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息化“十二五”倒计时

 高歌1 2010-10-23

 

十二五倒计时

 

    对于教育信息化,十二五时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契机。对比十五”“十一五,可以看到的是,信息化的重要性从来没有像今天提得这么高。

  可以说,信息化成为了现阶段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宏观需求。相关人士表示。几个大的方面诠释了这层含义:首先,中共十七大报告将信息化的战略地位空前提升,其次,不久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发布,旗帜鲜明地把教育信息化单独列出来,这给了信息化部门一个强心剂。

  不适应离不开

  总结这么多年最欣慰的事情,浙江大学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副主任鲁东明认为是师生对信息化的需要。

  这也是复旦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宓 的共识。师生从原先的不适应到现在的离不开,从要我用我要用,产生积极变化的同时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愿望。

  经过九五十五十一五的努力,高校教育信息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无到有构建了基础设施,开发了业务系统,整合了应用资源,提供了综合服务。而且,信息化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了原有服务,促使服务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服务越做越精、越做越细。学校在信息化上投入越来越多,师生对信息化的需求增长得更快。

综合来看,在网络基础方面,各高校的基础校园网络环境已经建立,提供上网、域名解析等基本网络服务。校园网已覆盖了学生宿舍、教学、科研与管理楼宇,学校无线网开始覆盖学校公共区域。

在数字资源方面,据2008年教育部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重大课题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10省市667所高校所做的调研显示,图书馆电子资源以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为主,电子期刊平均是104.7万份,电子图书平均为32.2万册;已加入国家或地方网络图书馆的学校达46.2%;图书馆电子资源购置经费校均69万元;44.2%的学校提供了专用的教学资源编辑软件,45.9%的学校有统一的教学资源制作规范;53.4%的学校建立了全校统一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校均教学资源的容量为486.98GB

  管理应用方面,基本建成OA、人事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设备资产管理系统。

  基础应用方面,70%以上的学校建成邮件服务系统,30%左右的学校为师生提供个人网上存储空间。

  教学科研应用方面,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平均达到53.36%;有52.7%的学校有统一建设的网络教学或辅助教学平台,校均采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课程数平均为117.99门;有18.7%的学校建立了科研项目协作交流平台,有21.9%的学校建立了不同程度的科研知识共享平台。

  在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建设方面,面向服务的大集中、虚拟化、规范化的支撑环境已成为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发展趋势。部分高校构建了全校性的高性能计算服务平台,尝试使用云计算模式管理网格资源,在网格提供的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上开展云计算服务;普遍建立了统一的校级数据中心以及校园卡系统,部分高校已经构建了校级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并完成了信息化开发标准与规范的建设。

此外,一些信息化发展前列的高校尝试依托各类前沿网络技术,大力拓展核心与出口带宽,提高校园无线网覆盖率的同时,积极致力于发展新型校园网络环境,充分融合如IPv63G、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网络技术,实现校园网新层面上的过渡。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诸如,信息化建设的价值没有完全体现,跨部门业务流程整合有困难,信息门户展现与用户期望有距离;系统积累数据没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利用,以人为本的服务价值体现不足。而这一切,需要在十二五时期得到改进。

  立足现实规划十二五

  相关人士表示,十五十一五分别给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和应用打下了扎实基础,为十二五目标的规划和建设实施提供了宝贵经验。从整个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看,十二五是转变的关键期,应当从关注投入和建设向关注应用和服务转变,从关注技术本身向关注如何运用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转变,从关注信息技术对教育局部的影响转向关注信息技术对教育整体的改造转变。

  相关人士表示,综合来看,目前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基本上存在三个发展层面。第一个层面,处于国内信息化发展水平前列的高校,它们信息化发展快,各应用系统蓬勃发展,资源建设也相当丰富,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机制改革提供支撑。信息化部门的领导者善于接受新事物,有强烈的责任心促进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队伍庞大。这类型的高校在未来的信息化建设中,应当着力两个方向,一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资源服务,二是在推进学校机制改革中发挥作用。

  第二个层面,信息化建设初具水平,应用已经完善,但是各方面发展还比较缓慢。这部分高校应当把很多精力放到队伍人才的培育上,只有拥有了一定的队伍,影响力和能力才会慢慢发挥出来。当队伍不够时,精力往往被日常琐碎的维护工作所占据,无法从更高层面上发挥出信息化部门该有的作用。

  第三个层面,信息化进展较慢,申请到的信息化资金较为欠缺。对于这类学校来说,最重要的是取得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一步一步把基础设施和应用做起来。

不管出于何种状态,各学校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仍然要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平台建设、信息化应用、资源建设、信息化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相关人士认为,有实力和能力的高校还应当着眼于:新兴网络环境资源与信息服务支撑重点、交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建设信息实体空间和数字化软空间,一站式服务环境;信息化要对管理及科学化决策提供支撑,建集成、自动、智能的管理服务体系等。

