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朽木”亦可雕也

  2010-10-24

图为杜镇华在创作。 记者黄丁宁摄

     
    根雕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渊源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已经会刻木做装饰品了。根雕艺术作为我国独特的艺术门类之一,正逐渐引起国内外鉴赏家的关注,被外国朋友誉为“东方最有特色的艺术品”。近日,我们慕名来到锦城街道钱王铺村,欣赏了由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所创造出来的根雕艺术。有惟妙惟肖的人物植物,有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令人目不暇接,赞叹不已。

  放弃祖业只为追求艺术

  第一眼看见杜镇华时,真的很难把他和根雕艺术这个名词联系起来。和他握手时,我们能感觉到他手上硬硬的老茧,而正是这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一手创造出了一件件匪夷所思的作品。

  杜镇华的父辈是以雕刻石像为生的,从小他就跟着父亲行走在山山水水间学习石雕,直到后来转行刻大字,在我市的风景区里,石碑上、岩壁上都有他刻凿的字,只有初中文化的他也许写不出好看的书法,但却能刻出各式风格的书法字来。在我市的刻字行业里,他也算小有名气。而正当事业顺利时,他却放弃了刻字,转为根雕,玩起了艺术这门行当。当时有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他却并不在意,用他的话说,他应该算是继承祖业了,只是这个继承有点与众不同罢了。

  村民眼里的“根痴”

  杜镇华的家不过100平方米,然而这里却堆满了作品。院子里、走廊甚至楼梯上,放满了各式根雕成品或半成品,大的粗如台面,小的细如手指,他们大多是干枯的树干或树根。这些树根有的是他从被水库淹没区捡来的,有些是在公路、铁路建设中被遗弃的,有些是从当地或外省收购的,也有从国外收集的。

  他告诉我们,根雕艺术除了手艺的展示,还有就是灵感的创作,很多作品都是应势造型的,没有灵感什么也干不了。对每一件根材,他从不轻易动手,经常是放在架上,认真观察,仔细揣摩,反复构思,一旦灵感来了,马上开始加工雕琢。当遇到没有灵感的树根时,就扔在一旁,天天看,看得久了,突然有一天会突发奇想,有时在晚上睡觉时灵感突发,他会不顾一切的跑到院子里,拿起工具开始创作。

  有一次,他听到一位越南的朋友说,他那里有一段好树根,净重1800多公斤。听后他就兴致勃勃地跑到越南,一看就相中了,运回家后该如何下手,他整整思考了一个星期,最后根据树根树须的形态,历时两个月把它创作成了一只长2.5米、高1.6米的威猛大狮子。看着这只大狮子,他感到了说不出的欣慰。

  创作带来的不仅是财富

  杜镇华开始从事根雕创作到现在,只有短短3年的时间,但凭着自己扎实的功底与丰富的创作灵感,他在业界小有名气。慕名前来的人就有很多,国家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研究员吴露生在看到他的作品后大为赞赏,给予了高度评价;也有好多外国朋友前来购买他的作品。这不仅给他带来了额外的收人,还给他的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动力。以前的杜镇华也没想过能赚什么钱,大多是出于兴趣爱好,而现在根雕对于他来说,已发展成了一种致富产业,他说每一件被人选走的作品就像自己出嫁的女儿,既不舍又开心。

  目前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造一个陈列馆,把他的作品置于其中,为感兴趣的人创造一个平台以供参观,让他的作品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年来,杜镇华已创作了500多件根雕作品,小的如手掌,大的一人多高,浓缩了大自然的精华,体现了他对于美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真可谓化腐朽为神奇啊!

  作为一名钱王铺的村民,他还希望利用自己的双手和特长,创作出钱王文化作品来,让钱王文化一直传承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