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微笑的印记 2015-06-17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宜兴新庄小学  胡银娣

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会感觉亲切、自然。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很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但很少关注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即使做了千百道应用题,也还只会按类型解题,不知该如何应用。既不清楚数据从哪里来,又不知道解决某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怎样获得数据。因此,学生学会了数学,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现在,还有很多学生觉得数学只在课堂内、考试时才感到有用,走出课堂、离开考场,就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更感觉不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现行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中不仅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生活情景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相互融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从生活实例中构建数学知识,认识新知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思维发展的“最近区”,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让数学走进孩子们的生活,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共同遭遇数学问题,去解决生活问题,才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

(1) 如教学六年级的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我让学生通过用橡皮泥、胡萝卜等材料自制圆柱,然后切削加工成等底等高的圆锥,再通过把盛满米或水的圆锥形容器倒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的反复实验,发现圆柱与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的关系,发现规律——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总是圆锥体积的三倍。如果两者底或高不同,结论就不成立。这样,学生便从实际操作中发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sh/3。面对这些数学问题,教学中不是靠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而是让学生集思广益展开讨论、操作。自己解决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验到数学来自生活实践,来自亲身体验.同时,给那些肯钻研,爱学习的学生留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是全体学生探索创新知识的过程.

(2) 如教学六年级的“折扣”一课时,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师:肯德基套餐打折了,请同学们看看广告牌,自己估算一下,你认为买哪种最合算?出示模拟广告:

1:套餐(1)(原价22.5        现价20.5元)

套餐(2)(原价22.5        现价18.5元)

套餐(3)(原价22.5        现价16.5元)

学生一看就选择了套餐(3,因为它下降得最多。 再出示模拟广告:

2:套餐(1)(原价18.6      现价12.00元)套餐(2)(原价14.60     现价9.20元)

套餐(3(原价17.40     现价11.50)

问:现在买哪种最合算?在数字的变化中,学生感到有些困惑,这时教师可引导他们先算算再讨论交流,部分学生认为套餐(1)价格下调了6.60元,下降的钱数最多。所以选择套餐(1)。还有部分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套餐(1)原来的价格最高,下降的幅度并不是最大,双方各执己见。学生在矛盾中迫切期待结果,此时教师引导学生算一算下降了百分之几,学生很快找到答案。此时再来教学“折扣”,学生学起来亲切、自然易于掌握。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大数学”的存在。

构建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的,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经验必须依赖学生的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式的数学情景,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

数学回归生活,实现数学生活化的再扩展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景,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 让学生置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我们会对生活中的各种优惠措施理解得更深刻,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让数学回归生活,实现数学生活化的再扩展。如在学习了最小公倍数后,可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如:公交2路车每6分钟开出一辆,公交8路车每10分钟开出,上午6时他们同时从公交公司开出第一辆车问他们下次同时出发是什么时间?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假设要为所在班级改铺地砖,有多种不同规格的地砖可供选择,让学生算算各需要多少块?选哪种规格的最合算?又如在教学《工程问题应用》之后可以出一道这样的题目:老师带了一些钱去买一套上、下两册书,带的钱如果只买上册,恰好能买20本;如果只买下册,恰好能买30本,那么老师带的钱能买几套这样的书?这道题突破了常规“工程问题”命题方式,提高了趣味性和生活性。学生在思考这类问题时,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明显“领悟”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我们还可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与实践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可创设这样一个情景:“五一”节快到了,小红全家准备去上海游玩,她爸爸准备了5000元钱打算旅游5天,回宜兴不得超过晚上8点,让学生为小红全家制订旅游计划,学生通过查找宜兴到上海的汽车、火车(无锡——上海)、飞机(无锡——上海)时间表;票价和旅游点的门票等。制定旅游计划。鼓励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以便使他们游玩得更有计划,其乐无穷.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生活情境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教育家伯利亚说过:“数学老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决现有的数学问题,学生一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不知所措。”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发现和挖掘生活中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数学活动。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践题:老师准备买一套新房,请同学们为老师想想:首先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希望同学们利用数学知识为老师出谋划策。同学们有的说要知道每平方米的房价、地理位置、交通情况、物业管理等。然老师出示房价、优惠政策及楼层差价等计算总价。接着我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老师房子买好以后,为了美观、舒适,我准备装修,你有什么信息可以提供给老师?”学生经过调查、走访、了解信息、收集数据。有的学生调查宜兴的地砖市场,有的学生调查宜兴的木板市场,有的学生调查宜兴的油漆市场.提供给老师很多信息。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如果仅仅让学生计算房价,其实只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而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技能并没有帮助,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解决实际的技能得不到提高。只有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样,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教师应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帮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