 目前,大部分学校已经做了初步的十二五规划,不同的学校依据信息化已有成果以及学校的战略目标,十二五规划所适应的目标也大有不同。

  浙江大学认为,一流的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是世界一流大学不可或缺的基础办学支撑平台,是一个高校综合软实力的良好体现、也是一个高校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直接性标志之一。因此,十二五期间,浙大信息化迫切需要融合各类新型信息化支撑手段,有效推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主流工作的全面开展,推动学校各项体制机制的改革与深化,从而为早日实现世界一流大学这一宏伟目标提供保障。浙江大学将在十二五期间注重于通过信息化技术建设健康、便捷、宜人的校园环境。

  内蒙古师范大学在这几年内,信息化进步很大。他们不断和兄弟院校沟通交流,成为内蒙古地区信息化实施得最好的高校。

  据内蒙古师范大学网络信息中心武俊明介绍说,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师范大学的信息化校园建设的目标是: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管理有序、相对安全的网络安全与管理体系;推进应用系统建设的同时,促进用户信息化观念的转变。强化服务意识的同时建成特色鲜明的服务规范的信息应用与服务体系,并实现建设成果深层次的推广应用,实现学校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使内蒙古师范大学信息化应用达到国内高校一流水平。

  苏州经贸技术职业学院数字化校园管理中心主任陈志峰介绍说,他们一直提倡节约型数字校园,预计将在未来五年内投入资金1200万左右,立足校情,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少花钱,多办事。

  相关人士表示,各个学校信息化投入、建设成果、战略目标都不同,因此最关键的就是切实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可行的规划,从而在五年之后,能够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科学的信息化规划是信息化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那么,做一个完善的信息化规划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首先,摸清家底,明确问题。目标不能过大,也不能太胆小。知道自己的家底之后,才会有自己有比较明晰的判断,今后怎么发展才有据可依。

其次,信息化规划一定要纳入到学校本身的发展战略中,要与未来的发展目标和管理模式充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指导信息化发展,保证信息化整体的发展方向。

  第三,信息化规划要注意可扩展性,要能适应IT技术的快速发展,要能适应管理模式与工作模式的不断变化。

  第四,要把基础设施、应用系统、资源建设、支撑系统以及队伍建设等关键因素全部考虑在内,每一部分怎么做,做什么都要有清晰的判断,多和不同规模、不同程度的高校交流沟通,寻找自己的定位。

  第五,要把信息化队伍的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充足的人员是成功的保证,注意扩充队伍,培养人才。

  总体来说,教育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要充分体现战略性、全局性和多元性,要有理念的根本转变,更多地关注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建设。要进一步树立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技术,提升服务水平,明确管理体制,建立评估机制,完善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应用,打造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服务信息化。

  十二五对教育信息化既是机遇,也是考验。正如复旦大学信息化部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所言:实现更加宏伟的目标,其过程必然是痛苦的。面向未来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韧劲,更要有决心和气魄。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网络》杂志20109月刊) 

  迎来“十二五”,数字校园建设将从哪些方面给予重点突破?四大关键词帮你解析当前热点。 

   融入机制创新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第十九章五十九条中写道:“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

 

  可见,融入学校的机制创新也应当是信息化肩负的巨大责任。随着IT技术在高校的广泛应用,IT应该不再是IT部门内部的事情,学校发展和运作的许多方面都受到信息化系统的制约和影响。

 

  相关人士表示,在制定高校IT战略应用的同时,除了关注内部事务层面的应用发展,更应该关注更高层次的战略需求,解决下列问题:高校间整合加剧,资源如何更合理分配,各方面能力如何提升?招生量不断扩大,如何梳理人才供应链?能否支撑优质生源、争取优秀人才资源?管理型组织向服务型组织演变的同时,如何屏蔽风险和社会问题?如何促进国际间办学与社会文化传承?这一切都期待信息化的参与。

 

  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蒋东兴表示,“IT在学校的核心价值如何发挥应当成为每个信息化部门负责人深入思考的问题。”

 

  清华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成功中就体现了信息化的力量。这项改革是由不同的业务部门协同进行,研究生院牵头组织培养机制改革相关工作,人事处牵头负责研究生“三助”岗位相关管理工作,财务处负责有关培养机制改革的财务管理工作,信息管理中心则通过开发“三助”管理系统,实现全校“三助”岗位设岗、申请与招聘、复核、上岗管理以及考核管理等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有力地支撑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资源开发

 

  “‘十一五规划重在整合,而十二五规划重在应用。尤其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将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一条主线。浙江大学鲁东明认为,信息化的本质是服务师生,支撑发展,以资源为核心推动高校信息化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整个纲要在第十九章60条全部用来说明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指导方向。

  在十一五规划中,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并没有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用说在一些规模较小的高校,即使在规模较大的院校,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也远远未得到重视,许多学校仅仅把信息化理解成为硬件基础平台的搭建,而缺乏从资源的视角去审视信息化。2008年的调查提供了一些很耐人寻味的数字。比如,电子教学资源平均59天更新一次,也就是2个月,这种更新速度太慢。另外,上海市的图书馆电子资源经费投入水平最高,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可见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均衡。

  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计龙介绍了目前资源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三大问题。首先,是资源的重复建设。其次,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再次,资源利用率低。

  那么,在十二五期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何去进行?

