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观楼长联——天下第一长联

 人文心声 2010-10-27
                                                   大观楼长联——天下第一长联

一、           孙髯翁奇思赋长联

孙髯(1701——1775),昆明人,号颐庵,字髯翁。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据说他一出世,嘴角就长小胡子,故以髯名。孙髯生于清康熙至乾隆年间,自幼聪颖好学,尤以诗文超群,幼时赴童试,因不愿受搜身之辱而未应科举,终生为一平民,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他广交诗人墨客,常聚会于名胜古迹吟诗作赋。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著有《永言堂诗文集》、《金沙诗草》等诗集,现仅存《孙髯翁残抄本》和〈滇南诗略〉中收录的二十首。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素有天下第一长联之称。

据说新楼落成时,云南巡抚王继文宴请文人雅士,登楼赋诗作对,孙髯翁一气呵成,写就长联,获得众人高度赞誉,从此长联名扬天下。

全联如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萍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二、长联解读
上联:

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鹤山如白鹤翱翔。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岛,螺蛳般的沙洲;薄雾中的绿树垂柳象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曳;还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的小鸟和几抹灿烂的红霞。尽情观赏吧!切莫辜负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
下联:

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洱海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面对版图,将西南划在界外;元世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这些伟业丰功,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晚的雨,早晨的云一样的短暂,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就连那纪功的残碑断碣,也都倾颓在夕阳暮霭之中。到头来,只留下几声稀疏的钟声,半江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

 

三、思想价值
   
这副长联(原文用繁体字书写,无标点符号)多至一百八十字,对仗工整,气势宏大,脍炙人口。长联气势磅礴,上联写滇池风物,似一篇滇池游记;下联记云南历史,似一篇读史随笔,如一篇有声、有色、有情的骈文,妙语如珠,诵之琅琅上口。长联想像丰富,感情充沛,一气呵成,被誉为海内外第一长联,也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上联写滇池及周围风光景物,歌颂昆明大好河山及农民的辛勤耕耘,只有劳动人民的业绩(四围香稻)永久存在。

下联联想云南历史,把封建王朝看作不长久的幻影(实际也影射清王朝),一朝跟着一朝兴起、衰亡,连幕都拉不及(卷不及暮雨朝云),最后只剩下些断碣残碑横卧在苍烟落日之中(都付与苍烟落照)

长联观物写情,内涵深刻,令人叫绝,被誉为海内第一长联古今第一长联天下第一长联等,一直流传不衰。长联挂在五百里滇池岸边的大观楼前两百多年,为古今众多名士及广大游人所仰慕及推崇。长联与楼阁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具有深刻的文化背景及极高的旅游价值。登上高楼,凭栏远望,长联描绘的景色一一映入眼帘,抒发的情怀萦回脑际,令人心旷神怡。长联使大观楼名扬四海,大观楼因长联而驰誉九洲,成为与黄鹤楼、岳阳楼及滕王阁齐名的我国四大名楼之一。1983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作者杨慎,字升庵,明朝著名文学家、诗人,被贬云南,隐居于昆明高跷。大观楼长联与杨慎这首《临江仙》在思想内容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无独有偶,与孙髯翁生活于同时代的曹雪芹,创作了不朽的名著《红楼梦》,用形象生动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地刻画出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们二人在反对腐朽的制度,憧憬新生的力量,希望蓬勃的生气鼓起神州的生机,在这个基本点上是完全相同的。

 

四、民心难违

孙髯翁过世后,封建统治者和封建文人对长联的思想内容恨之入骨,曾有两个人企图篡改长联,一个是封建文人程含章,另一个是清道光初年,来昆明任云贵总督的阮元(字芸台),二人均将长联内容篡改为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作品,当时就遭到昆明人民的强烈抗议和反对,一首讥讽阮元的打油诗就在民间迅速流传开来:软烟袋(阮芸台)不通,萝卜韭菜葱,擅改古人对,笑煞孙髯翁。在众人的一片抗议声中,阮元被调离后,其改制的长联也就悄然撤消了,换上的仍是布衣诗人孙髯翁千古流传的佳作。

现在大观楼前所挂的长联,是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云贵总督岑毓英重修大观楼后,命云南近代白族书法家赵藩以工笔楷书书写,刊刻后制成的,蓝底金字,光彩夺目,其书法端庄稳重,字字珠园玉润,已经悬挂了一百多年。

历史是不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果不出髯翁所料,191110月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巨浪席卷全国,19122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从此结束了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实现了长联的预言,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五、备受推崇

大观楼长联对仗工整,音韵铿锵,结构上匠心独运,曾受到毛泽东,陈毅,郭沫若的推崇。红军长征时,毛泽东在繁忙紧张的战争中,还找来大观楼长联细读;在他创作的《沁园春·雪》词中,也受到大观楼长联的影响;新中国建立后,他还多次推崇大观楼长联。

六十年代陈毅副总经理读大观楼长联后赋诗赞道: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五千年。腐朽制度终崩溃,新兴阶级势如磐。诗人穷死非不幸,迄今长联是预言。可见新中国的领导人对这副长联的评价是很高的,也是很正确的。

 1961年郭沫若登大观楼,即兴题诗一首:“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 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 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 
   
如今,长联在经历200多年的风风雨雨后,仍悬挂在昆明大观楼的楹柱上,吸引着来昆明的中外游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