软体研发人员等是特别需要逻辑数学智能的几种职业。对逻辑数学智能强的人来说,他们在学校特别喜欢数学或科学类的课程;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假如我每天给我的盆景多浇一倍的水会怎样?);喜欢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 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喜欢在他人的言谈及行为中寻找逻辑缺陷,对可被测量、归类、分析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这一类的儿童在学习时是靠推理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可探索和思考的事物、科学资料、操作、参观博物馆、天文馆、动物园、植物园等科学方面的社教机构

3)空间智能( 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空间智能是指准确的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也包括将视觉和空间的想法具体的在脑中呈现出来,以及在一个空间的矩阵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向导、猎人、室内设计师、建筑师、摄影师、画家等是特别需要空间智能的几种职业。空间智能强的人对色彩的感觉很敏锐,喜欢玩拼图、走迷宫之类的视觉游戏;喜欢想象、设计及随手涂鸦,喜欢看书中的插图,学几何比学代数容易。这一类的儿童在学习时是用意象及图像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艺术、积木、录影带、幻灯片、想象游戏、视觉游戏、图画书、参观美展、画廊等艺术方面的社教机构。

4)肢体运动智能( Bodily_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肢体运动智能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的生产或改造事物。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演员、舞蹈家、运动员、雕塑家、机械师等是特别需要空间智能的几种职业。这一类的人很难常时间坐着不动;他们喜欢动手建造东西,如缝纫、编织、雕刻,或木工或是跑跑跳跳、触摸环境中的物品。他们喜欢在户外活动,与人谈话时,常用手势或其他的肢体语言,喜欢惊险的娱乐活动并且定期从事体育活动。这一类的儿童在学习时是透过身体感觉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演戏、动手操作、建造成品、体育和肢体游戏、触觉经验等。

5)音乐智能( Musical_ Rhythmic intelligence)

音乐智能是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作曲家、演奏(唱)家、音乐评论家、调琴师等是特别需要音乐智能的几种职业。他们通常有很好的歌喉,能轻易辨别出音调准不准,对节奏很敏感,常常一面工作,一面听 (或哼唱) 音乐,会弹奏乐器,一首新歌只要听过几次,就可以很准确的把它唱出来。这一类的儿童在学习时是透过节奏旋律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乐器、音乐录音带、CD、唱游时间、听音乐会、弹奏乐器等。

6)人际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人际智能是指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这包括对脸部表情、声音和动作的敏感性,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人际关系智能强的人通常比较喜欢参与团体性质的运动或游戏,如篮球、桥牌;而较不喜欢个人性质的运动及游戏,如跑步、玩电动玩具。当他们遭遇问题时,他们比较愿意找别人帮忙;喜欢教别人如何做某件事。他们在人群中感觉很舒服自在,通常是团体中的领导者,他们适合从事的职业有政治、心理辅导、公关、推销及行政等需要组织、联系、协调、领导、聚会等的工作。这一类的儿童靠他人的回馈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下列的教学材料及活动:小组作业、朋友、群体游戏、社交聚会、社团活动、社区参与等。

7)自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自省智能内是指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自己有相当的瞭解,意识到自己的内在情绪、意向、动机、脾气和欲求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自我认知智能强的人通常能够维持写日记或睡前反省的习惯:常试图由各种的回馈管道中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经常静思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喜欢独处,他们适合从事的职业有心理辅导、神职等。这一类的儿童通常以深入自我的方式来思考,对他们而言理想的学习环境必须提供他们秘密的处所、独处的时间及自我选择等。

8)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

自然观察智能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的事物,善于辨别自然环境中种种现象的能力,还能对这些现象的 事物内在关联去判断,知道如何去爱护自然――即对大自然的兴趣,考察,研究的能力

以上八项内容就是加德纳多元智能的主要内涵,他本人也以“多元智能理论”(简称MI)的提出荣获路易斯维里大学葛罗威麦耶奖,同时获得麦克阿瑟基金会的天才奖。而大多数人可以在加德纳多元智能的内涵中发现自己的多项长处,因此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对于社会各界的普通老百姓具有广泛的激励作用:

