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保健防病常用穴位:常用体穴(四)

 安安无忧 2010-10-22

  31.合谷

  取穴:手背,拇食指间,当第二掌骨之中点,稍偏食指侧。

  作用:振奋卫阳,获卫肌表。对预防多种急性传染病有效。

  操作:(1)针法:直刺0.8~1寸,局部有较强烈之酸胀感。一般不留针。(2)灸法:艾条灸,以雀啄法灸10~15min。

  32.鱼际

  取穴:在手本节(第一指掌声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作用:能防咳喘、利咽喉,用于预防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

  操作:向掌心方向斜刺进针0.3~1寸,提插捻转待得气感强烈后取针。

  33.少商

  取穴:在手拇指末节挠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作用:醒神、清热。用于预防休克、晕厥和扁桃体炎。

  操作:点刺放血。

  34.血海

 

  取穴: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简易取穴法:以对侧的手掌按其膝盖,手指向上,拇指偏向股内侧,拇指指端所止处即为本穴。

  作用:调血清血,用以预防子宫出血和荨麻疹发作。

  操作:直刺0.5~1寸。

  35.足三里

  取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的1横指。

  作用:健运脾胃,补中益气,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本穴自古就是预防保健的要穴,《医说?卷二》云:“若要安,三里莫要干”。现代临床上观察到,可预防中风、冠心病及流感等传染病。实验研究证实,对循环、消化、神经、血液及内分泌、呼吸等系统均有调整作用,能提高机体整体代谢水平。

  操作:(1)灸法:着肤灸,3~9壮,艾炷如麦粒至黄豆大。艾条灸,每次15~20min。(2)针法:垂直刺,深1.5~2寸,针感以向四周扩散为主。如为预防传染病,可使之放射至膝或踝部。手法宜轻捷,运针后即出针。

  36.阳陵泉

  取穴: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可令病人正坐屈膝,按取腓骨小头和胫骨粗隆,向下呈等边三角形,其下角端即是穴位。

  作用:疏肝清胆、舒筋活络。有消除疲劳,预防胆石病之作用。

  操作:(1)针法:直刺1.0~1.5寸,待局部酸胀明显后运针,针感向下放射至踝,亦可上传至膝及大腿。不留针。(2)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0~20min。

  37.委中

  取穴:腘窝横纹中点,注意避开动脉。

  作用:解血毒、强腰膝、固肌表。为预防小儿急性灰髓炎常用穴之一,尚可防感冒、中暑、中风等。

  操作:针法:毫针直刺1.0~1.5寸,局部酸胀,或有麻电感放射至足,不留针。三棱针点刺,出血数滴。

  38.行间

  取穴:在足背侧,第一与第二足趾之间。

  作用:疏肝明目。本穴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不仅能调整血压,也能降眼压,对预防高血压、青光眼有较明显的效果。古人认为还有防治消渴病(包括现代的糖尿病)的作用。

  操作:针法:针尖略向上斜刺0.5-1寸,局部酸胀向足背放射。留针20-30min。

  39.至阴

  取穴:足小趾外侧,距趾甲角约0.1寸处。

  作用:对纠正胎位,预防难产有特效。古籍中即有记载,如明代《类经图翼》一书中就有:“横逆难产,急于本妇右脚小指尖,灸三壮,炷如小麦,下火立产如神。盖此即至阴穴也”。现代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证实这一作用。

  操作:灸法:着肤灸,3~5壮,炷如麦粒大;艾条灸,温和灸20~30min。

  40.三阴交

  取穴:内踝尖直上3寸,当胫骨后缘。

  功效:健脾、益肾、疏肝、调经血、主生殖。本穴对增进腹腔脏器,尤其是生殖系统健康,有较重要作用。可防治男性之性功能障碍、妇女之经带疾病。

  操作:(1)针法:毫针直刺1~1.5寸,局部酸胀,留针15~20min。(2)灸法:着肤灸,3~7壮,艾炷如黄豆大;艾条灸,温和灸10~20mi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