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迪光团长---零道师管处补充第四团湘乡家园网

 昭忠祠 2010-10-13
王迪光,1895年12月18日出生在湘乡市翻江镇古塘村的贫困农民家庭,少年时代勤奋好学,追求进步。青年时期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开始接受新文化、新思想。毕业后在娄底涟碧书院任教,并担任湘乡县农民自卫队第三中队队长。在黄埔军校第6期毕业后,历任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等职,先后参加古北口战役,淞沪大会战,武汉会战、湖北洋新战役、昆仑关大战,曾远征缅甸。1945年3月在零道战役中抗日阵亡,为国捐躯,时年50岁。    
王迪光青年时期紧跟·共·产·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当大革命失败时,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志士进行疯狂大屠杀,反动派到处搜捕他。他东躲西藏,幸在乡亲们的全力掩护下脱离危险。考入黄埔军校后,其妻胡莲秀因忧虑成疾,大量吐血不止,卧床不起。他为了革命,与妻忍痛分离,谁料此去竟成永诀。1927年秋,反动政府以“湘乡匪首”的罪名把他从南京黄埔军校押回长沙审讯,在长沙牢狱里受尽折磨,任凭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守口如瓶,始终没有暴露*****员的身份,既没泄露组织机密,更没有出卖同志。后由乡亲们保释,出狱后仍回黄埔军校学习。    在黄埔军校毕业后,王迪光随军驻扎北平。1930年任副连长时,参加大北口战役,右耳和颈部被弹片击伤,仍浴血奋战,坚守阵地。在这次战役中,不少士兵被日寇的炮火夺去了生命,和他同去的妹夫成春山就是在这次战役中英勇牺牲的一位。1937年8月至10月,在淞沪战役抗日时,奉命输送兵源去上海前线,他日夜兼程,历尽艰辛,保证了兵源的及时补充。 1937年,王迪光调来湘乡参加机械化兵团,任连长。他身先士卒,严格训练,对士兵关怀备至,亲如兄弟。有一次,在练兵场上,有位中尉排长把一个士兵体罚致伤。他发现后,当即召集全连官兵向受伤士兵赔了不是。还有一次,有个河南籍的逃兵被抓获归队。王迪光问他为什么要逃跑时,这位士兵伤心落泪地说:“家里上有老母,下有幼儿,妻子抱病在身,卧床不起,家里难以维持生计。”王迪光听后深表同情,不但没有对他以军纪论处,还拿出几块银元给他,叫他寄回去,并允许他过几个月请假回去。这位士兵感动得热泪盈眶。 同年夏天,王迪光在搜索营担任营长时,随同坦克摩托化部队攻打河南信阳的日本侵略军,后又转战江西上饶追击日寇,他带领全体官兵英勇追击,歼敌甚多。舍小家为大家,舍生忘死是王迪光的英雄本色。1938年春节,王迪光他回家探望了年事己高的老母亲,离家返队时,他母亲送他到古塘湾的新塘坳上时,老人不禁声泪俱下。他在行进中即刻停下脚步,转身靠近母亲身边说:“娘啊,我这次本想向娘敬上三杯美酒,作为报答娘的养育之恩,因为打日本鬼子要拼命,我此去也许能生还,也许不能生还。娘啊!万一此去您的儿子为国牺牲了,也是光荣的,您不要急,自己保重。”讲完这几句话,他也流下了伤心的热泪。1943年除夕,他回家探亲时写了一首遗诗,其中两句是“四十年来不治家,归来空踏夕阳斜。”   1939年冬至1940年春,日寇在广西北海登陆。这时,王迪光在二师六团任副团长, 奉命在广西昆仑关十万大山阻击日寇。在激烈的战争中,团长邵一之英勇牺牲,他立即指挥官兵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地拼杀。日军惨败,缴获日寇不少战利品。    1940年夏天,王迪光荣升团长,奉命送兵入缅甸,送兵回国后,调任零道师管处补充第四团团长,在零陵、祁阳、兰山一带训练队伍,作好保卫大会战的准备。1943年春,  上级紧急命令他出任突击总队大队长,指挥两个团的兵力。他把部队转移到祁阳、零陵、道州一带与日本侵略军进行迂回争夺战,不幸于1945年3月1日在零道战役中英勇牺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