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

 雨后彩虹110 2010-10-1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景相结合,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练习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活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处理。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探索欲望,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从而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以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墙角、张开的圆规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什么叫做角的边?角有几种……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再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文具店”时,我让学生扮演袋鼠妈妈开文具店的情境,分别请几个同学扮演袋鼠妈妈、小白兔、大灰狼等角色,让这些“小动物”上演了一场“买文具”的活动,从而使学生自己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讨论交流解决问题途径。这样把枯燥乏味的数学问题生活情境化,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内化。这样的表演生动有趣,费时不多,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课堂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二、感受生活数学,让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线段”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将弯曲的道路改道,怎样做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成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再如:在教学乘法应用题时,我创设了一个买卖的情境,同组的同学互相扮演,一位学生扮演买笔的小朋友,另一位学生扮演卖笔的阿姨,其他同学算出买笔要用的钱数,同组同学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更容易接受数学知识。

三、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数学化

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并通过小组合作自我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