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贺普仁的贺氏针灸三通法详解-贺普仁

 常惭愧末学空石观西居士自修堂 2010-08-26

贺普仁的贺氏针灸三通法详解

2010-01-12 15:10:12 来源:   显示次数: 265   编辑:   进入论坛

贺普仁教授从医六十余年,精研内难,通览甲乙,将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加以提高,并博采众长,用全新的治疗学思想,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针灸治疗学体系——贺氏针灸三通法,形成了“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独特学术思想。其内容为以毫针刺法为主的“微通法”,以火针疗法为主的“温通法”,以三棱针放血为主的“强通法”。三通法是他六十年医疗实践的总结,集中反映了他的学术观点。北京针灸三通法研究会的成立,使他的学术思想得到了社会普遍关注和认可,现已成为针灸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材。1991年,成立了‘针灸三通法研究会’,日本、台湾也相继成立了分会,对国内外针灸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贺老认为:尽管不同疾病的病因有内伤、有外感、有七情、有六淫,还有饮食劳倦、跌打损伤等等,但在任何疾病的发生过程中,气滞是非常主要的病机之一。气滞则不通,不通则患病,气通则调畅,通调则病愈,因此提出了“病多气滞”的理论,针灸治病从根本上来说是调和阴阳,调畅气机,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贺氏针灸三通法的核心在于“通”,针刺疗法的最终目的也在于“通”,而众多疾病的根结在于“不通”,正如《千金翼方》所云:“诸病皆因气血壅滞,不得宣通。”因此只有使经脉气血能够贯通上下、通达内外、沟通表里,才能保证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活动,使人体处于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是针灸治疗的重要法则,针灸治病就是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的机理,在腧穴部位进行针灸,取得“通其经脉,调其气血”的作用,从而排除病理因素,治愈疾病。《灵枢 刺节真邪》曰:“针者,必察其经络之虚实,……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这里所说的“解结”就是疏通经络的意思。贺氏三通法是贺老通过数十年的医疗实践,在其所运用的多种刺法中选择出来的使用方法,《灵枢 官针》中就有“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够”的记载,从而说明书了不同的针具各有不同的适应症和不同的效应,下面简要介绍之:

1、微通法:本法就是指毫针疗法。毫针在古代称之为“微针”“小针”,《灵枢 九针十二原》云:“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微通的内在含义在于毫针微调经气,疏通经脉,好似小河流水,涓涓细流,在临床操作中从持针、进针、行针、补泻直到留针出针各个环节都要求运用正确针法,掌握气机变化的规律,从而真正理解针刺的精微奥秒之处。细究之,"微通法"三字各有其深刻的含义。微者,《中华大字典》云"小也,细也".古人将毫针称为"微针"、"小针",代表此法的主要工具是微针、毫针,微字的深刻内涵还在于说明毫针刺法的微妙。通者,《中华大字典》云:"通者,顺也,利也";又云"不滞也,平畅也"。故通之意为通利、调和、平畅,通字说明微通法的目的。运用于针灸学中,通之意在于通经络,调气血。因为疾病发生无论寒热虚实。其主要病机为气血不调。针灸治病之目的即在于调和气血,使阴阳达到相对的平衡,也只有如此,才能治愈疾病。故可以这样定义:微通法即是以毫针作为工具,使经络气血通调和畅,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贺老把数十年的经验上升为理论,于八十年代中期,提出微通法,以后不断总结研究,丰富其内容,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学说。

2 、温通法:温通法是以火针和艾灸施于穴位或一定部位,接火力和温热刺激,温阳祛寒,疏通气血,以治愈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温通法包括火针和艾灸两种方法,病势急者多用火针,病势缓者多用艾灸。

贺老从60年代起,就开始了对火针疗法的研究和探讨,翻阅大量古书,在总结和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对它的适应症(证)及治病机理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讨,治愈了大量的病例,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其应用范围广泛,疗效可靠,因此值得普及和推广。本法是指用火针和艾条治疗的方法。火针疗法虽自古有之,但现今医生已很少使用,贺老重视火针,并将起提升到与毫针同等高度。火针既是针具的名称,又是一种针法的名称。早在《灵枢 官针》中就有“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焠”乃火灼之意,“燔针”即火针,是言用烧红的针以治痹证的方法。《伤寒论》《千金翼方》《针灸大成》等医籍中均有关于火针的论述,本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的作用,因此临床上大多用于虚寒等病症。灸法是针灸疗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治疗针刺效果较差的某些病症,正如《灵枢 官能》所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或结合针法,针灸并用以提高疗效。灸法的作用较为广泛,其中最基本的是温散寒邪,《素问 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因此灸法多用于治疗寒邪为患、偏于阳虚诸证。