首先,加德纳强调“每个人都同时拥有8种智力”。不过,这8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的结合方式并不相同。有些人可能在所有的方面或某些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在其他方面表现杰出。当然,还有一些人可能在所有的方面都处于很低的水平。世上的绝大多数人介于中间状态。

其次,加德纳认为大多数人的智力都可以发展到相当的水平。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常常为自己在某一方面无能而感到自卑的人,可以从多元智力理论中得到鼓舞。加德纳认为,如果给予适当的训练、鼓励和指导,每个人都有能力使所有的7种智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第三,人的各种智力是以复杂的方式协同作用的。尽管加德纳强调他所确定的7种智力是有充分的依据的,但他同时也指出,每一种智力实际上都是虚拟的,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任何一种智力是独立存在的,至少对于正常发展的人来说是这样的(极少数的白痴学者和一些脑损伤的病人除外)。即使是完成一些看起来最简单的活动,各种智力通常也总是协同作用的。

第四,每一种智力都有多种表现方式。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标准来评价人的聪明与否。这就是说,同样具有很高语言智力的两个人,其中一个人可能是文学家,另一个可能是文盲,但他能生动地讲解许多故事并赢得听众的喜爱。同样,一个在操场上表现得非常笨拙的人,却可能具有很高水平的身体—运动智力,因为他(她)在工艺制作或棋类方面表现非凡。

总之,多元智力理论强调每一个人都会以丰富的方式表现其特有的天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父母没有必要用自己孩子的弱项去与他人的强项比较,从而无地自容;也没有必要用孩子的强项与他人的弱项比较,从而趾高气扬。每个孩子都将是平凡而又杰出的。

3.2. 历史课堂教学中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和实践

历史学科自身的特征呼唤什么是良好的历史教育?也许很难有一个周全地描述,但是,从八十年代至今20多年过去了,绝大部分学生说:现在的历史课不受重视。还有调查说,学生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是什么原因使人们不重视自己的历史呢?客观上,近几十年的教育有轻视人文的倾向。但是,主观上的原因可能更重要,今天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呢?历史本身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历史的教学方式是苍白的、缺乏活力的,内容是机械的、考试是僵化的。例如,《抗日战争》这一章,往往逐一会分析抗战的背景、过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战胜利的意义、原因,这样讲完之后,教师就会觉得分析到位,双基落实。但是,如果我们再问:抗战带给了我们什么历史的经验?当时的日本为什么能在中国横行霸道?我们今天怎样才能不被欺负?学生的回答又会是空白的。我们给他们一个合格公民所需要的和感兴趣的东西了吗?我们将知识喂给了学生,但是没有向他们传授和解惑现在和将来必然会碰到的问题,没有涉及人的智慧、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历史的使命感。而新教材、新课标理的实行要求教师必须对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教育本质的重新理解.因为现行的“课标”和“大纲”的知识载体基本不变,但切入点不同:“大纲”重视“双基”即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课标”则体现了3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这一教学目标变化的把握,这一切也意味着我们教师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以适应新的要求,同时,也应当是现代历史教学工作者能够肩负民族复兴而努力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加德纳教授的新理论对于传统的智力理论的突破是:智力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逻辑——数理或者以逻辑——智力为核心的智力,而是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多元智力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有助于我们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正确的性感和价值观。所以,多元智能理论和新课标有许多结合点。

多元智能理念下的历史教学,有这样几个教学层次:能力的感知——通过手、耳、口、鼻、眼等多种感官经验激活各种智能,感性认识周围世界的多种特征;能力的沟通——通过接触他人、事物或特定的情感体验,调节并强化认识活动;能力的传授——在教学活动中传授学习方法与策略,把智力开发与教学重点相联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智力程度,发展潜能;能力的综合运用——通过评估促进学生综合地运用多种智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学习,并有所作为。为此我们就以历史课堂教学中多元智能的实践为例说明当前多元智能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发展概况.

