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女作家练习太极拳的体悟----为真理追求美的形式

 老鹰666 2010-10-18
为真理追求美的形式 (一个女作家练习太极拳的体悟)3

  日前,听得一则传闻:有位太极拳冠军(不知是哪一级别的冠军)上街买东西,被二位小偷掏了钱包。冠军发现怒目斥责:“你们怎么可以偷人钱包?”小偷即刻反唇:“谁偷你钱包了?”接着上去就是拳脚如雹。正好旁边有人识得冠军忙道:“你们别打,他是太极拳冠军!”谁知,小偷一听打得更欢了:“打得就是这个假冠军!”结果,冠军被打得鼻青脸肿、人财俱损。
  这则轶传引发我良久的深思。何以一个训练有素的太极拳冠军竟会被小偷打得毫无反应?何以“太极十年不出门,难学难精?”——我们不是常见公园里,连老头老太都能比划上几套太极拳?竞赛大厅内,那些所谓的太极王子太极皇后,表演起来不是有鼻子有眼、煞有介事?一些小青年不是确实没花多大代价,就能将人发出丈远?一些中年人不是的确没用几年,就练好了七七八八的慢性病?```````有说太极拳架子越低工夫越深,有说太极拳圈子越小愈见功力;这个认为太极拳的关健在打liu合劲,那个强调太极拳的要义全在松柔劲……
  整个一立论混乱,矛盾百出。到底什么是太极拳?太极拳究竟是难还是易?是简单还是复杂?一个人倘不俱备足够的太极辩证思维,不懂得宇宙法则在拳理拳道上体现出的统一全息美,简直就会被懵晕困死。哪个论点都破绽百出、似是而非,孤立地看都有些道理,总括起来却处处抵牾——实践起来更是难以有机配合,十八面不遂。
  真理是隐蔽的。太极拳之所以呈现如此悖乱无序的局面,全在于它的文化内涵、哲学背景太深奥,全在于它全息式地演绎了天机运行、真理大道的客观规律。它的广义普适性,使得每个人、每代人都能根据自己的体悟来“妄解菩提”,定义诠释。以致太极拳越传越走形、变异,几尽失去最原本的精义。
  据说太极拳界的有识之士已窥觉出太极拳在当代的深度异化,敏感到太极拳面临大断层、太极文化的真传后继乏人的危险。他们热切呼吁中国高层次的文化精英加盟太极界,为承传光大中华民族古老的太极文化而共同奋斗。我不知道他们的呼吁应者几人?我只知道我这个与武正好呈一百八十度反坐标的女文人、女作家是听到了,并一无反顾地“反串”到太极界中来了。尽管自己“道行”还浅,拳也练得不算十分了得,但凭着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执爱,对太极拳的深情,我愿无怨无悔无偿地与太极界中人一道为恢复太极拳的真面目,为它的纯正品格和风貌而毕生努力。

  诚如太极拳技击的特点是“整劲乱发”一样,欲说太极拳就处处离不开一个“整”字:整体性、全息性。无论是拳理拳道的融会贯通,无论是内在的精气神及外在的肢体动作,都必须是整体的和谐平衡,缺一不可。并且这种整体的统一性,恰恰又是健立在、或者说是有赖于它的整体矛盾性——即它是个双面刃,在所有的整劲上,都包含着实质上的分劲与争劲(也就是棚劲)。这才是太极拳的本义和精髓,也是太极拳较之其它拳种独特的个性及唯一性。
  倘这一论点成立,我们回头再说太极界的混乱就会发现,问题还是出在认识论上:没有一个能汇通百家矛盾的客观标准——一个具有普适性、公度性、真确性的理论框架。
  譬如最显见的例子:关于太极拳的功能、它的实用性,就各说各理,众口歧调。有人侧重于健身,有人侧重于技击,有人则侧重于审美——观赏与表演。这都对。但都只有片面的道理。尤其在实际练拳中,倘只注重这种部分性的功能,势必导致太极拳的练偏练废,最终也达不到练拳的最终目的。确实,太极拳是从不跟人讲各个用处、主观真理的。它只认全个儿的、普遍性终极性的真理。
  在此,笔者愿不揣冒昧,想就太极拳的功能——这个最基本也最需解决的扯皮问题,谈点浅薄感受。
  先说健身。健身是太极拳,乃至人类一切活动的最初始目的、最根本的动力源。包括巫术、宗教等都是原始先民为了祛病防病、避死就生举行的祭祀性活动。这些活动,大多是在声音的配合下,进行的无序化肢体运动——这也是舞蹈、武术的起源。后来随着道家内丹术的发展,随着武术在民间的提高流传,人们又将这二者结合起来,发明创立了集健身御敌于一体的威力更强、实用价值更高的内家拳:太极拳。
  太极拳的健身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哪怕是公园里的老人家们,只要不执着于拳势的偏低,一般都能收到较好效果。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太极拳的套路势子多是对称性的运动。对调整人的中枢神经大有好处。中枢神经调好了,人体的小病小恙自然也就会好。
  至于说到延年益寿,虽说太极拳有这种附属功能,但付出的代价也相应地要大。它要求先将太极拳的拳理拳道悟明悟透,然后再带动身体科学地艺术地运动,正确地由外及内、由内及外不断反复地将外三合与内三合精美结合。
  较之其它运动形式,太极拳健身的特点是动作舒缓轻柔,四肢百骸一动无有不动。通过全身上下、左右、前后持续性地伸缩收放,矛盾对称劲的经久训练,不断将人的骨骼、经络、肌肉对等拉长,使人的血液、呼吸变慢变匀,细胞分子结构致密致紧,从而促进改变人的微循环和能量代谢,优化人的机体水平。