3、 强通法:本法指的是放血疗法,即用三棱针或其它针具刺破人体一定部位的浅表血管,根据不同的病情,防出适量的血液而治疗疾病的针刺方法。针具主要用三棱针,即《灵枢》中所说的“锋针”。其具体刺法有“络刺”“赞刺”“豹文刺”等不同记载,均属于强通的范畴。从祖国医学“祛瘀生新”的理论来看,此种方法属于治本之法。自古人用砭石刺破皮肤起,放血疗法至今已有漫长的历史。刺血而调气,气血通畅则疾病可愈。贺老多用此方法治疗血瘀络阻之疼痛等病症,方法简捷,效如桴鼓。关于刺血疗法出血量的多少非常值得重视。《内经》屡次提出放血要放到“血变为止”,清代徐大椿赤为止,否则病必不除而反为害”(《医学源流论》)。贺老在运用本法中,突出了一个“强”字,对丹毒、静脉曲张、静脉炎等病临床操作时在地上铺上报纸,令患者将肢体抬起,用三棱针放血,让血液自然流出,一般不用立刻止血,待到血色由紫暗转至鲜红后再进行处理。

二、详细操作步骤

(一)微通法

(1)持针:拇指在内,食指、中指在外,固定针体调神定息。

(2)进针:采用努劲单手进针。方法是用拇指二指捏紧针体,微露针尖2~3分,置于穴位上,以同手中指按压穴位的旁边,把曲屈的拇指二指突然坚实而有力地伸直努劲,使针尖迅速透过表皮及真皮。除了一些特殊穴位,大多用这种努劲单手进针法。

(3)候气:①弹指法:手离针柄,以指弹动针柄,使针体振动。食指向外弹为泻法,拇指向内弹为补法。②刮针法:以食指按压针柄,拇指指甲缓缓刮滑针柄。实证向上刮,虚证向下刮。③飞针法:以拇食指二指捻转针柄,旋即放手,再捻再放。④捣针法:用右手腕部抖动,使针穴在原部位上下作小幅度频繁提插。

(4)补泻法:①补法:针刺形式以轻、柔、徐为主,刺激量以小、渐、久为主,对机体产生作用的性质以酸、柔、热为好,对机体的影响以舒适、轻快、精神振奋为目的。

具体操作法:进针后,采用“探索式”刺入地部,所谓“探索式”,就是徐徐渐进而轻巧地把针尖纳入地部,要求得气过程由小渐大,行气时如履薄冰,以小角度的捻转法或微弱的雀啄法,要求感传面慢慢扩大,感传线细而缓,在这个基础上,以柔和的单向持续捻转,角度一般180 为宜,同时再送针深入1~2分,然后留针。在留针过程中,针感缓缓增加至起针时仍存在。要求留针过程中,针感继续存在,甚至较前略加明显,然后慢慢减弱消失。一般重补时用此手法。如需要轻补时,操作手法为进针得气时不再继续操作。此时患者穴位处无明显感觉,但留针过程中患者常感到局部酸麻胀或沿经线向某一方向感传,产生欣快感、舒适感等,而且这种感觉逐渐加大。②泻法:针刺形式以重、刚、疾为主;针刺质量以大、迅、短为主;对机体的影响以明显的、触电性的麻酥感为佳,从而达到祛邪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进针后,迅速将针尖插入地部,要求得气过程要快、大,行气时较频捻针柄或快而大为度的提插针体,要求感传面大并且迅速,感传线粗而疾,在这个基础上,以快速的左右角度相等的捻转,同时辅以快的提插动作,使针感显而著,达到最大的感传面和最远的感传距离。如此反复操作3~5次后,把针提起1~2分,然后留针10分钟左右。一般重泻法采用此术。

(5)留针法:是指针刺施用补泻法后,将针置于穴位上的停留阶段。大多留针20~30分钟。

(6)出针法:起针必须聚精会神,如思想不集中,就容易丢针,或漫不经心一抽而出,引起出血或造成血肿。起针时,左手拿棉球按住穴位,右手拇食二指握住针柄往外提拔,然后左手轻轻按揉针孔,以免出血。

有的穴位局部血管多,组织疏松,如头部的太阳穴、听宫、睛明、翳风、下关等穴处,起针时如不马上揉按,很容易引起血肿,这些穴位应当特别注意。

在运用补泻手法时,主张补法起针宜缓,不应在出针时再施以刺激,特别在留针短,针下仍有沉、紧的感觉时,应把针体“顺”至松动后,再徐徐出针,揉按针孔;泻法起针宜速,轻轻覆盖针孔即可,不必揉按。

(二)温通法

“火针疗法”的操作规程如下。

(1)定穴位:除了直接针刺病灶局部外,不论是选择经穴还是寻找压痛点,都要在消毒针刺之前,在选定的穴位上加以标记,一般都是用拇指指甲掐个“十”字,以保证针刺的准确性。

