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法根《爱之链》评课

 昵称4017576 2010-10-18

薛法根《爱之链》评课

听课评课 2009-02-19 12:37:17 阅读343 评论0   字号: 订阅

 

今天,听了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爱之链》这一课,我结合这一课的课堂教学,谈谈语文课堂“方式”的新变化:  

1、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变化。一般的语文课上课开始总是齐读课题,接着解释课题,然后初读全文,检查生字词,精读时再抓住重点词句段品析。而薛老师突破了一般常规的方法,抓住《爱之链》是一篇小小说的体裁特点,介绍了小说的特点:人物不知道,读者全知道。让学生紧扣这一特点快速地提炼出了小说中的人物和主要事件。这样的方式新颖高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该如何阅读小说这一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的自主阅读大大有益。

2、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化。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薛老师的课体现了三种主要学习方式:(1)抓自主。本课的朗读、感悟、理解等教学环节都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的。薛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哪些是乔依不知道的,你都知道的?哪些是三个人都不知道的,你却知道的?这两个问题他都给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去表达,有困难的再读课文小组交流在表达,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在探究式地进行学习。(2)学特点。比如前面提到的小说的特点,以及紧抓最后出现的名字如果不是乔依,会怎么样?让学生理解小说的写作特点:故事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3)破难点。所有的设计都紧扣爱之链这一主线,从别致的板书来看,升华了爱之链的内涵,不仅仅是文中三个主人公是爱之链的环节,所有有爱心帮助过别人,或者接受过别人帮助的都是爱之链的一环,环环相接,世界才有大爱。

3、师生互动方式变化。上课就是一种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 薛老师的课较好地体现了“对话论”的基本观点:(1)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平等的。(2)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互动的。(3)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有意义提升的。这种对话不是日常生活中的“聊天”,也不是大会堂里的“听报告”,而是一种积极获取有用信息,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在收益上是“双赢”的。(4)师生之间的对话是高效的。(5)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充满“语文味”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