 

1)语言智能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语言智能即有效地利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才能。历史学习要求学生能“利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历史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这需要一定的语言智能。另外,历史课程目标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力,历史信息课用各种文字表达,也可用文字来表达,这就需要学习者有目的地培养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例如概述史实、说出内容、简述过程、列举成就等。而源于生活的语言才最具有感染力,因此学生们通过理解,模仿,自编自演历史剧等方式,使自己的语言智能在学习中得到了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介绍”:如自我介绍、介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一座城市、一处名胜古迹、世界名城等。“独白”:说历史笑话、历史故事、自己的奇思妙想、自己的愿望、读后感、观后感、经验教训、目击事件、小小新闻发布会等.这样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语智能.生活是语言智能训练的源头活水,历史是诉说不尽宝藏,只要处处留心,做有心人,还可以挖掘出更多更好的素材。

2) 逻辑数学智能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逻辑数理智能主要指推理和运算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历史属于文科,似乎与逻辑数理没有联系。其实不然,历史学科同样拥有某些数学概念,如排列、组合、年代、数据表等掌握这些概念可以促进历史学习。历史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另外,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例如收集资料,列表勾勒我国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调查经济全球化对本地区的影响,并提出对策性的建议等都体现出运用数理逻辑智能的重要性。理解了的内容,就容易记住,理解得越深刻,记忆得越牢固。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异同比较,历史事件的因分析归纳等方式,想方设法将机械记忆转化为理解记忆,从而加深记忆痕迹,提高记忆效率。正是运用了归纳与演绎两种推理。实践证明,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能使思维和表达相互促进,既提高思维能力,又提高表达能力,做到概念明确而推理有序,思路清晰而书面表达畅通。

3)人际交往智能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人际交往智能即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的才能。历史教学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平等合作的精神,善于从不同角度去去理解各种历史和社会问题。在历史新课程中设有活动课,需要学生通过合作、交往来共同解决问题,历史的课外探究活动更是位学生交往合作、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也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更加亲密、和谐,利于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例如:组织课题讨论,谈谈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访问当地人大代表或政协代表,了解他们是怎样履行职责的;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调查经济全球化对本地区的影响,并提出对策性的建议。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在真实多彩的小组探究学习中得到了锻炼,这样也弥补了成长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与同学,与他人交往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和克服他们“自我位中心”的心理。

 

4)观察智能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观察智能:指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任务、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观察智能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与敏锐的观察力.历史教科书中的每一幅插图都是经过编者深思熟虑、精心选择的图中往往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如历史背景、经济状况等。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来培养学生正确获取图片信息的能力和通过观察历史插图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个人自省智能在教学中的实践:

自我认识智能:一种深入自己内心世界的能力,即建立准确而真实的自我模式并在实际生活中有效地运用这一模式、并善于用这种知识计划和引导自己人生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评价理念,要求学生学会评价自己,培养个人自省智能。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立自我或相互的评价表,让学生对自己重激励、重发展、重能力的自我评价体系,促进了学生个人自省智能的提升,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诊断、激励和强化的作用,帮助他们及时地反省自己,学会换位思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通过对孙中山这一历史人物的挖掘,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持不放弃、永远朝前看的信念,和以民族前途为己任的爱国爱人民的情感。在知识的记忆方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证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刚记住的材料,最初几个小时内遗忘的速度最快。如果四至七天内不复现,记忆将受到抑制,甚至完全消失。因此,引导让学生有计划地经常复现历史知识,克服遗忘现象。课堂上教师注意让学生多角度的对对所学的知识进行重复识记,加深印象,开启自我认识智能,了解自己的不足。这正体现了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论对实现三个发展,尤其是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使每一个普通学生在因材施教中受益,得到多元化的发展,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6)音乐智能在教学中的实践

