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渊明研究教学大纲

 情系幽兰 2010-10-12

陶渊明研究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

《陶渊明研究》是中文系本科中国文学课程组限制性选修课,2学分。

2、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深化学生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的认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为今

后的陶渊明研究和语文教学打好基础。

3、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陶渊明诗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了解陶渊明和闲情文化的关系。同时,能正确评价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

4、总课时   

30课时

二、课程内容体系

第一章  陶渊明的家世与生平(2课时)

[教学重点及难点] 陶侃、孟嘉对陶渊明的影响及陶渊明的主要经历

[考核要求] 掌握本章重点及其难点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陶渊明的家世

第二节  陶渊明的生平

第二章  陶渊明的田园诗 5课时)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及陶渊明隐逸的特点;难点是陶渊明产生隐逸的思想根源

[考核要求]  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及陶渊明隐逸的特点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第二节  陶渊明的田园理想及其生活情态

第三节  陶渊明隐逸的特点及其思想根源

第三章  陶渊明的咏史、咏怀诗及其他 4课时)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陶渊明的功业情结及对现实的态度;难点是陶渊明的理想憧憬及其内涵

[考核要求] 陶渊明的功业情结及其理想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咏史、咏怀诗的思想内容

第二节  行役诗和赠答诗

第三节  陶渊明的功业情结及对现实的态度

第四节  陶渊明的理想憧憬及其内涵

第四章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 2课时)

[教学重点及难点] 陶诗具体的艺术特点及其代表作

[考核要求]  掌握本章重点及其难点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情景事理的浑融

第二节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第五章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5课时)

[教学重点及难点] 陶渊明散文、辞赋中代表作品的内容、艺术及其影响

[考核要求] 掌握本章重点及其难点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陶渊明的散文

第二节  陶渊明的辞赋

第六章  陶渊明与闲情文化 9课时)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陶渊明和闲情文化的关系;难点是陶渊明闲情文化形成的原因

[考核要求] 陶渊明闲情文化的具体表现、形成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人生妙境的寻觅

第二节  闲情文化的滥觞

第三节  陶渊明的魅力

第七章  陶渊明的研究与陶渊明的地位 3课时)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历代对陶渊明的代表性评论和当代陶渊明研究;难点是古人对陶渊明评价不同的原因

[考核要求] 掌握本章重点及其难点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  陶渊明评论辑要

第二节  当代陶渊明研究

第三节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及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教材与参考书目 

()

《陶渊明集》 

(二)主要参考书目:

1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与闲情文化》韦凤娟著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

公司1991年出版

2 《陶渊明的心灵世界与艺术天地》 静著 大象出版社97年版

3 《陶渊明评传》 魏正申著 文津出版社96年版          

4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著 中华书局96年版

选修课提纲

陈金花

一、 陶渊明与闲情文化

       主要内容:本课程讲授陶渊明为什么被看作是闲情文化的象征。通过分析他的生活、精神、风神和诗文,论证陶渊明成功地把闲情文化的精髓要义呈现给了后世文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理想模式、一种理想人格,从而受到千古文人的推崇。课题如“人生妙境的寻觅”“寻找迷失的‘自我’”“玄澹高雅的精神境界”等,提高学生对陶渊明的认识,并能积极汲取精神财富。

       考核方式:论文写作

    材:《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与闲情文化》

韦凤娟著,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1991年出版

二、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

       主要内容:   本课程讲授玄学的产生及其在魏晋时期的发展,结合当时政局,论述正始、西晋和东晋三个时期士人的心态以及他们与玄学的关系。具体分析何晏、嵇康、阮籍、陶渊明等人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熟悉魏晋时代的社会、哲学和士人。

       考核方式;   

           材:    自编教材

       参考书目: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