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纂修《江津中度街董氏宗谱》告全族宗亲书

 华夏董氏大全 2010-10-17

江津中度街董氏宗亲们:你们好!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以记事实,谱以记昭穆,昭穆能明,则家派无得而混哉”。人之有祖,正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本。寻根访祖、承继发扬祖业,是我族裔孙之美德。
国家文化部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家谱是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中有待发掘的一部分,它蕴藏着大量的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教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我江津中度街董氏宗族,董荣一的带领下,董荣显、董荣禄和董荣基兄弟,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从麻城入川居川北至今,在川(黔)已经生存繁衍641年,相传二十九世代。至洪武八年(公元1376年),荣一、荣显、荣禄兄弟分居后,我祖世居津邑。从入川祖董荣一公的十六世嗣孙有富公算起,已列数十四世代。我董氏祖先,是江津这片乐土的拓荒者;他们以极其顽强的毅力,在这片土地上立业安居;在漫长的岁月中,以他们旺盛的生命力,世代繁衍,今恐有后裔孙数千。我董氏宗谱记载着先祖们在悠悠岁月中留下的生命轨迹以及艰苦奋斗的历程;更也记载着他们的聪明才智、道德品格……。
       而今,董氏宣统宗谱修成至今又已百年。按照历代修谱规律:“谱必三代一修,恐世远年久,无不散失,乖离之弊,其所失为不小”、 “族谱重修刻板后,每十年汇稿,三十年续倍,补刻刷印,附装谱后,以免久远难稽”。
        百年来,我董氏子孙后裔有迁异地、有散他乡。随着时间流失,长者相继辞世,子孙不断繁衍,今我董氏嗣孙知谱者已渐少。而且,只知其父母,不知其祖父母,更不知其曾祖、高祖者也不在少数!
         江津中度街董氏宗亲们:
         几百年来,我董氏家谱的记载,正处在青黄不接时期,一旦中断,则无法补救。为抢救我董氏家族的宝贵史料,为使子孙后代懂得祖宗前辈,为使族谱不致断代、失传,有富公十一世孙董光明(亚钧)、董光福、董光禄首发倡议纂修家谱,并约请十世孙董长寿,十一世孙董光纯、董光华、董光怀、董光金、董光金、董光均、董光水、董光林、董光明、董光南、董光涛、董光勋、董光永、董光正,十二世孙董达和、董达华、董达江、董达均、董达华、董达礼、董达生、董达文、董达中、董达华、董德超、董德贵、董德奎、董 祈、董 卫、董玉良、董达华等三十二人商议,共同倡议:尽快组织纂修《江津中度街董氏宗谱》。使族谱代代相传,直至永远。
       现在,篡修董氏宗谱工作已经开始。
       这次修谱,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我等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在篡修董氏宗谱工作中,要发扬董氏家族的团结、奋斗和创新精神,争取做到人人参与、个个支持、行动积极。各房应将其众宗亲之庚命、老幼之讳名、庐墓何处、殡葬何向,一一核实,搜录归宗,刷成谱牒,人手一部,任世道之降升,总无忘祖之患。
        我们希望:在溯本追源、缅怀祖先的前提下,将历代谨遵祖训的楷模及其事迹收集起来,纂编成册,目的在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我们希望:力求在史料翔实的基础上,编成具有较高保存价值的本子,既能使族人进一步认识我们祖先创业的艰辛,继承并发扬他们的奋斗精神,又能帮助各地江津中度街董氏宗亲加深对“江津中度街董氏”历史的了解,从而增添对故园的热爱,团结共荣,与时俱进。
我们还希望:在这部江津中度街董氏谱中,各支世系条列停妥,族人来龙去脉可稽可勘,先人嘉言懿行汇编录入。这不但可使后代从中领略祖先之荜路蓝缕,创业维艰;而且以敦亲睦族,承传先贤风范德行;同时,还为散落他乡的宗亲认祖寻根,涵溉乡情乡谊提供方便的途径。
      江津中度街董氏宗亲们:
      盛世修谱,意义重大。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完成这部董氏宝典,让她永传后世,续记董氏家族辉煌的未来!

                                                               江津中度街董氏宗谱编篡委员会
                                                                  2009年10月25日于江津贾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