音乐智能主要指对于节奏、音调和旋律的感悟和直觉能力,以及用音乐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音乐能广泛应用于开发个体各种智能与潜能。学生听觉敏锐,善于模仿,具有音乐的潜能。因此,利用历史教材内,扩展课外的音乐资源,把音乐与历史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是培养学生音乐智能的主渠道。教学的方式有听主题音乐或背景音乐以及与教材内容同步或相关的歌曲。在学习宋元科技文化文学方面时可以《满江红》、《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虞美人》歌曲播放,.在课堂中播放轻音乐以放松学生的心情。即使是活动的时间,我们也可以一边放音乐,一边参与活动,既可以渲染气氛,又有利于师生身心愉悦,陶冶情操,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利用歌唱、节拍旋律等形式,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的有效性。 根据研究表明,音乐会促进知识的输入、内化.印象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机。在历史学习中配合音乐会使历史知识的记忆课程变得轻松、简单,适时地安排学生听、唱一些根据古诗词改编的歌曲,能够消除疲劳,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认知水平。

 

7)身体运动智能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身体运动智能即运用身体来表达内心感受的才能。年轻学生活泼好动,动手操作和表演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因此学生们通过理解,模仿,自编自演历史剧等方式,使身体运动智能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发展。教师可以经常开展小组合作表演教学内容,例如会议内容的报道,对中日<<马关条约>>签定时双方代表的模仿,对战争实况的播报等,都可以以历史剧的形式在班级中登台亮相,展示自己,创造情景,进行生动的表演,使严肃的课堂变成生动活泼。表演之后,让其他的学生的做评委进行点评,同学们积极性都很高,踊跃发言.表演的同学听到赞美之词,感到很骄傲。整个课堂充满着和谐和愉快,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的学习,塑造身体运动智能,让学生 手舞足蹈 中得到启发与成长。

8) 视觉空间智能在教学中的实践

空间智能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藉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利用真实空间、借助现实物理空间(如历史遗迹的位置)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所看到的历史文物、建筑等),是培养学生空间智能的最直接手段。采用电影、电视、投影片、多媒体、挂图、图解、图表等形象化工具辅助教学,有助于激活视觉空间智能。利用二维平面内的空间关系,创设人造图表空间,可以把教学内容视觉化,达到空间表征。

3.3.探究多元智力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原则与方法。

1)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状态,制定多元的教学目标根据多元智能的理论.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智能优势和兴趣爱好,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智能状况,有针对性的扬长补短。多元指教学目标必须因教学内容而异,学生的智能特征千差万别,教学目标必须因人而异。教师要在学习中发现和巩固学生的优势智能,弥补和提升学生的弱势智能,不能只片面某一种智能的获得,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获取成功的机会。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设立一个下限目标的基础上制定多级教学目标,然后通过努力尽力向高级教学目标发展。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每位学生得到提高,并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中国近代生活变迁》的教学目标: 1、我能说出我所在组调查的情况。 (1)将所观察和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和归类 (2)根据调查的数据,分析各个时期生活状况的差异和原因 2、我能知道生活变迁的规律 (1)归纳各个时期的变化的社会背景 (2)合作讨论交流社会生活的变化对人们生活和思想观念的深层次变化。 3、我能根据调查的情况撰写调查报告(1)表达学习体会,感受社会变化带来的机会 (2)通过报告,分析现阶段我们社会在经济发展后的社会问题

 

2)利用多元理论设计多种学习形式.供学生选择笔者设计了如下的两种方式,其中第二种更受学生欢迎:第一种:主要运用语言智力和人际交往智力学习形式----探讨课,分小组自主学习,然后请小组代表陈述观点并解答其他组提出的问题。第二种:运用多元智力学习形式,先分成四个学习小组。第一组:从面料、式样调查近代妇女的服饰变迁,分析变迁的原因。第二组:从近代家庭的饮食习惯分析近代的经济发展。第三组:从一户普通的近代家庭的出行交通工具的变化,说明工业时代的到来。第四组:分析各个时期近代民居的式样和变化,了解各个建房高潮时间和出现的原因。语言智能: 说出所在组调查到的情况;并将调查到的情况列成表格和文字形式;将调查的结果写成考察报告。 人际交往智能: 组成四个合作小组,分别对近代的普通居民生活进考察,共同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在组内进行合作和交流发言,并共同推出代表在课堂上发言阐述观点。逻辑数理智能: 考察1949—2005年的近代生活变迁,根据材料和数据,思考近代经济巨大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近代民族企业遇到了哪些困难?原因是什么? 自我认识智能:从近代的居民生活变化上,看到了我们祖辈哪些优良品质?从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激励着我们继续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历史观察智能: 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变化体现着我们生活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 第二种设计全面地发展了学生的多元智能,改善了学生的智能组合,同时,这一设计也说明了多元智能是客观存在的,体现了历史学科从更高视野上要求学生形成科学的民族观、人文观、创新观、可持续发展观、世界观,实践了历史课的学科责任。

