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一端午,牵动我绵绵情思

 新世纪的梦想 2010-10-29
        正是因为我们还年轻,所以在不停地走,正是因为我们在开始变老,所以我们会怀念过去。曾经尘封了的记忆里,满是甜甜的回忆,就因那些传统,把我们的过去系得更紧。-------- 文/别梦
         一年一度的端午又到了。儿时,端午大越是插秧时节,乡下大多是利用过端午的机会改善一下生活,为即将来临的农忙做准备,然而,我们这些基本上属于吃闲饭的孩子是不管这些的。母亲刚煮好鸡蛋,慌忙抓了一个,由于烫而在两手里交替地握着,往村口跑,村口的老古井旁有一快磨得发亮的石板,几个玩伴围在一起比一比谁的更大,小心地剥开,各自臭着带热气的香味,轻轻地咬一口,细细地品尝着,似乎没比这更幸福的事了。 那时候,家里很少包粽子,糯米需要买,价钱很高,甚至很久以来也没想过端午要用粽子来陪衬一下,母亲每次从街上买些苇叶来。我家是不会包粽子的,于是就只好跑到别人家去看着人家包。看鲜滑的苇叶在灵活巧的手中卷成奇怪的形状,装上狭长浑圆的米粒,塞进红枣,包起来,再用线扎好,这便是粽子了。母亲把叶子哪到厨房,认真地一片一片地清洗,然后将苇叶铺在笼子里,上面倒上家产的糙米,蒸“苇叶米饭”。熟后,米饭盛到碗里,漫溢着苇叶的清香。母亲找来过年时留下的砂糖,她一样让我们姊妹几人也过了一个甜丝丝的端午。 在家乡,端午这天中午家家都要煮大蒜鸡蛋。一个个大蒜包这皮一齐放进锅中,然后再放鸡蛋在锅里一起煮。待大蒜煮熟后夹出来轻轻剥开那层皮,香喷喷的蒜味顿时涌入鼻中,忍不住咬上一颗,那味儿,至今依旧耐人寻。鸡蛋壳剥开也有一股淡淡的蒜味。 我 在外求学,父母去了异乡。父母走了,端午也随之悄悄离去。那些温馨幸福的感觉也随着去了。童年时家里有苇叶没糯米的尴尬也已逝去,也不知何时才能拾起儿时的记忆。一个人在家的日子,端午过得简单儿乏味。单薄的粽子,没有香味的苇叶,尽管我极力地保持着对端午的思念,想着将这种思念倾注到手中这些瘦小的粽子上,然而总是做不到,似乎是景不同,情亦难生了,只能感叹“物似人非事事休”了。 在家乡,端午又叫“五月当五”,五月正当五,失了这日原本存在的意义而被赋予了一分负担。在这天要做平时舍不得吃的食物,过了这一天又要用很辛苦的劳作去换来收获。“正当五”似乎包含了一种信心、期待、虔诚、真挚。 又是一年端午,剥开粽子,努力臭臭苇叶的香,尝一尝红枣的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