(2)消毒:定好穴位以后,先用2.5%碘酒棉球,以穴位为中心向四周画同心圆消毒,然后用75%的酒精棉球以同样的方法画同心圆脱碘,待酒精干后即可施术。

(3)针体加热:点燃酒精灯,根据针刺深度决定针体烧红长度。烧针一定要以烧红为度。

(4)进针:将针烧至通红时,非常迅速地将针准确刺入穴位,并迅捷将针拔出,这一过程大约只需要1/10秒。

(5)留针问题:以快针为主,大部分不留针,部分需要留针,多在1~5分钟。如取远端穴位火针治疗疼痛性疾病时,需要留针5分钟。

(6)出针:起针时医生要手拿消毒干棉球,以备出血、出脓擦拭或揉按时用。当火针进到一定深度时,应迅速出针, 目的是减少患者痛苦,不扩大针孔以免小瘢痕形成。

(7)出针后处理:火针后一般不需要特殊的处理,只需要用干棉球按压针孔即可。一则可以减轻疼痛,二则可以保护针孔。

温通法的刺法根据适应证分类:可分为经穴刺法、痛点刺法、密刺法、围刺法、散刺法。

(1)经穴刺法:根据临床表现辨证辨经,在经穴上施以火针,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调整脏腑功能,主要适于内科疾病,针具以细火针、中粗火针为主。进针的深浅较毫针要相对浅一些。

(2)痛点刺法:在病灶部位寻找最明显的压痛点,在压痛点上施以火针的刺法,使局部经脉通畅,气血运行,适于肌肉、关节、各种神经痛,针具以中粗火针为主,进针可适当深一些。

(3)密刺法:使用中粗火针密集地刺激病灶局部的火针方法,密集程度取决于病变的轻重,病情重趋于密,以每针相隔1 厘米。以足够的热力改变局部气血运行,促进病损组织新陈代谢,此法主要适用于增生、角化性皮肤,如神经性皮炎。一般选用中粗火针,针刺深浅要掌握适度,一般火针针尖透过皮肤病变组织,而又刚接触到正常组织的深度为宜,太浅或过深都不相宜。

(4)围刺法:用火针围绕病灶周围行针刺的一种火针刺法。进针点多落在病灶与正常组织交界之处。围刺法主要适用于皮科、外科疾患,以中粗火针为宜,进针的间隔距离1~1.5 厘米刺1针为宜。针刺的深浅应视病灶深浅而定,病灶深则针刺亦深,病灶浅则针刺亦浅。有时可直接刺络脉出血,以祛除瘀滞,对局部红肿大有益处。

(5)散刺法:是以火针疏散地刺在病灶部位上的一种火针刺法。具有治麻、止痒、定痉、解痛的功效。多用于治疗麻木、瘙痒、拘挛和痛证。一般每隔1.5 厘米刺1针。针具最好选用细火针,刺激以较浅为度。

温通法根据进针快慢分类:可分为快针法和慢针法。

(1)快针法:是进针后迅速出针的一种最常用的火针针刺法。“火针疗法”以快针法为主。一般都是进针后一刻不停以敏捷迅速出针,整个过程只需要1/10秒的时间。借助烧红的针体带来的热力,激发经气,推动气血,温通经络

“火针疗法”以快针法为主。快出快入是火针的优势,它治疗疾病具有省时,痛苦短暂的优点。

(2)慢针法:火针刺入穴位或部位后,停留一段较短的时间,然后再出针。留针时间多在1~5分钟。在留针期间可行各种补泻手法。慢针法具有祛腐排脓、化瘀散结之功。主要适用于淋巴结核、肿瘤、囊肿等,各种坏死组织和异常增生一类的疾病。

(三)强通法

“放血疗法”应根据不同的症状,施术部位的不同,分别采用以下5种刺法。

(1)缓刺法:适用于浅表静脉放血,如尺泽、委中、肘窝、胭窝等部位放血最宜此法。操作时用橡皮止血带系在所刺部位的上端或下端,施术者右手拇食中三指持三棱针,对准穴位或静脉努起处,徐徐刺入0.5~1分深,然后将针缓缓退出,血即随针流出,停止放血时,将橡皮止血带解开,用消毒于棉球揉按针孔,血即可自止。

(2)速刺法:这种刺法,施术时先用左手拇食中三指捏着应刺的穴位,右手持三棱针或毫针可速刺入0.5~1分深,立即敏捷地将针退出,然后用手挤压局部使血液尽快流出来。如咽喉痛刺少商穴,中暑刺十宣穴,中风刺十二井穴。

(3)挑刺法:这种刺法适用于胸部、腹部、背部、头面部穴位及肌肉浅薄的部位,刺针时看准胸背部的痣点,左手将红痣点的皮肉捏起,右手持“三棱针”横挑之。

(4)围刺法:这种刺法,施术时对于红肿患处周围用“三棱针”点刺数针或几十针,然后用两手指轻轻挤压局部,或用拔火罐吸拔,使恶血尽出,以消肿痛,此法适用于痈肿、痹证及大头瘟、丹毒等症。

(5)密刺法:此法适用于皮肤病,如顽癣等。施术时用梅花针叩打患处,使局部出微量的血液,有较好效果。

放血量的掌握:放血后如发现血色暗红,不予特殊压迫止血,令其瘀血流尽血色逐渐转为鲜红时出血自止;如放血后即发现血色鲜红,一般情况下,穴位点刺出血时,3~5滴即可,予以压迫止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