 

3)积极开展多元评价活动,鼓励自我评价。根据加德纳的观点,传统的单一智能评价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才能反映出学生智能差异,才能正确的评价学生,从而为学生的有效发展提供指导依据。(1)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全面化:既要诊断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教师的教学效果,来调节教师的教学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又要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而考试,仅仅是学习评价的一种方式。在这方面,笔者主张评价的结果包括量化和性质的评价结果两方面。为了达到量化和性质的结果的统一,可采用报告单的形式来处理。服饰组、交通工具组、 饮食组、 民居组每一组都采用了自评、他评和师评的三种方法。(2)鼓励自我评价:自我认识智能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不断的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恰好能起到这个作用,而且可以更好大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自我评价是就评价主体而言的,因为多元智能的实践者应该是多元智能培养最好的评价者。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评价活动中来,他们才会学会并善于分析评价自己的智力发掘活动,才能够正确的对自己学习活动与行为做出正确的评价,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笔者用如下自我评价问表形式反馈得到学生的智能情况:自我评价的问题设计:语言智能: 1、 我能否初步把握生活变迁的事实和过程?我能否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复述或回答? 数理逻辑智能:1、 我看得懂材料或者数据吗?知道他们表达的主旨吗? 2、 我能从众多的材料中整理出近代经济发展的脉络吗? 3、 我能从近代经济发展概括近代经济运行的基本吗环境? 自我观察智能: 1、 我能就材料中提出一些问题并说出提出问题的理由吗?我对这些问题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吗 2、 我的见解是否独到?如果不够独到,我是否知道问题的症结? 人际交往智能: 1、 我能否与同学很好的合作?我是否善于倾听和接纳同学的观点? 2、 我能否从众多观点中筛选出独到的观点并融合到自己独到自己的思考中? 3、 我是否会和同学老师继续深入的合作对话? 自我认识智能: 1、 我有哪些书面感受? 2、 我对自己评价是否客观公正? 3、 我从调查发现中汲取了哪些终身有用的观点?

4)应注意的问题:

1)不应追求面面俱到。多元智能有八个方面的内容。作为单一学科不应该要求面面俱到。如果是面面俱到,那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对学生的智能发展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而应力求在相关的智能发展中得以切实的训练。

2)理应做到系统有序。多元智能在教学中的体现不应只存在公开课教学中。表面风光,对学生却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而应在日常的教学中构建系统有序的框架,将多元智能的渗透教学落到实处。以期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几项方面的智能得到明显的发展。

3)根据学生的不同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过早的将学生进行分流,加强了学生的优势智能,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学生的弱势智能的培育。确定课题小组要根据每个同学的智能组合,改善其智能组合,挖掘智能潜力,从而使很多学生的智能在活动中被遗漏。 

   多元智能并不主张将所有人都培养成全才,而是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道路。通俗来讲,多元智能理论不是让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是简单的要求给学生多架几座桥,而是主张给每条学生都铺一座桥,让“各得其所”成为现实。这也就是我校所提倡的“让每个普通学生都得到成功的发展”。人是手段,更是目的。教育的价值除了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更在于发展和解放人本身。因此,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制定教育目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在我校刚刚起步,但作为教师已看到学生的潜能。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真正做到“让每个普通学生都得到理想的发展”。