  再说技击。如果说太极拳的健身功能主要取的是松柔伸展、外在化的躯体运动尽可能达到矛盾最大化的一面,那么它的技击功能主要取的则是收缩与刚紧、内在气机开合最小化的另一面。这一大一小的两极,形成了人体劲力的巨大反差张力,从而产生不可思议的螺旋劲和爆发力,将人发放或弹飞。与外家拳的外向性攻击为主,太极拳技击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在外力即将作用到技击者的身上的刹那,利用丹田发动的气机,带动全身劲力,顺势将人击倒。而且与外家拳不同的是,外家拳伤人往往外化在外部皮肉,太极拳伤人则伤在内里,内部器官受损。
  太极拳练到最高功夫时,练拳者的身体如皮球般呈整体涨缩状。这时才真正称得上是“触到何处何处发”,逢力皆化,随处生辉。身体内部释放出的如原子能般的辐射波,具有不竭的整体的穿透力、杀伤力。
  是的,御敌性的技击与健身性,正是太极拳的两大最基本最不可分裂的本体功能。强调侧重哪一极,都将造成太极拳的偏废异化,都不是正宗纯粹的太极拳。至于审美性的表演观赏,更是这二者有机结合后外化出来的全息美感。

  下面再具体谈谈太极拳的审美功能。审美是一切事物的最初始也是最终极的功能形式。在初起阶段,它表现这一事物的一般属性和低级美(这种美缺乏稳定性与和谐性);在终极阶段,它又展现这一事物的高阶美和特殊性。比方说太极拳,正由于它的哲学背景就是道、宇宙法则,那么它就具有最大的普遍性和全息美。任何人在原发阶段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演绎太极拳,并在较低的层面上,呈现不同的风格美。但在高维度上,它却永远以其内在的品质和高度,以健身技击的两大最原始也最至难的功能,真实而残酷地考验着每一个敢于向它挑战的人,考验着人的终极性整体性的审美判断力、审美综合力以及审美表现力。
  凡是领悟并做到将健身技击完美结合一体的太极拳家,打出的拳式必然外化出一种全方位的和谐美感,行功走架自然符合太极拳的每一规范动作:如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如螺旋劲、抽丝劲``````凡是做不到将两者有机结合,或者只能顾及单方面功能的,打出的拳架亦必是毛病多多、断劲处处,符合这项规范却又不符那个规则。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有必要再解说一下关于美的定义。在美学上,美意味着和谐、平衡、对称、简约。但这种纯美要求的前提却又必须是在整合了各种“复杂本性”的基础上外化出来的一种动态平衡。因为任何事物任何运动,只有在反作用力的推动下,才能保持恒久性。根据反差与张力越大恒定性越强,保持平衡和谐也越难,且越能体现出高维度的协调美和奇异美的这一美学原理,我们不难彻悟,反差性的张力美,才是一切事物美的内核。也因此,哲学上才有另外一种观点:美是复杂,美是差异,美是关系,美是对立与互补``````
  具体到太极拳,由于两极性本来就是它的内禀性——它在健身时肢体表现出的最大松柔(正好可扩大打击半径)与技击时气机内蕴的最紧收缩(又正好可缩短打击时间),自然形成巨大的反差性张力——离心力与向心力都处于同一临界点,所以才构成太极拳超越于一切武术运动之上的作用和威力,形式美和实用性。
  所谓韵律,所谓神韵,所谓化境,指的都是这种对立统一的大反差,错落有致的张力美,不着外痕地将最难调和平衡的动作或事物,天然神奇、炉火纯青地表现到极致。


  本文行将结束,我想有个小结:太极拳必须是一种综合性、整体性的拳种。必须是集健身、技击、审美于一体的“三位一体”。达不到这种整体性的功能,也就达不到所有单项功能。如那个太极拳冠军,之所以白挨小偷一顿胖揍,肯定因为平时训练比较急功近利,练得只是表演性的花架子,一到实战自然露马脚。特别太极拳由于用得是难度较大的整劲,倘不是练得上乘功夫,在实战性上还比不上一般拳种。如外家拳只要练上几手绝活,便能一技见效,致人残废。
  倘若用最简赅的语言来概括太极拳的功能特点,我的回答是:“整体性、统一性。”太极拳永远以其整劲,以其内蕴的真理光辉,以其“复杂的简单”、“极限的中和”,等待并制约着所有敢于向极致美、纯粹美不懈挺进的人们。
  让我们以孩童般的好奇,顽强的毅力,为探索太极拳的终极奥秘,为寻找宇宙的真理,而不倦地追求美的形式吧——一切为真理追求美的形式的人,其自身的生命也一定是最谐美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