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倡“科学母爱”

 尚和蒙学教育 2010-10-21

提倡“科学母爱”

    针对中国母亲教育的现状,全国妇联儿童部、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等单位曾联合开展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中国青少年对妈妈的不满,主要集中在妈妈每天都唠叨个没完妈妈太强调我的学习成绩当我给同学和朋友打电话时,妈妈非要坐在旁边听等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上。超过9成的孩子经常对妈妈说的一句话则是——“妈,您少说两句行吗?

  妈妈对孩子的爱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发挥不当,就很有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很多母亲教育的提倡者们都提出了科学母爱的概念和相关案例,希望母亲们通过学习,让母爱变得更纯粹,更有效,更和谐。

  为什么妈妈就一定得唠唠叨叨

  案例:

  在黑龙江省五常市的母亲教育协会,成员马志云曾做过一次公开检讨,因为同仁们帮她制定的计划被她执行得一塌糊涂。原来,马志云怕上小学的女儿迟到,每天早上都要不停地喊起床,却总是事倍功半。为此,小组例会帮她制定了一个改进方案,要求她第一周每天最多喊五次,即便是迟到,也任由女儿自己去承受;第二周则减少到三次;以后逐渐减少,最终实现孩子自我管理,自己按点起床。但一周过去了,马志云依然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催促女儿,女儿赖床的习惯也依然没有改进。身心俱疲的马志云发现,教育孩子也需要母亲不断地学习、反省。

  解读:

  爱唠叨似乎是大多数妈妈的通病,央视的《实话实说》甚至专门做过一期爱唠叨的妈妈。妈妈们给出的道理是:我是因为爱你才唠叨你的,如果我不爱你,我才懒得管你呢!可惜这种特别的关爱并不被孩子们认可,这非但降低了妈妈们的权威性”———在很多家庭里,爸爸可以令行禁止,妈妈说上十次也没用,还可能会激发他们的抵触情绪:你越唠叨我注意这个注意那个,我就偏按照跟你相反的干!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妈妈的唠叨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就是可以省略的唠叨,比如吃饭之前要洗手出门走路要当心作业做完了再玩。试想,难道妈妈不知道,即使她不说,孩子就不知道饭前洗手、过马路当心这些事情吗?当然不是。因为大多数家庭都是由妈妈来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所以她们形成了凡事过问的习惯。其实对这样的唠叨,专家们的建议是请孩子把事情做在妈妈前头,比如你妈妈刚开始摆碗筷,你就赶紧洗手,并且主动向妈妈强调我已经洗过手啦,这样重复十次以上,妈妈开始嫌弃你唠叨的时候,就不会拿这个问题来唠叨你了。

  第二种是有用但可以改进的唠叨,比如早上叫孩子起床。孩子肯定知道不按时起床会迟到,但妈妈反复的叫醒服务已经让她养成了依赖心理。很多妈妈喜欢提前一刻钟或者十分钟就叫醒孩子,孩子心想反正时间还不到呢,就继续睡,结果到了点还不起来。母亲教育协会给马志云的建议显然是很符合科学母爱精神的,妈妈应该准点叫醒孩子,并且以过时不候、后果自负的态度,每天只叫一两次即可。即使孩子迟到一两次也没有关系,老师的批评肯定会让她自觉吸取教训,下次不需要妈妈喊第二次就乖乖起床了。

再提醒一下,妈妈唠叨你,确实是出于爱你;你如果一切都做得很好,她的唠叨也会随之减少。

 无理取闹孩子肯定有其道理

  案例:

  周日下午,一位职业妇女妈妈正在准备周一的工作,6岁的儿子不时在她身边跑来跑去,磨着妈妈带自己去游乐园玩。妈妈被儿子闹得不厌其烦,只得放下工作,前往游乐园。游乐园里人头攒动,儿子玩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告诉妈妈,不想在这里玩了,希望赶紧回家。妈妈这下子爆炸了:我说不出来,你非要出来。现在出来才一会儿,你就要回家。你是不是故意跟我作对啊?儿子吓得号啕大哭。妈妈无奈,只得弯下腰想抱起儿子。当她蹲下来给儿子擦眼泪的时候,她的视线正好和儿子平齐,这时她才发现,从儿子的眼睛里能够看到的,都是一些大人们匆匆而过的腿,根本没有其他风景。

  解读:

  类似情况可能发生在0-6岁甚至更年长的孩子身上。妈妈们会觉得某些时候孩子是无理取闹,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只是妈妈由于粗心或缺乏经验,没有发现孩子的动因而已。比如在这个案例中,儿子最初可能只是想吸引妈妈的注意力,跟妈妈亲热一下,而游乐园是他认为的可以让妈妈放松下来跟他一起玩耍的地方。妈妈按照自己的惯性思维,根本不会意识到拥挤的游乐园对这个高度的小孩来说,只是一双又一双大人们的腿。其实,这个案例是每个幼儿园老师的入门指南之一,告诉老师们讲话的时候,必须蹲下来,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小朋友,而不能高高在上。对家长们来说,暂时放弃权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可能会使事情简单化,代沟也不至于那么不可逾越。
妈妈爱看电视,孩子怎会爱读书