3.4.探究课堂教学中的多元智力理论实施的效果与意义

加德纳指出,实施个性化教学没有捷径可走,对学校教育实践而言,通过多元智力理论可以使教师加深对学生智力潜能、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和多元评价的认识与研究。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教学策略、学习风格以及真实评价等途径来实现个性化教学的理念。

1)关于学生观。多元智力理论倡导一种积极的学生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天生我才必有用”。学生的差异性不应该成为教育上的负担,相反,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8种智能,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风格,因此可以从多元智力理论充分领略的每个学生学习风格模式的独特性。学习风格和多元智力理论的融合可以把人的各自的局限性降低到最小程度,提高人的智力强项,从而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功地形成学习风格奠定基础。教师也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风格上的差异,才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学习风格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发挥不同学习风格的长处,以促进教学更好地实现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真正变成现实。

2)关于教学观。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用霍华德·加德纳的话来说就是“科学的教育就是发展儿童的优势,增强儿童的薄弱环节”。按照孔子的观点就是要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多元智力更是一道多彩的光谱,其教学策略更加五彩斑斓,例如,思维教学、加速学习、角色扮演、全身反应法、奥尔夫教学法、网络项目学习,等等。仔细品味令人产生一种去尝试运用的激情。为了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在教学中应该鼓励教师“为多元智力而教”和“用多元智力来教”。加德纳提出的8种智力,为我们展示了人的智力潜能。从教育的意义上来说,多元智力理论的核心不在于智力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而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开发人的潜能的途径和方法。“为多元智力而教”就是要求教师根据每一种智力的特性,创设旨在促进该种智力发展的有效的教学策略。当然,教师更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内容开发旨在促进多元智力发展的教学策略。

3)关于评价观。对于许多人来说,“评价”一词非常容易让人想起学生弯腰弓背地在试卷上默默地奋笔疾书。多元智力理论视野下的真实评价是对传统评价方法的彻底改革。但是,对学生的评价始终是一个两难问题,一方面我们要注意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因此考试不可取消;另一方面,学校又要追踪学生成长的轨迹,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还没有做到二者的平衡。因此,真实评价、表现评价和档案袋评价与考试三者的合理使用将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智力理论就为我们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为当前教师认识和评价学生的求知方法提供了一种可能。

从传统的智力理论到多元智力理论的发展无疑标志着人类智力研究领域的一场革命。多元智力视野下的教学思想秉持一种乐观的学生观、 “对症下药”式的教学观和多元化的评价观。

四.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的研究通过探寻课堂教学中多元智力理论在实施方面的研究,为课堂教学的整合和学生健全全面发展提供可借鉴和可操作的实践模式。首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多元智力理论的实施,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要让其始终处于独立思考、自主研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有很重要的意义。其次,促进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课堂上相互交流,积极参与可以减少形式被动性和依赖性,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第三、促进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勇于实践的优秀教师成长。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张小丽老师的论文《历史课本剧:打开课改的一扇窗》获得温岭市二等奖;《历史课本剧:体验式学习过程的一种探索》获得地区三等奖;并申请主持了温岭市级课题《温岭石文化校本课程资源利用价值研究》的研究。刘桂云老师的论文《差异思维:一把开启历史教学的金钥匙》在《中学文科》公开发表。史林杰老师的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小结的创新设计》获温岭市三等奖;论文《老师,请口下留情》获温岭市师德案例优秀奖;200611 所指导研究性学习课题《“中学生眼中的日本”调查报告》获台州市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二等奖;200612 在杜桥中学举行的台州市历史新课程研讨会上作了《了解专题史体例,适应模块专题教学》的书面发言论文《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新探》、《让课堂的眼睛亮起来》分别在《中学文科》和《新课程案例教学》公开发表;获得优质课评比温岭市一等奖台州市二等奖。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促进了参与老师不同程度的进步,有利于各位老师的成长。

五.研究成果展示(见附件)

六.参考书目(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