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转载]

 年年都有余 2010-10-14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论文

苏州新区二中   翁明杰

教材对象

教材为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信息技术》(初中)上册第2章《管理计算机》第1节《认识计算机》的第1课时内容。本节为第一课时内容——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前一章主要学习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尝试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等内容。


教材结构


第二章

认识计算机

优化计算机

计算机安全与防护

基本组成

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

本节旨在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而后升华至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了解,最后让学生知道计算机并不神秘,并引导学生设计虚拟的购机方案。


教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教学难点:单位换算


教材处理意见

根据学生、教师、学校等实际情况


 下载信息  [文件大小:1.3 MB  下载次数:6]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点击浏览该文件:苏州市 翁明杰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论文.zip


















教学的

基本策略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任务驱动  分组学习  实验学习

教学流程:整堂课  以  “发现问题”——》自学“学习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


具体的

教学方案

课前准备:

课前将学生按照座位分成11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组名,也是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各名称初步印象形成的开始,控制每个组的人数不能过多,评价组由课代表和教师等共同担任:

1、硬盘组

2、内存条组

3、中央处理器组

4、光驱组

5、软驱组

6、网卡组

7、显卡组

8、主板组

9、外设组

10、软件组

11、评价组

一、精彩导入,抓住学生的心

准备:本课首先以一台有问题的电脑入手,教师预先拔松其内存备用。

教师:教师问今天日期的是多少号,学生大声回答:**,教师叫该学号的学生上讲台,让他开事先准备好的那台机器。

学生:小跑步上来开机,原以为这个问题很简单。开机后发现显示器无法正常显示,电脑还出现“1长1短”的蜂鸣声。有点纳闷。

教师:从该问题入手,一下子吸引学生注意力,并预言下课时我们就能解决该问题,快速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带着问题开始本节课。

二、一张图片引出第一轮学习

 

教师:用PPT展示一张书上扫描的图片,导入到计算机内部实物形状的认识。请10个“志愿者”来做嘉宾展示讲台上的10件原器件,强调拿自己认识的部件。

学生:10个学生这个时候比的是速度,生怕自己认识的被人家拿掉,最后速度慢的只能拿不太能确定的了。

教师:由于前面有图片认识在先,此时老师按一定的次序让学生进行辨认就不是太困难了。

学生:台上的10位学生一字排开,俨如模特一般。台下学生大声说各个“模特”手中的原件名称。辨认后,老师适当的夸奖学生,并进行点评。当展示到软盘的时候,因为都没见过,学生都不认识。现在的学生都是新一代人类喽!

教师:正好用软驱来验证,能正常插入拔出,得出答案——软盘 。 让一个学生进行演示,然后下面学生鼓掌欢送10位“模特”入座。

三、第二轮学习——自学材料

教师:轰轰烈烈的第一轮学习结束后,按上课前分好的组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材料在“学生作业文件夹”中(自学这种学习方法被我们这种学科一直采用,而并非为了这节课专门设计,所以学生了解自学的过程)。

学生:学习时根据“学习提纲”进行学习,学习完毕后完成学习成果检测相应的题目。

辅材:以下是截图显示“学生文件夹”内容,详细见附件压缩包。







“学习文件夹根”目录内容:

10个小组”子目录内容:

等等10个学习内容略,见下面附件。

“评价小组”内容:

“答案文件夹”内容:

1、 学生作业集合的位置,如此设计一则教师点评的速度和效率提高,不需要切换到小组文件夹,二则做好的学生可以方便的看其他小组的作业情况。

2、 综合抢答题

参考资料下略,见附件。

教师:老师在下课前打开“答案文件夹”对学生作业讲解、点评,此过程即第二轮学习过程。最后安排一个“综合抢答题”,旨在融合前面所有内容,学生只有把其他的小组内容都学习一遍,才能排查出问题所在,抢答正确。最后请学生来解决开始上课时出现的问题那个设备问题。

学生:迅速浏览其他小组作业,确定问题所在,和小组里其他同学叽叽喳喳研究到底问题出在哪个位置,最后看着当天学号的那个同学解决问题——原来内存松了,往下按一下就可以了,沉浸在解决问题的愉悦中结束了今天的课程。




















教学课件

教学素材

 

 


教学反思

课堂上学生参与积极,气氛非常热烈,区教研员看了后评价不错。一台出了问题的机器引出本节课,带着问题去学习;具体学习过程分两轮:第一轮是初步的一个形状和名称的认识,此过程和学生互动活跃;第二轮为学生自主学习,前期准备工作量大,课堂上效率高。最后点评各小组作业,专门设置了“评价组”,对学生的积极性是一个很大的鼓动。最后安排了一个“抢答题”,起到了复习的作用。

本节课在前期试上过程中出现了两个问题:

1、前期预备让学生在展示环节要一一绕教室展示手中的部件,结果不能把握自己,笑,动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课堂一时出现失控的局面,导致最后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后最终将此环节精简得以延用。

2、前期预备让学生自己到网上搜索各部件学习资料,期望跟第一张产生共鸣,实验下来发现:有部分组的同学就靠一个人在完成作业,其他人都上其他网了。前期作业也是分开来提交的,最后教室点评作业困难、耗时。后改为:教师根据组别预先下载好学习资料并将其与学习结果测试题目放在一起,学生只能看资料做习题,节省很多上网搜索的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