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说“不”...

 书中定有宝 2010-10-20
说“不”是件很不 容易的事,尤其在中国,古老而渗透已深的“中庸”谦和之道让人不愿意否定和反驳对方的意愿,不愿意不给对方面子,不愿意得罪人。所以当对方提出自己不赞同的要求和建议后,不愿意说出自己心里的“不”字。其实世界上的事就分肯定和否定两大类,“是”与“不”应该说大体上各占二分之一吧。 说“是”与说“不”是同等重要的表达意愿方式,同样也应该各占二分之一才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 ­

 

      生活中有好多事或事端就是起于不好意思说“不”,这类事情太多了,比如说不好意思拒绝对方的借钱或借给后不好意思让其打个借条,结果到还钱时候反目为仇,朋友变成仇人。我有一个亲戚,文革前在大队当出纳,当时大队书记和治保主任要借点公家的钱用用,他因为一是书记开口,二是平时朋友相处,就不仅借给了钱,还怕对方说不够意思没有让打借条。不久“四清”运动开始了,检查组发现了库内现金欠缺,无奈之下他只好交代了事实真相。可是向对方要钱的时候对方却不承认了,对方的实际思想可能是一方面当时也还不起,更主要的一方面是这属于挪借公款,在当时那是犯罪,是要受非常严重的处分的。因为没有借条,我的亲戚有苦难言,只好把这笔帐算到自己头上,成了“贪污犯”和“阶级敌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尽折磨,甚至还贻害到后代。其实当时要对方打个借条是完全可以办的到的,因为能把公款借出来在那个时代是很不容易的,是相当够朋友的了,何况他们当时也不是准备不还的,即便心中不快一点,也不会当面反对的。 ­

      当然说“不”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可以说的委婉一点嘛,但再委婉也必须让对方理解到你“不”的意思。含糊不清、是事而非是会坏事的。不好意思说“不”与艺术地表达“不”是有原则区别的。聪明人总是尽量做到既注意表达方法而又明确表明态度。“快刀斩乱麻”就让人们果敢地处理问题,“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我们都见过小孩子说“不”的时候,直爽痛快,毫无顾忌,当然小孩说的“不”没有多大意义和副作用。但我说的是小孩子这种童贞。这种无虚的精神真还值得我们大人返归学习。如果说这是因为小孩思维简单、考虑单纯,大人的思维复杂、考虑多,想的远、看的深,那就更应该在需要说“不”的时候明确表达出来,因为你应该想到任何含糊不清都将可能造成“非常”的不良后果,这是一种后患极大的“虚伪”。 ­

      人生在世,千丝万缕,不可能也没必要斤斤计较,朋友之间的小事完全可以附和而不记,何况与人方便自己也方便。但原则性问题必须明确表明态度,意思完全相反的两种不同态度是绝对不可含糊的。也应该和必须明白,从将来与结果看,往往小事也会引起大的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都是因为奥匈帝国皇储遭刺杀这么一件寻常事而引发的,何况其他呢?当时不好意思说“不”将来很可能后患无穷。当时的小“不”往往可以避免后来的大“不”。 ­

      不好意思说”不“多见于朋友相处不好意思;对领导的尊重(惧怕);对一些表面现象的怜悯可怜;和对一些强悍者的畏惧。 ­

      不敢“不”的人大多性格不果敢,处事不果断,遇事随大流,心中少主见,事后多后悔。当面好看背后难看,当时好难事后难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