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里游记

  月华生 2010-10-18

上里印象

国庆节几个朋友不约而同相邀,都说在城里呆久了,闷的很,想出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一拍即合,当下一行几人,驱车来到位于雅安市以北的上里古镇。

古镇建在二水环绕之中,面向田野小丘,与四周古树、修竹、相映成趣,观镇上古朴的建筑高低错落,风格各异,青石街,木屋为舍。街市主要是“井”字布局,取“井中有水”防止火患之意。房屋为木制楼阁,错落有致,青瓦飞檐流光益彩,虽然被岁月侵蚀已失去了光鲜色泽,倒显得古朴,凸显着民族文化的深厚

带着几分闲适,信步到了韩家大院,大门上方有一朝廷颁发的牌匾,上书“卫守府”三字,据传“韩氏家族明末清初随湖广填四川由陕西入川,定居于雅安古镇上里。韩家经商发家后,耗银百万,于清乾隆末期至道光四年历时十年建成韩家大院,大院占地13000多平方米,彷当时北京官宦府邸、沿月牙形小丘组成环状建筑群落,有七个四合大院和两道龙门,故称"七星抱月",天井纵横,相通相连。”大宅院,虽年久待修,透过破壁苍苔从紫色的石质柱础与雕花窗棂上,依稀可见当年的华丽,时光易逝,算起来韩氏世家在上里古镇的斜阳烟树间已居住了两百多年,想见这大宅院不知见证了人世间多少沧桑和悲欢离合。尤其那高悬于正厅,上书“踩草梭标”的金字匾额,不由人遥想当年那位武功了得,能作“草上飞”的宅院主人,是何等风流倜傥。韩氏老宅倒让我想起唐代名将郭子仪的故事:有一次郭子仪修府邸,他去监工,嘱咐工人要修牢固一些,其中有个年纪稍大的工人微笑道,大人,我们修的房不计其数,从不见房子坍塌过,倒是房子的主人,换了一个又一个,郭子仪听了,什么也没说,转身走了,因为他想通了一个道理。如今繁华褪尽,留下金匾高悬,老宅空叹,令人唏嘘感慨。

向镇外走去,远远便望见古镇最出名的拱桥-二仙桥,二仙桥高大的石拱凌空而起,桥体浅褐色,布满蒿草野花,给人一种斑驳,厚重的感觉。两岸古树苍苍,溪桥横越,曲水弯流,桥倒映于娟娟溪水,融入绿波漾漾,间或有燕子“唧”地一声,衔将水际飞,小桥、流水、人家、古塔,掩映成图。站在石桥之上,心胸为之一畅,放眼四望,陇西河沿古镇西侧逶迤东去,远处层峦叠嶂,青山如黛,此时我有些迷惑,到底是人在画中,还是画中有我?据说该桥竣工日,附近州县达官贵人纷纷前来祝贺,鼓乐声中,人们正准备踩桥命名,桥上突然出现两个乞丐,分坐于桥头两端,阻隔人们上桥。但踩桥人甚众,乞丐阻拦无力,只好跳入河中,瞬间变成两块石头浮于河面。有人惊呼,“他们非乞丐,神仙也。”二仙桥名字缘此而定。                   

此桥是典型的江南风韵的建筑,设想烟雨朦胧之际,一个女子步履轻盈,款款而来,她的头顶,自然有油亮的纸伞,一双清澈的明眸闪烁着江南女孩特有的灵气。我假想着披蓑顶笠,踏上湿漉漉的拱桥石阶,和桥上的女子步步紧握,“第一次与你相逢,烟正蒙蒙,雨正蒙蒙···烟雨的江南,情丝绵绵抒不尽的爱的幽幽,思的幽幽。每当烟雨蒙蒙的时候,我必伫立···蓦然回首,前尘往事如烟如幻”,吴侬软语“是吾(我),是伲(你)……”之间,水墨画成的古镇上里,就多了一些旖旎的气息......

古云:“二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正是对上里古镇生动形象的总体描绘。二水环绕的古镇内古树参天,独特的牌坊文化,茶马古道上唐宋文物遗迹众多,近代红军石刻标语随处可见。我们踏石板道上体味历史的沧桑,漫步于小溪流水边享受怡人的田园风光,站在古老的石桥上领略自然的恩赐……。

游兴未艾,天色已渐朦胧,山水之间的上里,就像俊秀的少女,披着薄纱,楚楚动人,欲说还休一般,已有一些模糊,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引人遐思,我的心不禁迷离恍惚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