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法知识复习

 惟予 2010-10-28

句 子 成 分

句子的组成成分叫句子成分。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不同的组成成分。句子成分由词或词组充当。汉语:现代汉语里一般的句子成分有六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主语   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经常由名词、、名词性短语充当。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 “什么”。 

谓语  用来说明陈述主语。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谓语是句子中的必不可少的成分。谓语是由简单动词或动词短语(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主要动词)构成。

宾语  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定语  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状语  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补语  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句子成分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 >

顺口溜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    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    逗号分开心有数。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 

 宾语动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 

 意义不变能复位,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介宾短语多状补,不能充当宾主谓。的定地状与得补,语言标志定是非。

 

  

 

名词: 人和事物各有名,万千名目可辨清。表示名称即名词,具体抽象有不同。

     时间空间和地点,方向位置有专称。主宾定谓都可作,名词具有多功能。

动词: 世间万物皆运动,于是动词相应生。行为动作和发展,存在消失与变更。

     心理活动及判断,一概可作谓语用。能愿趋向两动词,配合谓语意更明。

形容词:人有特征物有形,修饰动名靠形容。事态动作有性状,描摹性状用形容。形容词语极丰富,准确修饰需深功。形容词语功能多,主要充当状谓定。

数词: 数词即为表数目,确数概数和序数。确数包括整分倍,不定数目是概数。

    整数前加老第初,排列顺序是序数。分数倍数表增加,减少只能用分数。

量词: 表示单位量词全,单位各异按习惯。事物行动作统计,物量动量分两款。

    量词数词相结合,数量短语功能全。动量短语居动后,物量短语在名前。

代词: 代词代替人事物,按照作用分三族。人称代词我你他,咱们自己和大家。

    疑问代词谁什么,进地性状数如何。提示代词这和那,每名某另别其它。

副词: 副词修饰动与形,范围程度与时间。肯否估计与情态,语气频率用法全。

    稍微没有全都偏,简直仅仅只永远,已经曾经就竟然,将要立刻刚偶然,

    渐渐终于决忽然,难道连续又再三,也许必须很非常,最太十分更马上,

    越极总挺常常再,屡次一定也不还。时名副名看加在,名前可加副不来。

    前很后名都不行,单独回答更不能。

介词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助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时态助词着了过,语气助词啊吧呢,他词后边附加义。

连词成分连词难分辨,换位不变才是连。

 

 

 

 

 

 

 

     

 

口诀:  语病分析要记清,先找句子主谓宾。  

成分多余和残缺,结构杂糅意不明。  

联合短语看搭配,一一对应要分明。  

“是”字前后要一致,切忌句中相矛盾。  

否定句中查否定,语序不当歧义生。  

种属不能有并列,关联词语成对称。  

主客倒置设障碍,逻辑、习惯要当心。  

 

 高考说明要求掌握的病句类型有七类,现归纳如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 、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一、语序不当。语序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

1、名词附加语的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2、动词的附加语的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3、虚词的位置安排得不恰当;特别是“把”字短语位置不当。

1)名词附加语: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定语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语;

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

例: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附近的”移到“许多”前面。)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蕴藏着的”移到“无穷的”前面。)

③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列宁过去所使用的”移到“各式各样”前。)

④解放前,约有百分之七十的中国农业人口是贫雇农。(“中国农业人口”移到“约有”之前,去掉“的”。)

 2)动词的附加语。多项状语次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或处所的;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
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例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确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例:①迎面吹来的寒风不禁使我打了个寒战。(“不禁”应移到“打”的前面。)
   
②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移到“平等”的前面)。
    
③这期研究班是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5月底举办。(表示时间的介词结构“于今年5月底”应提到表示情态的状语“联合”前边。)
3
虚词的位置
①留在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一个一个甜蜜地睡在新钉起来的木版床上。(表范围的副词“都”应放到表数量的“一个一个”后。)
②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到“趁现在”前。)

③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主要有下列类型: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
)主谓搭配不当
①本世纪初,是我国实现进入WTO的目标。(“本世纪初是目标”是主谓搭配不当。应改为“进入WTO是我国本世纪初要实现的目标”。)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起了基本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③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不是“生产”。)
(
)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①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③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是“改正”。)

 ()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①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做“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此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该是“干部是否深入群众”。这句话有两种改法:把第一个分句改为两面性的“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不是深入群众”。或第二分句改成一面性的,不过句子结构要调整为“干部深入群众是做好救灾工作的决定条件”。)

②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
)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应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场”。)

三、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主要有下列类型:缺少主语、缺少谓语、缺少宾语、缺少修饰成分。

 1缺少主语
①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是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
(“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③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使”的主语应是“学习”,由于有“通过”这个介词,使主语丧失了。)
2缺少谓语
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度”。)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在“建立”前少了个谓语“完成”。)
3缺少宾语
 
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4缺少修饰成分
  要想作出杰出的成就,就必须付出劳动。(“劳动”前应加“艰苦”“辛勤”之类的修饰语,同时,前一分句又是“动宾不当”。)

