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四气归类
中草药的疗效在当今世界上越来越被重视,像中国的针灸、中草药的熬制都深入到世界各地,而中药的可研究性给我们很多不同的可塑性,现在我国的中药一般有两种方法酿制,一种就是熬制按照中医专家给开出的方子,一种就是药酒的方法,而对于这两种方法我国有很多的钻研。像中药对于保健功能有很大的帮助,而药酒基于道家气机升降理论,调和人体五脏六腑,清心明目,和颜悦色,润泽肌肤,通利关窍,和畅百脉。对脾肾亏损,血气不和,气滞血瘀,气血两亏所致的肝病、贫血、心血管疾病,可疏通径路,调和血脉;对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患者,能圣经养血,益气宁神;对厌食、胃病、便秘、痔疮等胃肠道疾病,可补益脾胃、理气和胃、补齐养血、化瘀和血;对须发早白、头晕目暗,遗精早泄,肾功不全者,能黑发周炎、偏头痛、可收扶正祛邪之效。对于在药草方面我们有很大的帮助与不同,而且在药酒方面中草药尤其对补肾、壮阳有很好的作用,不会出现副作用,纯天然的补品。 药性歌;本药性歌依据传统歌诀编写,主要为大家提供方便 [本草温热甘辛类] 001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荣养卫。 002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003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004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延、赤通水道。 005甘草味温、调和诸药、灸则温中、生则泄火。 006当归性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淤生新。 007川芎味温、能止腹痛、养新生血、开经上行。 005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鬓黑发。 006防风甘温、能除头晕、骨节痹痛、诸风口禁。 007滑石沉寒、滑能利窍、解渴除烦、湿热可疗。 008细辛辛温、少阴头痛、利窍通关、风湿皆用。 009羌活微温、却风除湿、身痛头痛、舒筋活骨。 010白芷辛温、阳明头痛、风热瘙痒、痱能通用。 011篙本气温、颠顶头痛、寒湿皆除、护体成屏。 012香附味甘、快气开淋、止痛调经、更消蓄食。 013乌药辛温、心腹胀痛、小便滑数、顺气通用。 014白蔻辛温、能却瘴医、益气调元、止呃翻胃。 015陈皮甘温、顺气宽膈、调脾健胃、消痰去白。 016苍术甘温、健脾燥湿、发汗宽中、更却瘴疫。 017厚朴苦温、消胀除满、痰气泻痢、奇功不缓。 018南星性热、能治风瘫、破伤跌打、风疾皆安。 019藿香辛温、能止呕吐、发散风寒、霍乱为主。 020腹皮微温、能下膈气、安胃健脾、浮肿消去。 021槟榔辛温、破气杀虫、逐水却痰、专除后重。 022威灵苦温、腰膝冷痛、积痰雄痹、风湿同用。 023甘松味香、善除恶气、浴体香肌、心腹痛已。 024小茴性温、能除疝气、腹痛腰痛、调中焕胃。 025大茴味温、疝气肿痛、温热膀胱、止呕开胃。 026干姜味温、解表风寒、炮苦逐冷、虚热尤堪。 027川乌大热、搜风入骨、湿痹寒痛、破积神功。 028木香味温、散滞和胃、诸气能调、行肝泻肺。 029丁香辛热、能除寒呕、心腹剧痛、温卫有功。 030砂仁味温、养胃进食、止痛安胎、通经破滞。 031莲肉味甘、健脾理胃、止泻涩精、清心养气。 032肉桂辛热、善通血脉、腹痛虚寒、温补可得。 033桂枝小梗、横行手臂、止肝舒筋、治手足痹。 034吴萸辛热、能调疝气、脐腹寒痛、酸水通治。 035元胡气温、心腹剧痛、通经活血、跌破血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