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的经典特点

 挑起责任的肩膀 2010-10-21
P波  心脏的兴奋发源于窦房结,最先传至心房,故心电图各波中最先出现的是代表左右两心房兴奋过程的P波。兴奋在向两心房传播过程中,其心电去极化的综合向量先指向左下肢,然后逐渐转向左上肢。如将各瞬间心房去极的综合向量连结起来,便形成一个代表心房去极的空间向量环,简称P环。P环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即得出各导联上不同的P波。P波形小而圆钝,随各导联而稍有不同。P波的宽度一般不超过0.11秒,电压(高度)不超过0.25毫伏。

 
P-R段

  是从P波终点到QRS波起点之间的曲线,通常与基线同一水平。P-R段由电活动经房室交界传向心室所产生的电位变化极弱,在体表难于记录出。

 
P-R间期

  是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时间距离,代表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所需的时间,一般成人约为0.12~0.20秒,小儿稍短。超过0.21秒为房室传导时间延长。

 
QRS复合波

  代表两个心室兴奋传播过程的电位变化。由窦房结发生的兴奋波经传导系统首先到达室间隔的左侧面,以后按一定路线和方向,并由内层向外层依次传播。随着心室各部位先后去极化形成多个瞬间综合心电向量,在额面的导联轴上的投影,便是心电图肢体导联的QRS复合波。典型的QRS复合波包括三个相连的波动。第一个向下的波为Q波,继Q波后一个狭高向上的波为R波,与R波相连接的又一个向下的波为S波。由于这三个波紧密相连且总时间不超过0.10秒,故合称QRS复合波。QRS复合波所占时间代表心室肌兴奋传播所需时间,正常人在0.06~0.10秒之间。
 

ST段

  由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的平线,反映心室各部均在兴奋而各部处于去极化状态,故无电位差。正常时接近于等电位线,向下偏移不应超过0.05毫伏,向上偏移在肢体导联不超过0.1毫伏,在单极心前导程中V1,V2,V3中可达0.2~0.3毫伏;V4,V5导联中很少高于0.1毫伏。任何正常心前导联中,ST段下降不应低于0.05毫伏。偏高或降低超出上述范围,便属异常心电图。

 
T波

  是继QRS波群后的一个波幅较低而波宽较长的电波,反映心室兴奋后再极化过程。心室再极化的顺序与去极化过程相反,它缓慢地从外层向内层进行,在外层已去极化部分的负电位首先恢复到静息时的正电位,使外层为正,内层为负,因此与去极化时向量的方向基本相同。连接心室复极各瞬间向量所形成的轨迹,就是心室再极化心电向量环,简称T环。T环的投影即为T波。再极化过程同心肌代谢有关,因而较去极化过程缓慢,占时较长。T波与S-T段同样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U波

  在T波后0.02~0.04秒出现宽而低的波,波高多在0.05毫伏以下,波宽约0.20秒。一般认为可能由心舒张时各部产生的负后电位形成,也有人认为是浦肯野氏纤维再极化的结果。血不足,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强心药洋地黄等都会使U波加大。
  

  

 
P波

  时间:<0.12s >正常值 
  时间延长→左心房肥大或心房内传导阻滞
  振幅:肢导<0.25 mV 胸导:<0.2mV >正常值
  振幅增高→右心房肥大
  形态:Ⅰ.Ⅱ.aVF.V4一V6向上。 aVR向下。反之为逆行P波→激动起源于房室交界
  P—R间期:
  时间:<0.12s (0.06 — 0.10s)
  时间延长 → 房室交界区传导阻滞
  QRS波群:
  振幅:V1.R≯1.0mV V5V6.R≯2.5mV avR.R <0.5mV aVF.R < 2.0 mV aVL.R< 1.2 mV Ⅰ.R < 1.5mV
  正常胸导R波自V1-V6逐渐增高 S波逐渐变小
  方向:在肢导Ⅰ.Ⅱ.Ⅲ 在无电轴偏移时主波一般向上,aVR向下
  附:V1 R + V5 S ≯ 1.05 mV > 正常值 → 右室肥大
  ①.男:≯ 4.0 mV
  V5 R+V1 S > 正常值→左室高压/左室肥大
  ②.女: ≯3.5 mV

 
Q波

  时间:除aVR外。余 < 0.04 s
  振幅:小于同导联 1/4 R波
  正常人V1、V2不应出现Q波,但可呈Qs形
  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过深/过宽)→ 心梗
  ST 段:
  任一导联:ST段动下移 ≯ 0.05 mV
  上抬:V1-V2 ≯ 0.3 V3 ≯ 0.5 mV V4-V6、肢导 ≯ 0.1mV
  意义:①下移>正常值 → 心肌缺血/心肌损伤 ②上抬>正常值 → 急性心梗、急性渗出性心包炎变异性心绞痛

 
T 波

  方向:大多与QRS主波方向一致。Ⅰ、Ⅱ、V4 - V6向上 aVR向下
  Ⅲ、aVL、aVF、V 1- V3向上、向下、双向。若V1T向上,则V2-V6不应向下
  振幅:除Ⅲ、aVL、aVF、V1-V3外,余T波≮同导联1/10R.
  在胸导联有时要达1.2-1.5mV → 正常
  意义:①T波轻度升高一般无重要意义,如显著增高 → 早期复极化、心梗超急性期、高血钾
  ②低平/倒置:心肌损伤、心肌缺血、低血钾
  ③T 波明显倒置且两支对称,顶端居中(冠状T波) → 急性心梗、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左室肥大
  u波:
  方向:与T波一致,胸导易见,V3、V4最明显
  意义:过高 → 低钾,倒置 → 高钾、冠心病、心梗等
   典型(一)典型心绞痛,心电图出现一时性的ST段下移,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二)变异性心绞痛,心电图可出现ST段抬高而常伴有高耸的T波。

  (三)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表现与典型心绞痛相似,一般变化较轻。

  (四)判断运动试验的阳性结果时,心电图出现缺血型ST段下移的意义,较T波改变的意义更为重要。

  (五)心室肥厚及束支传导阻滞等情况时出现的ST-T改变,是由于心肌除极时间延长,与心肌已开始进行的复极时间相重叠所致,通常称为继发性ST-T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