  相关人士认为,这首先是一个态度与魄力的问题。第一,要从价值观的高度认识教育资源的共享。很少有学校认为,自己在推动全民教育方面所负有的责任。对于这一点,MIT的开放课程可谓是一个精神上的榜样。MIT认为,课程资源共享是知识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开放课程的价值在于推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教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合作,这孕育了知识价值观的一场深刻变革。

  其次,需要一种创新模式的态度。上海交通大学采用了多种资源建设的方式,引进BerkeleyCMUYale等大学的优质资源,并与台湾新竹大学建立课程资源等多种形式,使上海交大的学生可以得到很多资源上的服务。

另外,注重资源平台的服务。在香港大学,读者可以通过港书网借用其他七所大学图书馆的书共享资源,也可以把检索结果以短讯寄出。

此外,注重特色资源的收集,要有抢救资源的拼劲。浙江大学的十二五规划中着重强调了特色资源。他们计划以文化遗产抢救和校史研究工作为两翼,通过数字校史博物馆求是师生民生档案库建设,构建具有浙江大学特色的档案文化生态。

 

  相关人士表示,十二五纲要中对资源的界定是多方面的,网上教学资源、数字图书馆、虚拟实验室、数字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等,这对高校的十二五建设是相当有启发的,这有助于高校从一个更广泛的层面去做知识管理,实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智慧校园

  与十二五规划相伴的是智慧校园的提出。据本刊了解,已有少数高校迈出了智慧校园之路。

  在所提出智慧校园的学校里,有的是由学校主导提出,如浙江大学。“‘十二五规划中,智慧校园是一个目标。我们要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舒适、安全、便捷、环保的环境——这就是我们理解的智慧校园。

大部分智慧校园是由运营商主导提出。在内蒙古、江苏等省和地区,许多学校在最近几个月内都接收到来自运营商方面的邀请,希望能够合作打造一个智慧校园。例如,江苏电信和一些学校合作进行翼卡通智慧校园项目,这是由中国电信推出的手机一卡通项目。针对此,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陈志峰表示,不是学校主导,完全由中国电信为了推广其手机而实施的策略性工程项目,和以前由银行主导建设一卡通存在着同样的机遇和问题。

内蒙古师范大学信息网络中心主任武俊明对本刊表示说,目前多家运营商找他们实施智慧校园,对此他们的态度是:一,开放,让多家银行多家运营商都参与;二,学校主导;三,要做一个功能强大,技术先进的服务平台。

 

  中山大学郭清顺认为,数字校园发展得好就是智慧校园。早在三年前,他就提到数字校园发展三个阶段:即数字校园1.0、数字校园2.0、智慧校园或者知识校园。他也提到,目前智慧校园仅仅处于萌芽状态,需要很多方面的完善和发展。

  现在的问题是,对于智慧校园,缺乏统一、完善的理解。相关人士指出,智慧校园如果有恰当的解释,将会在一定时期内引来信息化新的热潮,促进校园信息化的发展。但是前提是,学校必须对整个智慧校园要建设的目标有充足认识和恰当评判。虽然它仍处在萌发当中,但相关人士预测,未来它有可能成为校园最新潮词语。

  IPv6

  IPv6将是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目前的IPv6项目主要集中在100所驻地网院校,但随着IPv6技术的逐渐成熟与深入,相信越来越多高校将会发展IPv6网。前期,许多高校在全校范围内建成了IPv4/IPv6双栈网络,部分高校IPv6网络普及率达到了100%,在IPv6资源的发展上,许多校园内开始出现IPv4应用逐渐向IPv6扩展的趋势,目前DNSWeb、邮件、音视频等多种应用已经可以通过访问IPv6网络获取。

  相关人士表示,IPv6校园网将要做的工作是,首先,继续保持网络的畅通可用,并提高稳定性,基础设施已经建成的学校需要升级改造,进一步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其次,发展IPv6用户,扩大应用范围和规模。很关键的是,要开展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宣传,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等。关注用户的培养,只有用户量上去,才有可能进行成熟的商用测试和科研。而用户的培养,关键是有出色的IPv6应用来吸引。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网络》杂志20109月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