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乡扁肉

 蓝色精典 2010-10-27

差四个月才五岁的小儿此次暑假回家收获很大,他说:松溪人真奇怪,扁食说扁肉,馒头说馍馍。说来也是,在厦门,扁肉还真称扁食,什么“妙香扁食”、“扁食嫂”等等招牌四处可见。在此环境长大的小儿,自然称之为“扁食”,回到家乡就取笑说扁肉者了。其实小儿还不知,就这玩艺还有许多不同的叫法。在北方一般称之为馄饨,在广州称为云吞,在成都就变成抄手啦。

看到满大街的沙县小吃很不以为然,松溪人总会说沙县小吃的扁肉算什么啊,我们松溪的扁肉才好吃。松溪扁肉一直是我最爱,每每和朋友或家人走入沙县小吃店必说的一句:“这那叫扁肉啊,和我们家的扁肉真没比”。可也常常被他们顶回一句:“你们松溪扁肉为何没沙县出名呢?”是哦,为什么呢?

父亲曾在厦门偿试做过扁肉,但那味不对。父亲说,首先,你们厦门的肉不行,松溪扁肉所用的猪肉一定要猪腚子那二团肉,猪刚开膛就要把那二块肉切下,放在一边凉,不能闷着。其次,在厦门扁肉馅用机器搅的,而在我们家是用木棒槌捣出来的。为什么北方的馄饨到我们那称之为扁肉。很好理解,扁肉扁肉,就是把肉拿来扁。用棒槌扁,且最好用扁圆的棒槌把猪腚子肉扁成肉糜,这就是南方称馄饨为扁肉的最根本原因吧。当然加了调料后用筷子用力把肉糜打上劲也很关健。第三,扁肉还要有上好的高汤,最好的当然是大骨熬出的汤。浓白的汤再加一点葱花滴几点小磨坊的麻油,想没胃口都难。

时光倒转二十年,在松溪大街城关粮站附近有两家饮食店的扁肉最常诱惑我。一家水巷头,城关粮站正邻居。另一家在城关粮站正对面红旗医院旁。大锅常年熬着大骨,煮扁肉的锅同样常年冒着热气。从它旁边经过,便不经意的会放慢脚步享受一下那诱人的香气。口袋难得拥有几张毛票,常在是享受一碗扁肉还是买一本小人书之间徘徊。往往冒着热气的扁肉会战胜小人书,那个渗入心肺的香很难抵制。月末父亲经常加班,他们的点心往往就是一碗热气腾腾的扁肉汤。我常会冒严寒赖在父亲身边,为了也能得到一碗香气扑鼻皮柔入口即化肉团Q而有劲的扁肉。扁肉下锅到出锅上桌这段时间很短,却也最难熬。口水不请自到,满口生津,扁肉还没吃着,倒吞了一肚子口水。

到吃松溪扁肉万万说不得“煮”,而应说“烫”。松溪扁肉皮薄如蝉翅,扁肉馅即肉糜,耐不行煮。只要在滚滚的热水中略略一“烫”便可捞出。笔者小时候曾师从白毛叔在面店当过暑期工,一斤面可出400500张的皮,每擀一次都得不断的用地瓜粉去扑面。经过数道机擀那面皮便薄如纱绸滑而有韧,这样的皮是煮不得的,只能用烫。晶莹通透的扁食,沉浮于白浓的高汤上,再撒上翠绿的葱花,清香扑鼻,诱惑难当。

在闽南,他们称之为扁食的东西和我们称之扁肉的东西其实形式上同种同属,但心里一直不这么认为。总固执的说,我们家乡的是扁肉,这里的是扁食,因此才有口感的不同,味道的不同。现在很少光顾沙县小吃,同样很少光顾闽南所谓的扁食店,追究原由偕老家扁肉之故。其实现在回家乡,没去吃扁肉觉得枉回次家,去吃扁肉嘛又总觉还不如不去吃。现如今的扁肉与过去的比少了点味,是因为现在生活节奏快了,做扁肉也没那么多讲究了,汤不再是以前的大骨汤了,都加味精了,肉也不是扁出来的,都用机器搅了。每次回到家,四处找扁肉店便成了我的回乡的任务之一,总想把记忆中的那种味的扁肉给找回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