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2.准确认读十二个生字,学会写三个字。 3.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 难点:理解意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过程: 一、 亲切谈话,自然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生答。 师:我们都很喜欢旅游,宋朝有一个叫邵雍的人,跟我们大家一样,也非常喜欢旅游,他还把他旅游时看到的景色写成了一首诗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读完了题目,我们赶紧去读诗吧。 二、初读古诗,掌握节奏 1、 老师范读,生指字听读,重点听认读困难的字的读音。小朋友,把书翻到44页,现在先来听老师读,你不会读的字要仔细听,再看看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时间比较长。 2、 自由读,读通古诗。现在小朋友照老师刚才的样子来读,不认识的字看音节读,把古诗读通,读顺。 3、 请学生朗读,现在有谁愿意为我们来读一读这首诗。 4 齐读。 三、合作探究,识记生字 1. 学习生字:小朋友们,老师从刚才的这首诗里找了一些字,你认识它们吗?认识哪些字? 小朋友真是太聪明了,我现在来看看这两个字:去、里。认识吗?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他们。 2.小朋友读了这首古诗,有没有什么发现啊?它有很多数字。数字我们在数学课上已经学过了,今天它们变成了文字,现在我们根据赶紧在书上把他们找出来圈起来。 3.请同学自己先读读记记。 4.检查识字情况。卡片出示生字,现在老师看看哪些小朋友已经认识他们了。 5.指导孩子们认读起来较困难的字。 四、 感悟内容,感情朗读。 1 齐读古诗。 2 师:这首诗大家已经会读了,现在请大家看诗下面的图画,这副图画中有哪些景色?从远处往近处找。 生找。 恩,远处有高高的山,亭子,大大小小的亭子,可爱的小朋友,一个小村庄,还有弯弯的小河。 师:现在同学们再找找诗里面写到了哪几样景色? 亭台,好的, “亭台六七座。” 什么是“亭台”呢? 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 烟村。因为到了吃饭 的时候,家家户户的房子上都冒着烟,所以诗人把它叫做“烟村”。 一路走去,二三里的样子有个小村庄,四五户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这就是书上说的----(生齐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还有一树盛开的花, “八九十枝花。” 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 多美的山村呀!村民居住的房子被炊烟缭绕着,简直就象在神话中,那六七座亭台又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秀丽。远处还有粉红的桃花。粉红的桃花点缀在村庄中,使小村庄变得更美了! 你们觉得这儿的景色怎么样? 生答(很美,很漂亮)。 4 师:那么,读这首诗的时候应该读的怎么样呢? 生:读得很美。 师:那就请同学们美美的读一读吧! 五、写字指导 师:小朋友们,我们不仅要学会认这些字,有几个字我们还要学会写。我们知道拼音字母是住在四线格里,那生字又是住在哪里呢?(田字格)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田字格,小小一个田字格,它有很多名称,分别是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上半格,下半格,左半格,右半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要记心间。现在我们来学写一、二、三,先自己观察一下他们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吧。 “一”只有一笔,就是一横,横写的时候从左往右,开始写的时候稍微重一点,写完收笔的时候稍微按一下,字要放在中间。一的一横要写在横中线上。 “二”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字放在中间。 “三”有三横,第三横最长,第一横最短,要从上往下写,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横与横中间的距离要一样。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那么美丽的一首古诗,还学了12个生字,里面还有10个数字呢!刚才我们已经把古诗美美的读过了,现在我们再来把这些生字也来美美的读一读。 六、作业设计 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