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粽子

 淮阴语文 2021-06-13

□刘水芹

又到粽子飘香的时节。

小时候,母亲不会包粽子,端午节也是农家忙碌的日子,“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正是收油菜、割麦子的时候,煮几个鸡蛋,烧几坨大蒜就算是过节。

以前端午节不放假,我们早上起床后,母亲把煮好的鸡蛋、烧熟的大蒜放在盆里,大蒜任意吃。鸡蛋每个人可以分两个,多数时候是一个,舍不得吃,装在口袋里,上学路上,一会用手隔着衣服摸一下,偶尔拿出闻一闻,到教室在上课前和同学比一下,谁家的鸡蛋大,然后才慢慢地品味。


端午节


爷爷在端午节前一天起早,去南荡边的河里,打一包柴叶,回家给奶奶包粽子。前一天晚上奶奶把糯米淘好,用水泡一下,有时放一些花生米,奢侈时也可能有蜜枣。早上奶奶起早包粽子,我上学路过她家门口习惯去“扫荡”一下,常常有所收获,或者是一个鸡蛋,或者两个粽子,得意扬扬地上学去。放学时,如果有粽子还可以再吃一个,但总是吃不够,舔唇抹嘴的。


端午节


像农村很多人家一样,奶奶和母亲,天生婆媳关系不好。碎碎叨叨的家务事,虽然没有太大矛盾,但婆媳是对面不啃西瓜皮,我们也不清楚为什么,大人们言谈之间我们能感受到母亲与奶奶之间的隔阂。我们去奶奶家吃粽子,母亲也不管。我们在家常常不自觉地谈起粽子好吃,使得母亲下定决心自己学包粽子,让自己的孩子吃个够。

下一年,先提前几天动员父亲去打柴叶。农活忙,父亲不愿意去。母亲生气,软硬兼施,逼迫父亲不得不去打柴叶。

母亲第一次包的粽子,就是像我们小孩子用柴叶瞎裹的那样,把糯米包在里面,又小又丑还有点软,米漏出来在锅里,父亲生气地说:“不会包就算,直接把柴叶放在米里煮成米饭吃,有点柴叶清香就行,把我柴叶糟蹋了。”我们无所谓,家里不好吃,依旧去奶奶家蹭几个,当着奶奶的面吃一个,偷偷带一个给母亲吃。

母亲边吃奶奶家的粽子,剥开找窍门,研究粽子的包法,阴天下雨无事干,还用布条练习,再到下一年,母亲包的粽子像模像样了,父亲一口气吃五六个,连鸡蛋也不想吃了,我们也都吃得饱饱的,肚子圆圆的,像一面小鼓似的。

一年又一年,妈妈包粽子的技术越来越好,农村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馅子越来越丰富,咸肉、鸭蛋、蜜枣……就像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端午节


我们有家庭了。端午节很多人家包粽子,街上到处有卖粽子的。父亲常常在端午节早上,骑车过来,把煮熟的鸡蛋、烧熟的大蒜送给住在学校里的我们,把妈妈包的粽子提来一包,先生和女儿都爱吃,还送给左右邻居家几个尝尝。

二〇〇五年,有一次从张家港坐大客车回泗阳,路过服务区,看到那里有嘉兴大肉粽子,五元一个,一个吃下肚就饱了。

二〇一四年,端午节前夕,先生为一地产企业组织包粽子比赛,从选柴叶到淘米,我全程参与,看着那些大姐姐熟练的理、包、绕、系,真是羡慕。规则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谁包的谁带回家,冠亚军还有地产商送的纪念品,何乐而不为呢?那次一个大姐看我在那里忙碌,结束后有剩余的糯米、柴叶,非要包给我,十分钟不到,包了五十多个,在我看着不好的柴叶,她却包出漂亮的粽子。


端午节


前年端午节前的一个周末,我还协助先生组织会包粽子的女教师到消防大队与消防战士共同包粽子。大家听说是去消防队,兴奋激动,踊跃参与,用行动致敬那些逆火而行的战士们。

又近端午,昨天一位好友给我打电话,说她包粽子本来只是兴趣,没想到做成了事业。她送一大包粽子给我。我们觉得非常好吃,下班后,我和先生送一些给住在乡下的母亲吃。

生活亦如一首歌,吃的是粽子,感受的是亲情。


端午节


作者简介:刘水芹,女,1973年生,江苏省泗阳县人。喜欢每一片绿叶,耕耘在黑土地的园丁,爱与儿童在一起,喜欢读书,文章散见各类报刊。散文《车来车往》暗合2017江苏省高考作文题,后被拍摄成视频散文,腾讯视频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