  案例:

  著名少儿作家、大头妈妈和小头爸爸的作者郑春华女士,经常听到很多家长的诉苦,说小孩根本不爱看书,只喜欢看电视。郑春华了解了一下,原来这些妈妈们自己也是一样,从早上起来就开始看电视,很多家现在不但在客厅里摆放电视机,在卧室、书房里也都有电视机。如果妈妈都是这个习惯,怎么可能培养出小孩的阅读兴趣呢?我自己当然也喜欢看电视,但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就特别注意,我不希望给孩子一个妈妈整天都在看电视的印象,我希望他印象里的妈妈经常是在看书或者写作。

  解读:

  如果妈妈们发现孩子们花在看电视、打游戏、上网的时间比读书还多的话,就应该主动检讨一下自己的日常行为了。从自然的角度来看,看电视确实比看书更轻松、容易,孩子只要被动地接受就可以了,但是读书却需要孩子自己开动脑筋去参与其中。就像家长下班回家之后,希望得到彻底的休息、不愿意再谈有关工作的事情一样,孩子放学之后,也不会主动地喜欢做功课。妈妈们只要能了解这个道理,就不会一味责怪孩子们爱看电视了,她们自己不也爱看吗?

一个爱看电视的妈妈,很难培养出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妈妈希望孩子能够爱上读书,最好的做法就是自己以身作则。吃过晚饭之后,如果妈妈伏案读书,孩子自然也会跟着学。如果妈妈再能够就孩子的阅读内容与他们展开讨论、推荐更多有意思的图书的话,孩子的阅读习惯并不难养成。

多少专横假借了开明的名义

  案例:

  一位有个12岁小姑娘的妈妈困惑于自己不能战胜女儿,便同女儿一起去心理医生那里。她对医生说:我的孩子固执,蛮横无礼,可是,我什么事都让她自己决定。我就是这样抚养她的。例如,当我想同她一起进城时,我就总是这样问她:你是同我一起去呢,还是留在家里?医生问:如果你女儿想留在家,你怎么办?妈妈回答:我平静地对她说,要是这样的话,她就得不到她想要的东西。您能想象得出她当时对我的态度吗?她居然对我大发其火!

  解读:

  对这样的妈妈,医生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使她明白,她这样做只是表面上给了女儿自由,骨子里还是家长专制的。这意思是说,如果妈妈把选择权给了孩子,而妈妈自身又很倾向于某一种选择的话,那么这种开明本身就存在着风险,因为孩子可能做出不合乎她心意的决定。但即便如此,妈妈也应该予以支持,而不应该通过不给女儿买原本要给她的东西这种方式,对女儿进行变相的惩罚。事实上,很多家长都在采用这种貌似开明的方式对待孩子,而聪明的孩子一旦看透家长的伎俩,当然会大发其火了。

  给妈妈们的建议是:要么做到真正的开明,给孩子选择的机会;要么直接对孩子说出自己的意见以及原因,索性断绝孩子自由选择的念头,如果孩子知道只有这么一种选择,一般都会心甘情愿跟着家长走的。

  时尚也是一种反叛形式

  案例:

  曾任新东方教师的罗永浩在课堂上讲的这个故事,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中国家长身上。有一天,老罗在街上看到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染头发的我也见过,就没见过染成那样的,七八种颜色;耳朵上加起来十几洞,跟出事了似的;裤子拖拉到地上,裤腿肥得可以装进五条腿去,让人一看就生气。但是我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我就问自己:他穿什么样关我什么事,我这么生气干吗?我很快就想通了,我为什么看不惯年轻人的打扮?因为我老了。再想想,我年轻的时候有没有穿过让我父母看着不顺眼、看着血压上升的衣服,有;我父母有没有穿过让我爷爷那辈看着不顺眼的衣服,有,他们都忘光了。

  解读:

  罗永浩对时尚的说法在年轻人中广为传播:很多人以为追求时尚就是追求美,实际上不全是那么回事。你看中老年人也追求美,但是他们不追求时尚,只有年轻人才追求时尚。为什么?因为年轻人发现,这个世界牢牢地掌握在成年人手中,他们只能通过有限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时尚就是其中的一种。所以很多时尚刚出来的时候,成年人拼命地打击,年轻人倔强地穿戴,每代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所以,如果妈妈们看着孩子的穿戴或者举止过于时尚,努力的阻止往往不一定见效,比较巧妙的做法就是夸他家长看着越生气,这孩子心里就越得意;如果家长一看,说不错,这孩子可要气死了,我爹都说我穿得不错,那我土成什么样子啦?第二天就全换下来了。要实现科学母爱,以退为进将会是一个重要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