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们的矛盾心态“既想行善又怕被骗”!

 时光阁楼 2010-10-13

面对“乞讨求助者” 人们的矛盾心态“既想行善又怕被骗”!

面对“乞讨求助者” , 人们的矛盾心态“既想行善又怕被骗”!


       周日天,笔者在北部湾广场“百姓文苑”附近,看到一“休学女生”,跪着向人们“乞讨求助”,在她的面前摆放着她“凄凉的身世”(见随拍PP)。笔者在现场观察,走过“乞讨求助者”身边的人们都驻足观看,看后有不少人同情给予一二元钱,有的大方“解囊相助”给予10元,有的看看“沉默不语”就走开了。

         笔者和一位在附近擦皮鞋的湖南籍大嫂聊天时,想打听了解这个“乞讨求助者”的情况。大嫂说:俺天天在这擦皮鞋,昨天下午就见这个女孩子跪在这里“乞讨求助”了,笔者又问大嫂:这个“休学女生”的身世,是真还是假的?大嫂说:不太清楚,是真的吧!

        听这位大嫂这么一说,面对“乞讨求助者”,笔者投去怀疑的眼光,半信半疑。不过,笔者走近这个“乞讨求助者”时,还是抱着“同情心”给予她二元钱,并在现场随拍了几张照片。对于这个在公共场所“乞讨求助”的“休学女生”,笔者至今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面对“乞讨求助者”,人们的矛盾心态真是“既想行善又怕被骗”!为何?

        笔者认为:
        在繁华都市的背后有那么一些人,他们衣衫褴褛,居无定所,在公共场所靠“乞讨求助”为生。看到他们,人们会做何反应?是投去鄙夷厌恶的目光,是置之不理,还是善良仁慈地给予帮助呢?人们对“乞讨求助者”的态度,有的人选择“同情”,有的人表示“厌恶”。对于“乞讨求助”,必须区分真正的乞讨求助和那些骗取人们同情的“乞讨求助”。在现实生活中,各种“恶性乞讨求助”事件,已经影响了人们对“乞讨求助者”的态度。

  这种态度同时也决定了人们对“乞讨求助者”施舍的不愿意,而愿意施舍的人中,有选择向无劳动能力者施舍。许多人决定是否施舍前都会想一下“这个是真的吧?”或者“他们不是骗子吧?”,在拒绝施舍的人看来,施舍是对“以乞讨求助为业者”欺骗行为的一种鼓励,会助长这种不良风气,久而久之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在现实生活中,只有个别人愿意无条件施舍。有的人说“哪怕被骗了一万次,可是只要碰到一次真的,让需要帮助的人得到了帮助,也是做了好事”。这种想法让人感动,但我们也看到了“被骗一万次”这个假设条件的无奈。

  人们能够理解并体谅那些为生存所迫而不得不放弃尊严的人,对于“乞讨求助者”这一社会弱势群体,人们持有同情的态度。人们出于人性与道德层面考虑,把避免伤害“乞求助者”的人格尊严和自由选择作为底线。乞丐求助者也是人,也要得到最起码的尊重。我们可以不支持这种做法(行乞),但至少不能做侮辱和打骂他们的事,这样是不道德的。

        可以说,人们对“乞讨求助现象”产生矛盾心理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行“乞讨求助”有损正常的社会秩序,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城市形象;另一个主要原因,则是人们对通过欺骗手段获得高额收入的行“乞讨求助”行为厌恶。

        现实社会中,在“乞讨求助者”里面,有不少的是“职业乞讨求助者”,其中采取欺骗手段的人也不在少数。人们在愿意同情真正为生活所迫的“乞讨求助者”的同时,又排斥利用人们的善良不劳而获的行为,而在很难区分真正需要救助的“乞讨求助者”的情况下,人们对待“乞讨求助者”的矛盾心理就不难理解了。面对“乞讨求助者”,人们的矛盾心态真是“既想行善又怕被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