四、成分赘余   

成分赘余主要有下列类型:堆砌、重复、可有可无、应删去“的”字。 

 (1)堆砌  

①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掌握”应删去。)

2重复

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可有可无

①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②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应删去“离现在”。)  

(4)应删去“的”字

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地稳定了。(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动乱和气候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历代”和“动乱”中间也中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也就不必加“的”。)

五、结构混乱  

结构混乱,又叫句式杂糅,主要有以下类型:举棋不定、藕断丝连、中途易辙、反客为主、结构含混。

()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被......束缚......”和“在......束缚下的... ...”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应该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和“......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里选用一个。)

 ()藕断丝连   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
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是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凑在一块儿,用哪一句都可以。)
(3)
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①例如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就是例子。(应该改作“因为杜重远写了......文章,就认为他是......”。原句使不知道这件事始末的人误认为杜重远把别人送进监牢,非常不妥。)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4)
反客为主    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了,歼灭了无数匪军。(“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闪待。应该把末一分句改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②恐怖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恐怖分子的阴谋活动”。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还是“恐怖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5)
结构含混    这样的句子可以有两种意思。
 
①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近几年来曾提倡过,而且产生了许多写真人真事的作品。(句中的“产生”可以算无主句,也要以拿“创作方法”做主语,作者的意思也许是第一种,那么上半句应该改做“近几年来曾倡导过真人真事的创作方法”。)

②在旧社会,他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的高利贷剥削人民。(这句的错误是把“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的高利贷剥削”和“利用开当铺残酷地剥削人民”两种说法糅在一起,修改只留一种说法。)

六、语意不明     语意不明有两种类型:“费解”,“费解”指一句话不知道怎么讲;“歧义”,“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理解意。
1、费解
  
 到北京参观奥运村及新改造后的“地铁”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的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归途中要做的事。)
  
②从六十岁到九十九岁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从字面上看,好象59岁以下和100 岁以上的都没有坐车参加游行的权力。作者的意思大概是 “60岁以上的”。)

2、歧义

(1)两种解释一正一误
①一辆乳黄和深红色的电车飞驰过去。(容易使人误会为两辆颜色不同的电车。应该把“和”字改为“夹”字,或者在“一辆”后面加“漆了”二字。)

②在几天时里,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有很大的收获,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精神非常愉快。(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5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该把“逐日”改作“都有”。)

(2)两种解释都可能

①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没说全渠有多长, 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该说“全渠144华里,现已勘测完毕”;如果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②制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 一种权威著作”。)

③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迎新会。(是“其他学校”,还是“其他领导”,发生歧义。)
(3)
把读者引入歧途。这种错误在于字面上并无歧义,但是作者的本意跟字面上的意思不同。如果按照字面讲,就是误入歧途。

   ①中华民人共和国成立了,共同纲领颁布了,妇女在法律上是平等了。(从字面上看,是说“妇女彼此之间在法律上平等”,但是实际上作者是说“妇女和男子在法律上平等”。)

   ②制造郑州花园口决口,直接淹没豫皖两省13个县619 万多人口。(照字面看,这619万人都淹死了。 作者的本意该是:直接淹没豫皖两省拥有619万多人口的13个县。)
七、不合逻辑   

这里要先界定一下病句中所说的“不合逻辑”的外延。首先,“语法不是逻辑”,例如“白马不是马”,这个句子结构是正确的,从逻辑的角度分析是正确的,“白马”概念和“马”概念是种属关系。但从语文字面的意思角度看“白马”应该是“马”才对。
    
其次,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有些话虽然用严格的逻辑眼光来分析有点说不过去,但大家都这么说,都懂得它的意思,交际双方毫无误会,站在语法的立场,就不能不承认它是正确的。例如“好不热闹”,按说该是很不热闹的意思,但实际上等于“好热闹”,甚至程度还要加深。以上两种都不属于“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  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下面是一些逻辑上有问题的类型。
   
不合逻辑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自相矛盾、范围不清、强加因素、主客倒置

1、自相矛盾
①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停下来了。(“突然”和“渐渐”矛盾。)

②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他们一面拚命地向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拚命向上爬,但是终不免跌落深渊。”)

3、强加因素

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的“结果”呢?)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4、主客倒置
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表达技巧(也称艺术特色)主要包括: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一共五种,古诗中常用前四种)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借物喻人 直抒胸臆 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用典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渲染 虚笔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 ;

  选材剪材;

  结构技巧:过渡、呼应等。

  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社会自然环境的描写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理解作者意图和情感,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

  

在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表达技巧包括:

  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抑扬、用典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繁简。

  4、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铺陈、铺张、铺垫等。

  5、修辞手法:比喻、反复排比、设问、反问拟人、比拟、拟物、夸张等

 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具体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对比 衬托 卒章显 象征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以乐衬哀 渲染 虚实结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欲扬先抑

夸张 比喻 拟人 设置悬念 点面结合 开门见山 伏笔照应 开篇点题

 

诗歌中的表现手法

   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