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酌玉与古典名句

 云墨飘香 2010-10-24
作为中国人,不能不具备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素养。恰当的引用、运用传统的名家名句。往往可以使我们的谈吐生色,文字增辉。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中华文明史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文典籍。几千年来,历尽沧桑变乱,依然传诵不衰,而这些诗文却不乏其数的与玉又有着密切的关联。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不少涉及玉器或与玉有关的名篇名句。例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等。很显然,当玉文化成为一种意识形态后,无论是古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集中反映玉石的文学作品,大都晚于玉文化的形成。
《礼记》中曰:“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玉的美被“人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成为君子志士们的处世原则,也成为统治者用于教化士庶的一条道德标准。著名大诗人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语句中就集中体现了这种道德行为规范的标准。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晋代诗人陆机在《文赋》中把玉石的美丽与灵性描述的豁达宁朗,淋漓尽致。可见当时的人们对玉的崇拜与敬仰。
由夏至唐,出于统治需要,玉器本身被统治者赋予了更多的现实理念和思想。玉器被帝王和官僚贵族集中而垄断使用,玉器的使用也就进入了王玉时代。也就因此而产生了剥削与被剥削的社会现实,一些关于渲染百姓凄苦境遇,抨击当时社会黑暗的诗歌名句也就应运而生。
诗人韦应物在蓝溪目睹了蓝田人采玉的生活过程之后,写了一首《采玉行》描写了采玉之苦,诗中言道:“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绝岭夜无家,深榛雨中宿,独妇饷粮还,哀哀舍南哭”。
在此之后,唐朝诗人李贺再次亲赴蓝田,在《老夫采玉歌》中也对当时的场景进行了深刻的描述,并加以补充“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正所谓“贫者采玉身先死,留得华贵帝王家”。直观的抨击阐述代表了诗人无限愤慨。而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则侧重于借玉之美,暗喻采玉生活的凄美和无奈。
玉器本身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记载着那些看似很淡的酸甜苦辣。在《玉缺记》《拾玉镯》《石头记》等众多的文学作品当中,玉不仅作为一种器物和象征,渗透在传统政治和思想中,还作为一个物象影响着古今文学创作,并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玉己经融入到我们的文化性格里,启发着我们的心智,呵护着我们的心灵。千百年来,尽管物换星移,沧桑世变,仍然能够传诵至今,成为塑造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重要一环。令我们今天仍然能够得到启发,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我们自己的人生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